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3(1 / 2)

加入书签

人的。但是他不能为别人做嫁衣。辛辛苦苦把老本儿折进去把日本人赶走,让后让别人过来摘胜利果实?当国家大权?

这简直就是笑话。

他忽然有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这些愚人,哪里懂得他的苦心孤诣呀!以他的性格谋略,哪里能够容许其他人蹲在自己头上。现在和英美列强交好,也不过是利用罢了!至于日本人,在未来的一天,他也会把他们全都赶出去。

他想得很好,驱狼吞虎,保全己身,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却忘了还有一种被反噬的风险。

他在利用对方,对方也在利用他。彼此利用,彼此博弈。到最后谁输谁赢,哪里还有定数?

韩耿夫认为自己在“剿匪”成功之后,还能够腾出手来去攻击侵略者。但是事实上,他“剿匪”剿的是抗日的有生力量。而日本人,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的内部矛盾、为了掠夺华夏资源供给国内,愈发疯狂地攻击华夏。

国土沦陷,国民哀亡。淋漓鲜血尽在眼前,山河破碎家国同辱。哪里还等得及他韩耿夫的权术施展玩,哪里还等得及他韩耿夫的“腾出手来”?

每一天都在死人啊!

韩耿夫最后还是达成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他成功地迁都了。政治人物都讲究实际。白雄起和金铨的嫡系在明知自己不可能阻拦手里面有着几十万大军的韩耿夫的政治意图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断。

他们要求韩耿夫给白雄起所在的军队按时并足额发放军饷。以此作为答应韩耿夫迁都的条件。

不是不明白韩耿夫迁都是为了釜底抽薪,是为了把他们分而治之。是为了让他们脱离主场。要是选择去了南京,就是去了韩耿夫的主场,从此以后身家性命都系于他人之手。除了遵从他韩耿夫的意愿以外,便是别无他法。

要是选择留在北平,那么就不再新的首都南京。留在迁都之后的陪都北平,脱离了政治中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政坛上的尴尬人。

他们明白韩耿夫在暗度陈仓。但是这就是韩耿夫明晃晃的阳谋。人家有军队,不拉去打日本人,留在身边儿保存实力。但是那一挺挺机枪却能够威慑于他们。形势比人强,只能勉力为之。

比起热血上头地要韩耿夫留在北平。说什么守国门之类的话,最后还是拦不住韩耿夫的步伐。不如给前线的战士换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韩耿夫不是能够听得进劝谏的人。尤其听不进他们的劝谏。

他们是韩耿夫的政敌。而韩耿夫是一个唯我独尊的□□者。

他们更清楚。日本人打了进来,秉性如风雷的那些人恨不得上战场去和日本人打仗。但是那些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人却恨不得去舔日本人的鞋子。甚至他们的队伍里面,说不定就隐藏着这样恶心的毒蛇臭虫。

这样做,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冯振霖的这次胜利,的确是让国内民心大振。更多的爱国学生、青年前来东北一线进行抗日。也有一些北方军队,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当中来。

爱国商人捐赠物资,革命文人在□□的笼罩下写下振聋发聩的文字。

有人为了生命,为了富贵,向权贵和侵略者软了膝盖。有人却为了国家,为了风骨,放弃了家财,放弃了前途,放弃了生的机会。

芸芸众生,好似浮世画卷。而那些闪闪发光的灵魂,就如同星子一般,照亮了漫漫长夜,照亮了这个漆黑的时代。

就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