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节(1 / 2)

加入书签

其他人都让先回去了,只小张娘子,有她姐姐先与她说过,铺子里人手紧,让她从今夜就在铺子里帮忙做裁衣的活计。

三人到铺中选布,柳渔让小张娘子先做布衣看看,只看她配色取料,再到剪裁,柳渔瞧出功夫来了,真不比张娘子差什么,要说有什么区别,是在姐妹二人配色风格上有差异,张娘子因在袁州大户人家做缝纫娘子,做的成衣颇显富贵庄重,而小张娘子二十上下的年纪,在配色和款式上更明快俏皮些许。

柳渔大喜,甚至动了想聘小张娘子在绣庄长做的心思。

而张家姐妹头一回看到柳渔裁衣,行家里手,不需要看衣服做成成衣,只看她裁片打绣样,大致就能瞧出端倪来,也是两眼放光,心中直呼好灵巧的心思!

负责裁衣的柳渔三人每裁好一套,选定负责制作的绣娘和缝衣娘子,都要先沟通一回,而后将衣片交接给二人,这种分工合作的法子在眼下的绣庄里其实是极少有的,能进绣庄做工的通常是像张家姐妹这样剪裁刺绣样样拿得出手的。

而柳渔当初因在家中做成衣放到崔二娘绣铺中代售,人手不足想出来的法子,到此时无意中省下不少人工费用,裁衣、刺绣和缝制的工价自是不同的,绣庄全是张娘子那样的好手去做,她这里却是各自分工。

最紧要的是,半晚上做下来,张娘子觉察到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制衣的速度,把每个人的长处都最极致的利用到了。

柳家后院三间屋里这夜灯火燃到三更,至收工时出了三套成衣,剪裁房中六套剪裁好并已经打好绣样的裁片,绣房里一套刺绣完工还差缝制的半成品,这还是因为另一个绣娘全力赶绣红票的缘故。

卫氏是个客气的,忙到半夜,不能叫大家空着肚子去睡,提前了两三刻钟就去做了宵夜,众人一收工,热腾腾的鸡蛋面已经放在桌上了,忙了这半天,那真是又累又饿,这时候一碗面下肚,洗漱了再往床上一躺,真是赛神仙一样的美事儿。

二十多张红票做好,其中要带到长丰镇的三张,分附在两张请帖里,一份给陈氏的,请的是陈氏和陆霜,里面附两张红票,请秦氏的一张请帖,里面附了一张红票。

柳渔睡前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交给柳晏平,柳晏平此时才有机会问一声:“还需要请帮工吗?”

柳渔点头:“请,绣娘最好再能请到三四位,缝制衣裳的帮手也一样。”

柳晏平应下,次日天一亮带着那两份帖子就出发了,而要送到溪风镇陆二郎布铺的,是给周琼英的,则由柳晏安去送,要送给柳晏清同僚的那十六张红票,也都由他带走,多出几张,柳渔也一并给了他,让他有关系好的捕快可以送。

这关系好的捕快指的正是跟着柳晏清的两个副捕快,这是实实在在给他做人情的,柳晏清谢过。

一时事俱周全,绣庄这边,一大早先后来了十几个人,都是昨夜里说好今天来帮工的,人人带着一床极薄的被子,这就是正式上工来了。

卫氏张罗了早饭,昨夜住在绣庄的几人都吃过了,各司齐职忙了起来。

绣铺正门未开,后院却是红红火火、干劲十足。

二十几人,这若叫外人看来不似个定制衣裳的绣庄,实则已具中等作坊的规模了,只是大家从来只见织坊、染坊,似这样大规模的成衣作坊还是少见,概因每个人的体型都不尽相同,成衣少有直接售卖,便是绣庄里挂的也是样衣,尺寸合适能直接买,而大部分人还是得看样定制,因而谁也没意识到成衣也能这样大规模的制作,形成作坊罢了。

作者有话说:

一更来啦,二更估计十点多。感谢在2022-05-21 22:16:33~2022-05-22 18:25: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3593723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kakimo 20瓶;吃藕丑、让我看看你的眼睛 5瓶;ee 3瓶;酱酱酱酱酱酱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3章

