阅读历史 |

第232节(1 / 2)

加入书签

回乡知青们全都转过头,默默地看了眼田蓝。

英子满脸惊讶:“不用挑啊,所有的卷子都是唐老师一个人改。”

田蓝不赞同:“虽然有标准答案,但还是专业老师改最合适。每个题目都有不同的解法,外行来改的话容易出错。”

秀秀笑出了声:“唐老师都是内行,语数外政治物理化学,他都教,他还会说英语呢,就比你和老九差一点。”

妈呀。

田蓝瞳孔地震了,原来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不是段子,而是事实。

这位唐老师还是个全能手。

第123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唐老师不仅是多面手, 而且还是快刀手。

向阳公社总共有127号非应届生报名参加高考。每个人都写了三张试卷。他居然只花了不到一天时间,当天傍晚就通知出成绩。

这回不是公社干部过来跑腿,而是大队的喇叭直接报名字,被点了名的, 今晚赶紧去公社上高考复习班。名落孙山的, 对不起, 唐老师觉得你没再挽救的必要了。

现在每个公社都有自己的广播员, 专门通过喇叭传递信息。他们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虽然影响范围只有一个公社, 但也字正腔圆, 而且重复了三遍,绝对保证全公社的男女老少都听得清清楚楚。

田蓝好心疼非应届的高考生们啊, 这么一遍遍的报名字, 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没被点名的考生, 该有多尴尬?

难怪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公布学生考试排名。因为伤害性不强, 侮辱性极大啊。

她在心中记名字。

所谓一考定终身, 虽然只是公社的小小选拔,但也决定了今后几个月大家的奋斗方向。

有资格参加补习班的不用说, 肯定得开足马力脱产学习。这可是人生的重要关卡。

被踢出了复习班的, 那就得好好思量一番。究竟是利用接下来的几个月背水一战还是就此放弃,明年再说。

如果不准备今年高考了,那就得好好干活呀。知青点好几位考生要脱产, 留下的人得能撑起门面。

田蓝招呼大家排成两列, 落榜的和上榜的各站一边。

她点了下人头, 满意地发现有资格上复习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居然一样。

要知道, 他们这个知青点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两倍呀。因为在乡下,有资格读完高中的女生不说凤毛麟角,那也比男生少多了。

现在的选拔成绩说明什么呀?说明所谓的女生小时候成绩好,等上了中学就跟不上完全是屁话。事实就能咣咣的打他们的脸。女生天生不擅长理科也是鬼话。那张卷子连历史地理都没有,只有语数外政物化。

田蓝压住心中的小得意,询问大家的意思:“那你们还考不考?”

秀秀和英子还有小云都榜上有名,此时此刻自是信心十足:“考!”

长平平常看着挺机灵的,哪知道上了考场就露怯了,只能垂头丧气:“我估计考也考不上。”

他相当委屈,不是他不好好学习呀。是他上学的时候,学校就那么回事。老师们都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赶紧调回城里,周围的同学也没谁会好好学习。反正学不学都那么回事,都要回家种田嘛。

田蓝看了他一眼,衷心给告诫:“你回家跟你家里人商量下吧。如果不打算走高考这条路了,起码后面几个月,知青点主要靠你们几个撑着。”

长平有些犹豫:“好吧,我回家跟我爹妈说说。”

其实他心里已经倾向留在知青点干活了。比起强打着精神读书做题,他更加喜欢在车间和田头挥洒汗水。尤其当磨坊的风车转动,加工好的原料哗哗地从磨盘里淌出来,他做的玉米花生糖被顾客交口称赞时,他体会到了从未感受过的自豪感。

当着大家的面他不敢开口,可独自一人时,他又忍不住偷偷想:非要进城当城里人吗?

是,城里人吃的是国家粮,端的是国家饭碗,干净又体面,旱涝保收,不愁饿肚皮。

可现在他们赵家沟也能吃饱肚子呀。国家给他们发了新粮种,偶尔还能用上尿素和复合肥,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他们照样已经好几年没真正感受过饿肚子的滋味了。

非要说差的,也就是城里吃细粮,他们吃粗粮,味道不好而已。

可高粱粉里加了糖,做出的粘豆包就比白面馒头差吗?他反而更喜欢吃粘豆包。

油水不够也不怕呀,不是能养猪吗?去年他和妹妹从知青点分了好几十斤肉回家,就是过年放开肚皮吃,到现在也吃了不到1/4呢。

他妈把肉腌了起来,每次切一块熬油烧菜,味道好的很。连白萝卜都带着肉香。

这些肉吃完了也没关系呀。今年他家订了4头猪,上交国家两头,剩下的两头就能自行屠宰。卖一头杀一头,到时候又有肉吃了。况且他家自留地还种了不少花生呢,同样可以榨油。

长平不会概括提炼升华主题,他只凭自己切身感觉,那就是他们赵家沟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看,现在他们做的糖能卖到县城,他们种的菜也被吃国家粮的人追在后面要求买。他们又比别人差什么呢?反正他没多少感觉。

少年人想问题都简单的很,什么将来子女教育问题之类的,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内。

他就觉得赵家沟好,山山水水都好。当然,他们的糖坊磨坊和酒坊最好。

长平表了态,其他几位被涮下来的知青也表示要回家跟父母商量。

最搞笑的是小名叫二狗子的庆国,他居然如释重负:“没考过也好,省得我还要受几个月的罪。”

从到知青点上工起,他就日日夜夜承受煎熬。要不是害怕不学习就会被赶走,他早就暴露自己畏书如畏虎的真面目了。他天生就不爱学习呀。

陈立恒在旁边哭笑不得:“你以为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习了吗?活到老学到老,干活也得学技术。我们要从小做房发展为工厂,就必须得不断学习,牢牢掌握技术和管理知识,这样才能日益壮大。”

得,当惯了领导的人就是不一样。一开口,那味儿就有了。

庆国笑嘻嘻的:“九哥,以后你怎么学习我就怎么跟着。”

陈立恒不假思索:“咱们的学习步骤未必能一致,即便你不跟我们去公社,还是要继续学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