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节(2 / 2)

加入书签

王荣早就将杨宜君坐的哪一辆车牢记于心了,此时径直等到了杨宜君等几个女官的车,请车停了。就在外说道:“杨掌记,官家口谕,请您去呢!”

杨宜君本来在看剧来着,这会儿看不成了,但也没什么可说的。心里叹了一口气,在同车三位女官的羡慕眼神中下了车。

赶上前头的御辇,王荣带着杨宜君上了辇——杨宜君也是第一次上到御辇,这才发现真是宽敞!整个御辇内部就是个中等大小的房间,这个房间还分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空间,中间用珠帘隔开。

珠帘前面是小的空间,有宫人侍立此处,谨防着官家有什么需求。另外,官家要见的人也会先在这里等一等。至于珠帘后,就是官家所在之处了,有软榻,有书案,有坐椅,有柜架之类,装饰精美,俨然是个周到的起居之处。

王荣带着杨宜君站在珠帘之后,禀报道:“官家,奴才带了杨掌记来。”

“进来。”高溶声音沉沉。

高溶上下看了一会儿杨宜君,道:“你近前些,替朕理一理这些琐碎奏疏...怎么什么都要上奏!”

一些奏章真的很废话,虽然已经经过过滤了一些无关紧要之人的无关紧要奏章不会拿到高溶面前...但总有些例外么。比如说重要人物的奏疏,哪怕是普通的问安,中书门下和尚宫局也不好自行处置罢。

杨宜君叉手行礼,完毕之后走进书案,就要去看那些奏疏。然而手才放到奏疏上,高溶就像是想起什么了一样,看向一旁的郑小贵:“你来念。”

郑小贵是拜了王荣做师傅后才读书的,说得上认识字,但绝对不是饱读诗书的人。听话打开了一本奏疏,慢慢念着,杨宜君还没说什么,高溶先道:“这句读都不对,平日里读的什么书?不是说读了书的吗?”

王荣连忙替徒弟解释:“官家,这小贵哪里称得上读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平日里看账、看名帖,不至于做个睁眼瞎罢了...他如今都还不能自己写字,只能叫个会写字的小太监随身应着,替他写帖子、记帐目呢!”

太监读书的本来就不多,能识字的就算是知识分子了,高溶也不好说什么,就让王荣挑个能读奏疏的来。王荣自然领命,至于说找杨宜君来就是为了读奏章了——他立刻就抛到脑后了。

那不过是他为了给官家台阶下,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哪里会当真呢!

这边听着奏疏,车队不紧不慢往千秋宫而去,快到傍晚时,忽然有一小队人马接近车队。不过一会儿,就有人在珠帘后禀报:“官家,河套总督邓芝求见。”

燕国在地方上最高的地方长官,也就是所谓‘封疆大吏’,一般都是‘转运使’。至于说‘总督’,除了一些虚职,基本上不用的。不过这其中‘河套总督’等几个总督是例外,这是北面恢复的疆土,在纳入转运使管辖前的一个过度阶段,暂时用‘总督’管着罢了。

这甚至不好比蜀地,蜀地也是新收入的地盘,但那里长期都是汉人统治,燕国接手之后无缝对接是没问题的。但北方燕云之地就不是这样了,这里长期汉胡杂处,很多事情是很复杂的,短时间内根本不能用治理内地的方法来治理。

乱世用重典...派总督铁腕治理,也是一个路子。

“邓芝?”高溶原本正在和杨宜君下棋,听说邓芝来了,又放下了一颗棋子,缓缓道:“前些日子倒是有奏疏提过他要回京...罢了,就见一见,叫他进来说话吧。”

杨宜君站起身,高溶摆了摆手:“你不必避了。”

说话时候,有宫人打起了珠帘,河套总督邓芝躬身进入,先是行礼问安。

高溶示意平身之后他才站起身,然后看到的一幕就让他眼皮跳了跳——高溶坐在软榻上,榻上放了一张小几,小几上有张琉璃棋盘,他起身之后,一只纤纤素手正放了白玉棋子在上。

虽则这只纤纤素手的主人是穿袍子、戴幞头的,邓芝还是一眼认出这是个女子的身影。

邓芝是跟随高溶带兵打仗过的,很清楚高溶向来不好女色...但如今神色缱绻,眉宇间有眷恋之色——邓芝还以为这是见到了哪位妃子,觉得唐突,一时之间竟有些坐立不安。

高溶思索着棋盘上的应对之策,就说:“邓爱卿除了请安,可有别事?”

