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节(2 / 2)

加入书签

今后时机成熟了,说不定还能借此孵化出‘国家银行’...这年头的人都没有后世的金融概念,她可以‘降维打击’。而如果真的搞出银行了,那钱还是钱吗?以这个时代的资金消耗速度,估计是怎么花都是毛毛雨了。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杨宜君心里的计划而已,现阶段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搞定‘市舶司’,增加一些财政收入吧。

对于杨宜君想在海贸上做文章的想法,高溶原则上是同意的:“与几位大相公商议一回,此事也不难...”

虽然杨宜君是想收关税来着,但海商不见得会不爽...收税当然不是让人高兴的事,但如果官方入场,能规范眼下很乱的海贸业,能帮着大家扩大贸易规模,那那点儿税又算得了什么呢?

闲说了几句这海贸上的事,杨宜君伸手给高溶倒了一碗凉茶,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此时早就打了水、捧了帕子等物过来,但一直没敢上前的宫女也终于接到了皇后娘娘的暗示,上前来了。

杨宜君拧了帕子,然后...然后就自己擦汗了,完全忘记了高溶是才从外面进来的。

好在宫娥们已经熟悉了皇后娘娘对官家的‘忽视’,立刻有人要倒了残水,从盛水的银壶重再倒出清水来。

高溶却摆了摆手,直接招来了宫女,用杨宜君擦过脸的帕子,就着刚刚打湿过帕子,现在还是清澈见底的水重新湿了帕子拧干。

“天热...我记得十七娘是怯热的——王荣,叫冰井提前开一井,每日送些冰来给皇后娘娘。”

“倒也不必,如今这样还好呢...况且我这儿用上了冰,不说官家你那儿,大娘娘那儿肯定是要用的。而一旦用了就不能小气,寿仙宫、慈元殿,地方都大,总不能只是我和大娘娘起居的阁橱之中才用吧?”

“宫中每年的冰都是定量的,倒不必为了这点儿小事又是引来物议,又是打乱布置的。”杨宜君倒不是矫情,她就是很不喜欢打破计划,不喜欢有‘特殊人物’。而到现在为止,她还没有想法成为自己原本讨厌的人。

高溶正待说什么,外边有宫女来禀报:“官家、娘子,杜充容、周才人求见。”

“这么会儿怎么来了?”说着杨宜君看了高溶一眼,意有所指地道:“我这儿早早要帮着官家料理政务,所以宫中妃嫔请安之事,特意定了一个规矩,一旬只一次就好,其他的也就是节下各有说法。”

“平日里倒也有些姐姐妹妹的非要殷勤,除了旬初一道来请安,私下也是由来的。她们也很聪明,并不来很早,避开了处理正事之时,但也很少有晌后来的...大晴天的,晌后人都惫懒了......”

第115章 杜充容、周才……

杜充容、周才人进来拜见,见到高溶也在,都面露喜色。

拜见完毕之后,杨宜君赐坐,又有宫娥奉上香茶之类...不过,也只是尽到这基本的礼数而已,杨宜君懒得开口找话题,都是杜充容、周才人找话题,她略做应答也就是了。

杜充容和周才人其实注意力也不在杨宜君身上,说着说着,便找了个涉及到高溶的话题,拉着高溶加入‘姐姐妹妹’们的闲聊...高溶比杨宜君还不耐烦这个,说了几句就烦了。

道:“你们平日便是这般与皇后闲话?皇后哪里比你们,一日日清闲余裕,烧香点茶、插花挂画...皇后每日宫务繁忙,你们日后来请安,少说些无用的——都回去!”

杜充容和周才人没想到临了得了这么一通话,本来挂在脸边的笑影儿都僵了。不只是因为高溶的不喜,还有些担心今日之事传出去,她们要被宫中其他妃嫔嘲笑...费劲来讨好皇后娘娘,请安这般勤快,不就是为了多沾沾官家么?结果费力不讨好,反倒被官家嫌弃扰了皇后娘娘。

然而不管心中怎么想,杜充容和周才人当着高溶的面,都只能恭恭敬敬地告退。

“晴雯姑姑与皇后娘娘说说罢...”就在这时,外间郑贵得了师父王荣的嘱托,特意偷偷来和晴雯搭话。

晴雯斜了他一眼:“你倒是说清楚,是什么事啊。”

“晴雯姑姑不知道,官家之所以过来慈元殿就不痛快,是因为被宫中几位娘娘纠缠...官家眼里只看得到皇后娘娘,其他娘娘总找机会撞上来,他肯定心烦呐——如今到娘娘这里,依旧有这样的事儿......”

