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9节(1 / 2)

加入书签

唐安妮又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连引电入村都可以这么富有地方特色。她以为5万美金最多只够一个村通电,没想到整个公社买完电线和变压器后,居然还剩下了1万块。

电线杆子不要钱,因为他们直接从山上砍树当电线杆。

电线一买到手,电力局的同志直接压着电线一块儿过来,然后就开始指导大家架电线杆子。好让他们施工,将电线接入千家万户。

唐安妮都惊呆了。

她以为这起码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他甚至还想着等到下一个月,她还要再拿1万美金的零花钱,这样就能买150台电视机了。全公社有10个大队,每个大队分15台电视机,这样所有人都可以一块儿看电视一块儿学习。

结果她措不及防,只能用剩下的1万块先买30台电视,保证每个村子都有三台电视可以看。

电视机调出画面的时候,她支教的这个小山村陷入了轰动。社员们比路修好的那天还激动。原来电影还可以装到这么个小匣子里放,实在太神奇了。

等到大家看完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心满意足地散去之后,唐安妮的目光才被电视机真正吸引了。

那上面说的是一个纪录片,农大的研究生下乡当村官,在当地推广种植彩色土豆,然后将它们制成薯片,畅销各地。

她瞬间就来了兴趣。薯片她知道,说实在的,她现在特别怀念薯片的味道,可是在这里她吃不到。

彩色土豆做出来的薯片,听上去就感觉很酷。

这里能种土豆。她知道。因为她一天三顿饭,起码有两顿是土豆,她感觉自己已经吃成土豆了。

如果把土豆做成薯片的话,那一定很棒。

唐安妮认认真真地看电视,越看越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她喜欢彩色薯片,她相她的朋友们也会喜欢。如果他们都喜欢的话,那就证明这个薯片有市场。

她要做这件事。

她要自己挣钱。这样以后妈妈就不能用掐断她的经济来源威胁她,她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比方说,盖一所漂亮的学校。

她的学生们这么可爱,不应该一直待在破破烂烂的泥巴房子里上学。

于是等到下一个月,县里的同志过来看望他们这些支教老师时,她就主动提出想种彩色土豆。

教育局的同志乐了:“哎,你消息还挺灵通啊,你咋知道俺们县来了新技术,有彩色土豆的项目呢。”

唐安妮一愣,那可真巧了。

用中国话来说叫什么?哦,瞌睡送枕头。

第163章 唐安妮办厂

人生前20年, 唐安妮一直以为种土豆是撒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然后再长出一颗颗圆圆的土豆。

所谓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她知道土豆是长在土里的, 只是她没办法想象土里的万颗子到底是什么模样。因为村里收土豆的时候, 她还在城里打长途电话筹钱。等她回来,都已经吃上土豆了。

这回, 她可算有机会见识一颗土豆的生长过程。

唐安妮努力表现出波澜不惊。

她可是老师, 见多识广, 坐过飞机, 坐过火车,还自己开过小轿车的老师,足够让她所有的小学生们惊叹不已的老师。

她怎么能暴露出自己不知道土豆是怎样生长的呢?她当然什么都懂。

可是当她瞧见土豆发芽时,她就傻眼了,完蛋了, 这些土豆可是从县里弄来的种子,要是坏了的话,她怎么种土豆啊?

唐安妮的眼睛当场就红了。

这些天她一直忙着整地。县里淘汰下来的老拖拉机马力太小, 能当交通工具拖人, 却根本拖不动犁, 耕起地来,甚至赶不上老黄牛。

社员们看了都哈哈笑, 一致决定将将这拖拉机当成电视上说的那种公交车,以后他们就坐着拖拉机去公社去县城。

可惜没有机器帮忙耕地, 大家就只好依靠畜力和人力。

唐安妮惊讶地发现社员是真的很爱惜牲畜, 他们甚至愿意自己耕田, 也不愿意累坏了老牛。只是这样, 整地的速度就慢了许多, 待到他们帮忙将以前知青点的地都耕出来,都过了平常播种土豆的时间了。

当时她听到社员议论的时候,就心里发慌。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她还等着今年的土豆长出来,准备做薯片呢。

结果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她跑回学校一看,她的土豆种子直接完蛋了,都发白了。

唐安妮没撑住。

她长这么大都没想过要自己挣钱。

作为一位优雅的富家千金,虽然她每天都在花钱,大手大脚地花钱,一个月能花掉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但她和她的朋友们都耻于谈钱,好像这样就显得粗鲁,没有格调。

好不容易,她计划自己想办法挣钱了,就像那个打算用一颗鸡蛋办一个养鸡场的人,梦还没做醒呢,鸡蛋已经打碎了。

唐安妮越想越悲伤,难道她真的这么没用,什么事也做不好吗?

就像妈妈无数次告诫她的一样,你太笨了,除了老老实实按照妈妈规划的路走下去之外,别无选择吗?

沮丧突如其来,几乎要将她压垮了。她来到学校之后,明明结识了很多,因为每天都要干活锻炼,吃的比以前多多了。但此时此,那种自我否定的痛苦却像座沉重的山,直接压在她背上,她都没办法站起来了。

还是学生们等的不耐烦,跑过来催促:“唐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种洋芋啊?”

农村小学有农学课,有的学校还有自己的实验田,就是跟着老师下地干活,所有的活都干。本大队的小学因为之前老师都是知青,所以学农田和知青点的田合在一起,师生一块儿干活。

农家孩子天然对土地怀揣热情,而且他们心中有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老师跟他们一块种地了,起码得等到地里的庄稼收获才会走。

就好像他们上一任老师,就是收了洋芋才回城的。这样,唐老师起码能上完这个学期。

大家都热切地催促着:“快点吧,唐老师,俺们得赶紧去种。俺奶奶说这两天会下雨呢,这时候种最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