到长丰镇借人极其顺利, 与崔二娘说了来意后,崔二娘当下应承了下来,把铺子里常驻的三个绣娘都借了出去, 又另外去帮着找相熟的绣娘和针线做得细的好手。

崔绣娘有个干妹子这事铺子里三个绣娘是知道的,且都见过,两倍的工价,又包了食宿路费,哪有不乐意的。

这期间柳晏平往陆家送了帖,回到崔二娘绣铺时人也齐了,领着八个女工一船去了安宜县, 一同带回的有柳渔之前放在绣铺里寄售的最后一批衣裳卖出后的二十多两银子货款。

柳晏平这里带着人离开了长丰镇,陆家那边,陈氏母女婆媳三人凑在一处, 看那两份帖子和三张红票。

陆霜赞红票精致。

秦玉兰却看了那当一两的字样后,直道:“三弟妹这也太客气了,原也是准备好要去捧场的,自家人怎么还送这个。”

对大户人家而言一两银子是不多, 可对普通小户,一两银子不少了, 这一送就送了三张出来。

陈氏笑弯了眼:“渔儿是个周全的,咱真要照应到时候多买两套就是, 回头你挑, 挑好了娘送你一套。”

秦玉兰笑了:“那可好,我这回可占大便宜了, 三弟妹送张红票, 娘送套衣裳。”

婆媳两个说笑着, 陆霜也凑趣, 一时间颇为热闹。

而溪风镇陆丰布铺里,陆承璋和周琼英也收到了柳晏安送来的帖子,客客气气把人送走后,陆承璋打开帖子一看,里边一张绣得极精巧的红票。

“当一两,挺大手笔的呀。”他把东西递给周琼英,道:“柳家挺客气的,那天我肯定走不开,你去捧捧场吧。”

其实似他们开布铺的,周琼英若手巧一些是用不着买外边衣裳的,不过周琼英针线上还行,可也不算出彩,做出来的衣裳当然能穿,却比不上绣铺里的配色巧妙,剪裁显身形,做衣裳也实在累,她是不愿费这神花了布料钱还做得不好看的,所以嫁给陆承璋前她的衣裳也是绣铺里或买或定做。

因此陆承璋让她到时候去捧场,周琼英想也不想就点头:“行啊,帖子送到咱们这了,娘和大嫂那里一准也有,左右也该添秋衣了,做哪家生意都是做的,照顾自家人还有人情,而且有这一两银的红票,算是送实惠来的,还别说,咱们这未进门的三弟妹,娘家做人挺讲究的。”

周琼英一面说着一面翻着手中红票,颇为喜欢:“这东西真精致,我家从前也发过一两回红票,都是托纸墨铺印制的,做成这样子倒还是头一回见,这上边绣了日期,显见得只能用这一回,收回去也只能废了,用红绸,还花那许多功夫刺绣,好舍得啊。”

虽料子用得不多,可刺绣也花工夫啊。

一样的场景在县衙各处也在上演,县衙里这些主儿平日里收到的各种打点也不少,土仪礼品,再直接一点的那直接就是红封里头塞银子、银饰、银票,各色各样都有。

可今儿收到的这个颇特别,一家绣庄的红票,只小半片巴掌大,却是硬纸作芯红绸作表,再加上精致的刺绣,很有些意思。

最最紧要的,这不是衙门外的人求他们办事,这是快班一个捕快家里绣庄开业,白送的。

家家都有女眷的,又正是要添秋衣的时候了,一两银子、一身衣裳,在收礼人这里算不得什么大礼,可也极拿得出手了,一个捕快一个月饷银也不过一两左右。

张县令笑道:“挺有意思的,你可知这样的红票他送了多少?”

帮柳晏清送红票进来的李师爷笑道:“这个他倒照实说了,咱们衙里几位主官,都是您手中这种,我和刘师爷、三班六房的头儿也有一份。”

说着把自己的那份也从袖中取出给张县令看,一边笑道:“说是家里的铺子开业,在县里也不识得什么人,能想到的只能请同僚们给捧个场,怕耽误大家时间,就没敢送帖子,只送一份红票,若抽不出空去也无妨。”

这话说得极巧,把送礼说成了请大家照顾他们生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