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9(1 / 2)

加入书签

姚瑶并不是自愿离开的。

抬头看着黎风闲的神情,叶筝终究还是把那句“为什么”问了出口。

黎风闲垂下目光,与他相望,“她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评奖。但评奖有评奖的规则,参评演员必须在首都舞台上有公演的剧目。当时的闲庭太乱了,我没有办法向她保证公演的事情。”他说,“我总不能那么自私,要她为了那点交情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继续留在闲庭。”

叶筝抬手揽住黎风闲的腰,脸埋在他身前——每当黎风闲提到闲庭最艰难的那段日子,他都有种没入骨髓的无力感。

“本来我打算出公告说明这件事,但姚瑶不同意。”黎风闲手按在叶筝背上,“她说如果要她走,那么闲庭一个字都不能说,就让所有人都认为是她主动离开的闲庭,到最后,连姚知渝他们都不知道姚瑶为什么会走。”

“所以那段时间,”叶筝抓着黎风闲衣摆,“所有决定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那时候的管理层基本已经放弃闲庭了。”黎风闲拍拍叶筝的头顶,“不过他们放弃了闲庭也好,至少剩下的决策,都不需要经过他们同意。”他把叶筝拉开了一点,看着他已经捂红了的鼻头说,“好了,去洗个澡,洗完澡早点睡觉。”

“嗯。”

闲庭的两场戏都排到了第二天下午。

要上台的人都在后场做准备。叶筝自己一个人留在休息室帮忙看管行李。门没关实,他听见走廊上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说上一组表演的剧团出现了掭头事故,演员的发网没勒紧,一个空翻后盔头脱落,被台下的观众喊倒好了。

休息室里有转播剧场画面的电视机,闲庭上场后,叶筝全程都寸步不离守着那台电视。

主持人简单介绍了两句剧团背景,然后轮到黎风闲和那名饰演张珙的男演员登台。

台上,崔莺莺凝目看向远方,起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这一段没什么剧情交代,大段写景内容,唱的是情感抒发,台上的人也没多余的动作,有几句完全是站桩唱的。可越是这样的桥段越难把这场戏“唱好”,故事内容、人物性格,都要在唱念中表现出来,而念白时又是静场,没有音乐,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同时,演员的眼神要有力,再用眼神带动身段,仿佛真能看到那样一片天、这样一块地。

“晓来谁染霜林醉。”

一束光打下来,黎风闲启口轻圆,行腔有如一湾偷跑到柳树下的河水,水面上起了几道皱,风一过,有喃喃的流水声。

“总是离人泪。”

尾调低下来,眉心微蹙,一双落寞的眼撇向地面,抬袖半遮脸。

一场《惜别》,崔莺莺到长亭送别张珙,唱得人心头微颤。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数百年的传统文化,不再有时间隔阂,昆曲的古法便完完整整呈现出来。

也许对于传统昆剧来说,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可此刻锣鼓一敲,笛声运起,这四方舞台之上,竟像是回到了那个蓬勃典盛的时期。故事里的崔莺莺,她的灵魂,透过那些唱词,一字一句地向观众揭示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