“晴雯姑姑与皇后娘娘分说,叫皇后娘娘哄哄官家...只消皇后娘娘多体恤官家几分,官家保准龙颜大悦!”

“官家龙颜大悦,你们这些人便轻松了,对不对?”晴雯一下点明了要害!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着想?晴雯也不反感大家为自己,只不过不喜欢郑贵总是说的冠冕堂皇的样子,即使她知道这样是无法避免的。

晴雯想了想,道:“事情我与娘子分说,其他的就罢了,娘娘哄不哄官家的,我一个宫女也管不到娘娘。”

虽然官家很厉害,但晴雯肯定还是站在杨宜君这边的...而且在宫里呆了这段时间,她也算是看透了,官家这是被自家娘子吃住了——说实在的,她是不知道官家的威风,毕竟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她过去相见还见不到呢!但对着自家娘子这般,死死被吃住了,那她就见得太多了。

见怪不怪,游刃有余。

晴雯寻了个机会,偷偷把事情给杨宜君说了。杨宜君知道之后,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和高溶说刚刚在说的事:“...天下初定,事务繁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忙的完的,欲速则不达,只能慢慢收拾了。不过有一样,此时再拖不得了。”

杨宜君要和高溶说的是封功臣的事。

其实之前,每有什么功绩,高溶就会封赏臣子一番,所谓‘功必赏’。

但在天下一统的当下,对所有文臣武将进行一次顶下位分一样的大封,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其实就相当于对所有臣子的一次定性,就像唐太宗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样。高溶作为大燕皇帝,有辅佐他一统天下的二十四功臣、三十六名臣、四十八公...又有什么奇怪的?

这一次给辅佐他的文臣武将定了性,今后史书记载肯定也会把他们放在本朝的最前面——真要说起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时,肯定有当时名声和他们不相上下的人物,但最后都没有他们在后世名气大!

所以,文臣武将们很看重这个,真的一点儿也不幼稚,不是小孩子在争糖果吃!这可是关系到流芳千古的大事...他们这些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就是图生前显赫、死后留名么!

高溶这里一日不把这些事定下来,大家心里就没底啊!

高溶迟迟没有把这些定好,也不是因为他闲着无聊,钓着人玩耍。他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因为他不重视这个,即使有人在他耳边念叨,提醒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他没放在心上就是没放在心上。

这不奇怪啊,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从来不会少人在他们耳边唠叨怎样才是一个明君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然而,现实却是,多的是皇帝从来不学好,从来都做不对事。

高溶是聪明人,行军打仗、制定军略上他也是天才。至于说政事,他不是不知道,但就是心不在这儿。

至于说心不在这儿,可以强制专注...怎么说呢,大概是他们高家的普遍情况吧,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是很不稳定的,专注力也很差。高溶在高家已经算不错的了,依旧没办法强求他这个。

高溶听杨宜君说这些,便道:“此番论功行赏,你来主持。”

杨宜君怔了怔,她知道这是怎样的权力,也很清楚外人知道这种事都是她做决定会有怎样的反应,原本是想推掉的。但最后,她却是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她总不能只想着权力带来的好处,一点儿也不去承担相应的非议。

朝堂上知道论功行赏的事是杨宜君在定,确实很有意见...即使之前大家和皇后合作非常愉快,真香了一把,也没有想过要让皇后染指权力到这地步啊!

然而,他们找高溶,高溶只说自己头疼,啊,要休息,只能皇后辅政...总之,就这样吧。

杨宜君知道高溶在装病,不少离高溶近的人也知道。但他们之外的人,还真的挺信高溶如今患上头疾——一个是高家有精神不稳定的问题这不是秘密,因此有头疾,似乎还挺顺理成章。

另一个,大家设想,如果不是身体、精神上支撑不住,这么年轻的君主,干嘛要把权力分享给更加年轻的皇后?身为天子,不应该是死死抓住权力不放的吗?如果官家真的不在乎权力,当初又何必灵前继位呢?

闹来闹去,大家也没办法,只好接受杨宜君来主持此事...幸亏也只是‘主持’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