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节(1 / 2)

加入书签

田蓝在边上听了全场,只好叹气:“实在不行我们自己做吧。徐有志不是一直张罗着要自己做电视机吗?那就让他如愿以偿好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陈立恒还没发话呢,徐有志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找人。

进了正房,他二话不说,先将纸拍在小方桌上,伸手指指,眉飞色舞道:“看看,都全了。”

田蓝拿起纸一瞧,发现上面零部件名字后面都画了个勾。

“哟,你这是全找到了?”

“当然。”徐有志四处找水喝,未果,干脆老实不客气地抓起鸭梨随手擦了擦,就咔嚓咔嚓开咬,还不忘自吹自擂,“我是什么人啊?说能找到就绝对能找到。”

现在京城也有电子发烧友组装电视机,不过是小打小闹,基本是自用以及帮邻居组装,还没把它发展为一门生意的意思。

不过托他们的福,这个元件交易市场颇为活跃。

徐有志跑了这些天,基本把门路摸熟了,也跟人谈了价,这才跑过来宣布他的劳动成果。

他还带了不少样品叫他们掌眼。

陈立恒仔细看了一回,点头表示肯定:“辛苦你了,货看着还不错。要都是这个水准,咱们电视机就稳了。”

徐有志一张脸瞬间亮了,迫不及待地催促:“那咱们还愣着干嘛?赶紧动起来,今天就做电视。我跟你说啊,我这边又有人要了。说是一块儿插队的插友,命不好,边疆建设兵团不放人,到今天都没办法回城。他们几个运气好早早跑回来的,看朋友可怜,准备凑钱买台电视机给插友带回兵团,好歹也是个安慰。”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对呀。”

徐有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两人说话没头没脑的,对什么对?

田蓝已经急着开了口:“留守知青,应该让留守知青人手一台电视机。”

对那些回不了城的知青而言,他们肯定会觉得自己是被时代抛弃的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求,有对家人的怀念,有对城市生活的追慕。

给他们电视机,让他们也有学习的机会。即便无法短时间内解决他们现有的困境,也能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

现在全国有多少留守知青?估计起码上百万。不管后面他们回不回城,起码现在应该给他们更多希望。

但上百万台电视机又是什么概念?光成本价就要上亿了。

别说是在1980年,即便在田蓝原本生活的2021年,这也是个惊人的数字呀。

好在她和陈立恒都不是会被困难吓倒的人。一个亿挣不到,那就先挣一万,慢慢的,一步步来,总归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他俩都点头:“好,立刻开始做电视机。”

原料有了,接下来就是场地和人手的问题。

徐有志拍胸口:“场地我来解决,我们学生会问学校要地方。人手嘛,就是我们自己呀,做电视机就是电子实验。”

田蓝立刻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就靠学生实验吗?不行,肯定不行。”

虽然他们打的是学生实验作品的名义,但实际生产的主要力量不能依靠学生。

因为1980年的大学生课业负担非常重。不仅老师恨不得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知识赶紧塞给学生,学生自己也泡在知识的海洋里,舍不得爬上来。

太多东西要学了,太多东西能学了,谁忍心浪费时间?

想用工钱来引诱学生也不现实。

现在大学生上学本来就不用钱啊,学校的津贴已经够大家花了。况且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你兜里有钱也没多少东西可以供你买。

再退一万步说,即便学生抵抗不了金钱的诱惑,愿意长期打零工。那学校也不会放过他们,肯定会将他们扫地出门。

徐有志终于开始愁了。

原先他的想法是小打小闹,有空的时候做几台电视机弄出去卖,赚个百八十块钱,日子就过得够滋润了。

但谁让生意太好了呢。订单源源不断,靠他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产方式,猴年马月才能交货呀。

要命哦。

本以为生产原料是最愁人的事,搞了半天,人才是关键。

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可算冒出了个主意:“要不,咱们找工人吧,就找青年工人。反正他们下班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干点零活多挣点钱。”

这时代的工人也挣外快。因为他们手上有技术,而乡镇企业也就是大家说的社队企业缺乏技术工人,就会找他们干私活。普遍价钱是大工四块,小工两块。相对于工资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了。

田蓝摇头:“工人不合适。”

要不是她周扒皮上身,嫌给人的工钱太多,而是工人跟学校没什么关系,管起来比较麻烦。

况且外人在学校里进进出出,安全也存在隐患,学校不会乐意的。

徐有志急了:“你别老否定我呀,你好歹给我想个招。”

田蓝眼睛珠子一转,心中还真冒出了个念头:“其实有现成的人手。你想想看,学校里面除了我们这些学生之外,还有什么人?”

“废话,老师呗,教授们呗。”

田蓝摇头,鼓励他:“你再想想。”

徐有志感觉好诡异啊,眼前这位明明是学妹,虽然年纪比自己还大一岁,但也不至于到长辈的地步吧。可为什么她说话的口气,活像教授一样。

他强按下心中的别扭,也跟着摇头:“还有谁呀?学校能有谁?”

“教职工家属。”田蓝端正了颜色,“我们学校规模不小,教职工人数也不少。他们的家属同样不在少数。现在知青大回城,待业青年极多。工厂还能子承父业顶班,学校总不能教授提前退休,让他们的孩子来给咱们上课吧。我估计,她们当初没能解决工作问题的不在少数。”

徐有志恍然大悟:“对,就找他们干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