肯定是有别的事的,邓芝又不是那种有事没事都要找机会来表忠心的——或者说,他是跟随高溶起事的老人了,有从龙之功,反而不用那般。

邓芝定了定神,尽力忽略了正在下棋的‘后妃’,禀报了他在河套遇到的一些问题。一般的问题,他自己就解决了,不可能这个时候来请示高溶,所以这个时候说的确实是有些棘手的事。

“...耶律大成、耶律雄才两兄弟,还有审密特末儿、得脱等人,都请求归附,若是寻常契丹贵族归附,臣也能自行处置,只是这些人说来都是契丹的皇亲国戚。要说不接纳,倒是要错过眼下这个好机会了。要说接纳,怕是、怕是...”

既怕是引狼入室,也怕是养虎为患。

高溶‘哦’了一声,还想拖延棋盘上的时间,就道:“杨掌记觉得呢?”

杨宜君对边事也是特意了解过的,再加上人在司记司,对朝堂之事有着系统的把握。此时听邓芝大概一说,就明白那些人是什么性质了。便道:“这些人看着是一路的,不收下不好,全收下也不好...官家瞧瞧名字,觉得顺眼的便手下,不顺眼的让回去就是了。”

这就是正大光明的离间计了,真有什么不妥,这些人被‘特地’选出来,也很可能得不到对面的信任了。而且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再考虑到在燕国这边的好日子...原来是带着什么目的归附的,就不重要了。

这种招数真的挺好用的,毕竟北边胡人其实没有特别强烈的民族认同,他们能有一个共同的民族称谓,大多数时候还是汉人这边给的。至于内部的真实情况,往往相当复杂,说不定一些还是世仇部落呢!

高溶‘唔’了一声,终于想到该下到哪里了,在棋盘上落了子,后又道:“邓爱卿明日递个奏疏来,朕圈出几家你只管收下就是了。”

这就是认可了杨宜君的说法。

之后邓芝又说了数件事,有些当场就有了个结果,有些则是让邓芝回头写清楚条陈,递到政事堂,慢慢再议。

邓芝离开的时候,松了一口气之余,好奇心也快按捺不住了——说实在的,杨宜君说的计策,他也不是没想过,毕竟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意。只不过,有些事他可以有主意,却不能拿主意,就是得来请示一番才行。

等了准信,他当然轻松...至于说‘好奇心’,就是因为杨宜君了。退出来之后,他便找了京中熟人,问起:“官家身边‘杨掌记’是何等人?”

京中熟人笑道:“你如今就算人在边地,也该多多了解京中行市才是啊!怎么这般不通了。”

就在熟人给邓芝解释‘杨掌记’何许人也时,清早从宫中出发的队伍终于在天黑后抵达千秋宫了。

抵达千秋宫之后,又是各处安置。高溶身为天子,住在了最大最漂亮的宫苑‘永福宫’,太后则住在了最舒适的‘琼芳殿’,至于剩下一干妃嫔,各有安置,不必细说。

杨宜君这些女官等着各处住下时,王荣悄悄儿来到了高溶身边:“官家,尚宫局女官正等着安置...您看,是不是叫杨掌记与太初宫跟随来的宫人住在一处,也方便随驾。”

高溶轻轻看了王荣一眼,王荣立刻心中一紧,他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话了。

过了一会儿,高溶才慢慢道:“安排司记、司言两司女官,在永福宫下处居住。”

王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错在哪儿了!他知道杨宜君的性格,怎么还提出单独让她住过来?这不是明摆着叫人不自在么!心里反省着,口中道:“喏,奴才这就去办!”

说着,忙忙退了出去。

高溶凝视着殿外星星点点灯火,先是面无表情,尔后忽然又笑了,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

第97章 千秋宫是‘离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