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5节(1 / 2)

加入书签

只是这次她不会再选择跳水,而是选择飞天。

在医院看到父母和弟弟时,三人都诚惶诚恐。

虽然这10年的时间里,赵家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小洋楼,户户有电话,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标准小康模式。但他们还是头回来到这么大的地方,跟这么一堆当兵的待在一起。

这种震撼,甚至让她的母亲选择跟她道歉,说小时候没照顾好她,让她遭罪了。

爸爸和弟弟也跟着附和,尤其是弟弟,跑前跑后的,试图化解尴尬,想创造和家亲的场景。

这种画面她曾经幻想过无数次,尤其是在她还没离开赵家沟的时候,她一直这么想。

她想她如果变厉害了,是不是父母家人都会对她不一样?

就像那本金庸写的小说《白马啸西风》里的女主角李文秀一样,偷偷琢磨着,如果她武功练好了,是不是就能把心上人抢回来?

最后,李文秀练出了高超的武艺,他的心上人爱的依然不是她。

现在她的父母还有弟弟都跟她道歉,试图和她建立起亲密的家人关系,然而她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迟来的亲情就好像秋天的凉扇,永远不合时宜。

她想就这样了,人生总是难以圆满。没有亲情又怎样?孤儿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照样可以过得很幸福。

父母家人做完了所有的检查,又被询问了祖上三代有没有重大疾病史。这个其实很难回答,因为当时好多人是饿死的,谁知道有没有病。

好在医生有自己的办法进行筛查。总而言之,在经过如此严苛的审核之后,她成功地入选了任务。

直到此时此刻,她才知道自己的新任务居然是竞选宇航员。

而这个时候,队长等人却希望她退出。因为一旦当选宇航员,她就要接受起码4~5年的训练。她已经27岁了,5年以后32岁。到那个时候再结婚生子,一旦错过最佳生育时机,可能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赵小飞不愿意,她不仅想飞上天,她还想进入外太空。

队长就表示国外选择宇航员,女性必须是已婚的。她的条件不合适。

赵小飞却犯了轴,表示现在结婚也没关系,她就要当这个宇航员。

最后还是田教授过来看望她的老师时,跟她做了交谈,让她永远不要将婚姻作为某种达成目的的工具。人要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婚姻必须是以相爱为前提而进行结合的。如果不爱一个人,却选择和对方结婚,这实在很不道德。

赵小飞忧郁极了:“可他们说我没结婚,不能当宇航员。”

田教授答应帮她问问情况。为什么非要是已婚女性呢?答案是主要考虑已婚女性身体和心理上更成熟。

田教授无法接受这样的解释。

有的女性一辈子未婚,照样在事业上干出了卓越的成就。难道说明她身体和心理不成熟吗?用这个标准判断,实在太过片面。

反正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交涉的,到最后,负责选拔的人终于松了口,让她先参加初步筛选再说。

没错,虽然已经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做了这么多检查项目,她只是通过了最基础的部分而已。接下来她还要进行智力、注意力、分配能力、手脚协调能力、耐力和爆发力等心理素质的初级测试。其中最特别的是特殊环境因素耐力选拔,这是宇航员专供。

赵小飞在其他方面表现只是合格,没有多出彩的地方。但一个孤独耐力的检查,他简直可以说惊艳四座。其他人都要崩溃了,她却怡然自得,完全不觉得孤独有什么可怕的。在她既往的人生中,她孤独了十几年,几乎不跟任何人交流,同样活得好好的。

经过了这些筛选,她总算一只脚踏入了宇航员的大门,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接着等待她的是多达140多项的繁重训练。

以前赵小飞当飞行员的时候,以为自己接受的训练已经够严格。事实证明,那些完全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和宇航员的训练一比起来,她当年真是过得太轻松了。

什么离心机训练、转椅训练,机械臂的高度旋转,只要尝试过的人,都会觉得那是噩梦。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过去,承受的人就像长跑1万米。不,比1万米更可怕。起码她跑完1万米还能自己走路,这个训练结束后,她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感觉自己就跟死了一样。

她甚至怀疑训练他们的人把他们绑在椅子上,不是怕椅子顺时针逆时针头要跟着左右摇摆旋转会把他们丢出去,而是怕他们中途接受不了,会直接撂挑子跑路。他从来没感受过时间居然这么漫长,短短的5分钟被拉成了5个小时,不是5天5夜一样漫长,因为每一个毫秒都是巨大的煎熬。

可赵小飞扛住了。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加大了训练量,愣是一点点的逼着自己进步。

整个训练过程中,除了旋转椅之外,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在水下做出舱训练。200公斤的训练服啊,就这么穿在人身上,水下训练六七个小时,吃东西什么的啥都不要想,克服水的阻力,控制好身体的姿态,按照规定做各种动作,操作各种设备,那个身体的消耗量简直了。

赵小飞本以为自己的食量已经够大了,结果开始训练以后,她能吃以往的两倍。她身上的肌肉比男宇航员还结实。幸亏她身材瘦长,不然那一身腱子肉真是衣服都挡不住。

不把身体练到这程度,根本扛不住啊。什么沙漠,大海,森林,都是他们的训练场。他们要在这儿进行极限求生训练。每一次她都怀疑自己要死了,每一次她都神奇地活了下来。

在身体接受考验的同时,她还得学习文化课知识。60多门文化课,什么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电子学、电工学、英语、计算机自动控制、地理、气象、火箭、飞船设计原理、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学完之后她都觉得自己万一真的世界末日降临的话,她肯定具备求生能力。

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5年,一直到1994年,她第1次真正进入太空。

那一刻,全国无数观众集聚在电视机前,伴随着他们一道升入太空。

她也是华夏第1位女宇航员。

她真的像他的名字一样,飞出了赵家沟,飞向了宇宙。

她再也不是引来弟弟的工具,她早就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人。

第160章 番外:唐安妮

河南林县有条大名鼎鼎的红旗渠, 号称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

10万社员,历经十年, 仅凭最原始的劳动工具, 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 硬生生地抠出一条大渠,把山西的滚滚河水引入到河南林县。

唐安妮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时,脱口而出:“居然放这么大的卫星。”

放卫星是她在跟着伯伯唐永刚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时学到的新词。通过这些学习,她知道了她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因为急于求成而犯下的悲惨错误。

这些不是已经被纠正了吗?为什么到了80年代还要拿出来宣传?难道非得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吗?

没想到伯伯却满脸严肃地看着她,认真地强调:“这不是放卫星, 这是事实, 是伟大的社员同志们共同创造的奇迹。”

唐安妮感觉不可思议。她认为伯伯是一位很睿智志的长辈, 从来都冷静而理智, 不至于被人几句口号一喊,就稀里糊涂地跟着热血上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