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5节(1 / 2)

加入书签

何秀莲好笑:“你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宋清远瞬间亢奋,指着电视屏幕给妻子看:“计算机,这是计算机课。原来计算机已经这么发达,能够做这么多事了。”

什么打字画图,什么制作动画,甚至还能播放音乐。

他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时髦青年,不说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起码也算不上土老帽。

结果今天他开眼界了,他何止是土老帽啊,他是埋在土里,压根都没伸头看外面的世界。

何秀莲看了一会儿课堂内容,的确很新奇。不过她更感慨的是:“多亏有电视大学。”

她是妇产科医生,对新生儿科知之有限。现在国内好像都没什么新生儿科的概念。但今天一大早,她被喊到医院,先是碰上产妇难产,好不容易把孩子弄下来,小孩情况又不好,要立即抢救。

当时她都懵了,因为之前没学过如何处理这种危急情况。电光火石间,她想到了前一天晚上从电视上看到的内容,秉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原则,赶紧依葫芦画瓢,居然把孩子给救回来了。

后来那小家伙哭得可大声了,小手小脚也有劲的很。

何秀莲捂着胸口,诚心实意地夸奖丈夫:“幸亏你买了电视机。”

之前她还觉得丈夫奢侈,不应该把钱花在这种没意义的娱乐活动上。有200块钱,能买好多书了,可以让他们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是她狭隘了。电视不过是媒介,你可以用电视娱乐,也可以通过她学习。只要你有心,就能学得很不错。

宋清远得意洋洋:“那当然,我从不做赔本买卖。”

她老婆看不下去他那牛气轰轰的嘴脸,催促他:“吃饭吧,光知道看电视,连饭都不做。”

她公公婆婆还没退休,中午肯定吃单位食堂。

宋清远也懒得做饭,招呼妻子:“咱们去我爸妈厂里吃吧。厂里现在也跟赵家沟订菜,都有空心菜和黄瓜了,特别新鲜。”

何秀莲同样不爱做饭,赶紧推丈夫:“那我们快点去吧,吃过饭说不定还有新课程。”

她听说现在有种技术可以解决妇女难产问题,叫剖腹产。那个人很快把孩子拿出来,能同时救大人和孩子的命。

不知道电视大学会不会教。

宋清远借了爹妈单位大门,门卫看到他就喊:“你电话接到了吗?”

宋清远猛然回过神,完蛋了,老九还在等他电话呢。

好在他传递回去的是好消息,陈立恒没咒骂他。

兰花花还主动为他答疑解惑:“打字机也就是这10年了,后面计算机才是主流。以后大家都会那样打字,电脑和打印机连通到一起,就能直接把打好的文档印出来。”

宋清远觉得头晕,愈发悲愤。

他好歹是工农兵大学生吧,为什么兰花花说的东西他闻所未闻?

田蓝一本正经:“那说明你的知识文化水平还不够,需要继续学习。你看我们连电视机都做出来了,你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想办法做出计算机?”

“啪”。

电话被悲愤地挂断了。

田蓝耸耸肩,也放下话筒。

好了,论证结束,事实证明外挂强大无敌,只要有电视机在,它就能传播网课。

陈立恒瞬间斗志盎然,既然道路已经摆在脚下,那么管外挂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呢,先干为敬。

田蓝也懒得再纠结。外挂不露面的时候,他们要好好干活。现在外挂都加成了,他们当然必须得加倍努力干活呀。

陈立恒暂时搁下了筹备中的水泥厂,一门心思投入到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中去。

他的目标销售人群不仅仅局限在县城,那年从赵家沟走出去的知青的主意都打。不用票的电视机,200块钱一台。订单凑够了10台,就找人免费给你发货,只要去火车站拿就行。

当然,陈立恒不可能自己跑去送货,托交友广泛的宋清远的福,他能找到在火车上工作的熟人。等到买卖双方敲定好之后,到时候把东西交给列车员,就能完成运输工作。

当然,得掏点钱意思意思。

陈立恒感慨不已:“难怪大家都愿意当八大员,这有了交通工具就是不一样。还不用他开火车呢,人在车上,都能赚外快。”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吧。

可如果没人搞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他就得自己想办法找货运车厢,那样花费的成本更高,甚至因为要托运的电视机数量太少,而造成运输车辆的浪费。

他点点头,又自言自语:“难怪要搞经济改革,的确得灵活些,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

田蓝好笑,随便他叨叨。他忙她更忙,她手上有一堆事呢。

淀粉车间得盖房,桃心型的喜糖也要赶紧做。

5月是结婚的旺季,现在他们收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1000瓶。越往后面会越多,如果没有专门的生产线,根本应对不了如此广阔的市场需求。

还有糖稀,同样的扩大生产规模。

别说食品厂,就是酒厂也放了话。马上要进夏天了,水果罐头得准备上。他们今年跟林场说好了,要多进一半水果全部生产成罐头,腌制罐头的糖也必须得跟上啊。

在夏天来临之前,这些活一件都不能耽误。

当然,这些还不是重点工作。眼下她真正要关注的,实际上是向阳公社各个大队的通电问题。

早在60年代,国家就已经推行过一波村村通电的工程。向阳公社也是搭了那会儿的末班车,成功通上的电。

但买电线要钱,买电线杆子也要钱,最可怕的是用电还得交电费。这对各个大队的社员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他们承受不起。

听说本省甚至还有地方当初被作为示范点,村里通了电。结果因为交不起电费,后来电灯电线都成了摆设,家家户户还点煤油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