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2 / 2)

加入书签

褚玉苑的庭院中,翁璟妩原本正与明国公府的陆九姑娘说着话,这时下人带了那莫麟过来。

她让乳母把澜哥儿抱入了房中,再让人去准备了甜汤。

陆九姑娘看着这小男童,问:“表嫂,这是谁家的孩子?”

翁璟妩莫麟一直盯着桌面上的木雕老虎,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他父亲了,他隐隐红了眼眶。

翁璟妩也就把那木雕给了他,应陆九姑娘,说:“这是陆英娘的儿子。”

陆九姑娘面色微微一变,仔细看了眼这孩子,也没觉得有哪一点像表兄,怎外边都在说这是表兄的外室子?

拿到了木雕的莫麟,一颗颗泪珠往眼外落下。

翁璟妩见状,拿出帕子给他擦眼泪,温柔的问:“是不是想阿爹了?”

五岁左右的莫麟听不懂金都话,但却听懂了阿爹两个字,他抬起头看向眼前的娘子,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可他立即想起了阿娘交代的话。

阿娘说,他在外头一开口说话,寨子里的人就会发现他们躲在侯府,然后来把他们抓走,会像杀猎物一样杀了他们。

莫麟见过寨子里的人杀猎物,他们会把猎物吊起来放干血,然后剥皮抽筋拔骨。

想到这,他嘴巴又紧紧闭了起来。

翁璟妩知晓他为什么不说话,也不逼他。

不多会,甜汤送了过来,翁璟妩也不急着喂他,而是低声与陆九姑娘说道:“她母亲许是遇人不淑,且听夫君说她花费了数个月,一路从桂州乞讨来的金都,所以这神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毕竟是英烈之后,便也就把人接到府中休养。”

陆九姑娘闻言,皱了皱眉头:“虽然表兄表嫂是好意,但这外边传出来的话却不怎么好听。”

翁璟妩淡淡的道:“清者自清,他们说便说,等这英娘好得差不多了,才在外头给她安置一处宅子。”

陆九姑娘看了眼那孩子,叹道:“只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时繁星从院子外边进了院子,翁璟妩朝着她看了一眼。

繁星见主子望了过来,便点了点头。

翁璟妩笑了笑,不再说话,而是把石桌上的甜汤端了过来,舀了一勺喂他,说道:“喝了甜汤,我送你回去寻阿娘。”

莫麟看了眼眼前的甜汤,虽不知她说什么,但听到了阿娘两个字,而且汤也送到了自己嘴边,大概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犹豫了一下,还是微微张开了嘴巴。

翁璟妩喂了一勺,再喂第二勺的时候,伴随着几声惊呼,她手中的汤碗蓦然被人打落在地。

英娘脸色慌慌的把儿子拉到了自己的怀中,警惕地望着翁璟妩。

翁璟妩看了眼落了地的汤碗,再抬头看向忽然跑进院子的英娘。

自英娘入府后,翁璟妩隔三岔五地过去瞧她。

如今不过是两日没过去,这英娘的脸色更加的憔悴了。

脸色苍白,眼神略显凹陷,眼眶底下是一片乌青,眼中也应休息不好有明显的血丝,就是看着都好像瘦了一圈。

还记得上辈子见英娘的时候,面色红润,还圆润了些,精神与现在不知好了多少,反倒是她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倒是没想到有一日这风水还会轮流转了。

一旁的明月见英娘打掉了甜汤,怒意涌现,质问道:“陆娘子你是什么意思,你现在可是怀疑我家主母害你的儿子?!”

英娘目光警惕,神色冷冰冰的看了眼明月,冷声道:“我若是不警惕些,又怎能平安带着儿子一路从桂州到金都?”说到这,看向翁璟妩,道:“我实在忧心儿子,夫人也是做母亲的,知道母亲是如何紧张孩子的,还请夫人莫怪。”

翁璟妩拿帕子擦了擦手上的甜水渍,还未开口,明月就讽刺道:“若是真担心的话,陆娘子怎还待在侯府不走?”

翁璟妩愠怒。低斥了一声:“明月别乱说话。”

英娘看了眼惺惺作态的主仆二人,心头厌恶。

多日来的绷紧警惕,再想到那已经枯死的盆栽,让她现在对翁氏完全笑不出来了。

翁璟妩看向英娘,笑道:“我不在意,你也莫要放在心上。”

英娘面无表情点了点头,然后道:“我与麟哥儿就不打扰夫人了,告辞。”

说着便拉着儿子要离开,忽然身后传来翁璟妩淡淡的声音。

“英娘,我是诚心接你们母子到侯府照顾的,你如此态度,让我心里有些不快。”

英娘听闻这话,蓦地停下了脚步,多日来的休息不足,已然影响到了她的情绪,她转回身,抬着下颚,冷傲的说:“是侯爷答应接我回来的,与夫人何关?”

这话,误导得厉害。

要是上辈子的翁璟妩听到,准以为谢玦和她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

翁璟妩忽然一笑,改了称呼,道:“陆娘子的话,让人怪在意的,但如若不是你威胁侯爷说若不是他拒绝你为贵妾,又怎会让你被迫离开金都,让你所嫁非人。且若不是看你精神不正常,神志不清,侯爷又怎会把你接近府中照顾?”

忽然听到这话,英娘怒极:“你胡说八道!谁与你说我精神不正常,神志不清的!?”

“再说我更没有威胁过侯爷说那些话!就算我说了,那也是事实!”

话说出口后,英娘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情绪过激了,顿时后悔说了这些话,她闭上了嘴,神色冷冷的看了眼翁璟妩,而后没有再说话,拉起麟哥儿就走了。

英娘走后,一旁没有被英娘注意到的陆九姑娘,嫌弃的开了口:“这就是那个金都传得沸沸扬扬的英娘?我表兄又不是眼瞎,怎会看上她?”

翁璟妩略有所思看着月门,想起英娘那副精神萎靡的脸色,嘴角微微扬起。

英娘不安好心,她又何须心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