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节(1 / 2)

加入书签

就像蒲老说的那样,这就得有个说了算的。

蒲老用他的实力争得了话语权,这次的专家会就是以蒲老为主导的。

大家也根据蒲老的框架,在完善里面的辨证要点和相关有效的方子,一直讨论到傍晚。中午饭,他们也是办公室里面吃的,食堂师傅直接送了饭菜上来。

到了傍晚,基本上的要点都讨论结束了。

领导那边也把组织结构整理好了,按照每个老专家带几个成熟的中医,管理几个病房的模式来进行治疗。同时,西医进行配合治疗!

没错,这一次治疗也是中西医合作治疗,但却是以中医为主的!

用老配新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辨证的正确率。他们都已经把方子讨论出来了,只要是辨证没有错,那方子下去肯定是有效果的。

当天傍晚上开始,这些老专家一个都没睡,全都扑向了病人。

蒲老也是如此。

方子的效果怎么样,还是要看使用之后的情况的。一切的讨论都是为了临床服务,具体的方子还是要在临床之后再进行调整!

又是一宿没睡。

所有人都扑在一线。

现在已经有很多乙脑患者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这个疾病传变迅速,很容易就会变成垂危大症,危及生命的。

所以时间就是生命。

这些老大夫没有一个年纪小于六十的,但全都是整宿整宿的熬夜治病。不停有辨证的信息反馈上来,诚如蒲老说的那样,今年真是湿温为主。

大多数乙脑病人都是湿温致病,所以用的是蒲老定好通阳利湿的方子。病情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方子应对。病情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方子!

若是湿热并盛。湿暑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满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溲短者,用杏仁滑石汤。

若是热盛于湿,选用三石汤。

若是湿盛于热,选用三仁汤。若是太阴湿盛,喘促者,用千金苇茎汤合金杏仁滑石汤加减。若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选用薏苡竹叶散。

……

随着辨证论治,病人用药之后的反馈情况也逐渐出来了。专家们又在不停地完善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用药之后的病情变化,又立了很多细致的方子出来。

而且专家们发现这一次的病人是湿热并重的居多,但是湿热并重的这个框里面,不是一个方子就能通用的。

他们又在蒲老的牵头之下,不停完善湿热并盛里具体的方子。

若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不可,汗出而解,继而复热,徒利湿不退,徒清热而热愈炽,治宜清热利湿并进,选用黄芩滑石汤。

若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选用新制橘皮竹茹汤。若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站热炽,骨节烦疼,舌色灰滞,面色萎黄,病名湿痹,选用宣痹汤。

若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选用一加减正气散加减。若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选用二加减正气散加减。

等等。

随着不停的治疗,治疗的方案也在不停地晚上着。病人的疾病也在迅速被控制着,跟之前的那种动辄转成垂危大症的危险情况,完全不同了。

郭可明老中医也很快就从石家庄赶来了,他也儿童医院病房里面亲自诊断了一批乙脑的患者,他也认可了蒲老这边出具的方案。

在这段时间,医护人员都忙疯了。

这些老专家也都好长时间都没能好好睡觉,蒲老也在儿童医院和传染医院两头不停地跑。

许阳和高华信也扑到了一线治病救人!

第237章 热结旁流

疫情对医生来说就是一场大考,尤其是对中医而言。

这一次乙脑更是如此,其复杂多变的病证态势和极易威胁生命安全的危机情况,无一不在考验所有中医的水平。

在这场抗击乙脑的战场上,倒是真冒出来一批很有能力的中医,许阳就是其中一位!

……

病房内。

几个医生面对病人,纷纷皱起了眉。然后走到了外面交谈了起来,可是众人都下不了准确的判断。

“要不去请一下温老师来吧!”

郝装逼同志摇摇头:“老师也好几天没合眼了,还在忙着会诊137病房的病人的病情呢。”

“那这个病人怎么办?”

郝装逼有些烦恼地抓抓脑袋:“这个……哎!许阳,许阳同志!”

郝装逼眼睛一亮,他倒是见着许阳过来了。

许阳两只眼睛也很熬得很红,眼圈下也都是黑眼圈,他段时间也忙坏了,根本没有多少时间休息。

这些普通医生在面对一些比较难辨证的乙脑病人的时候,往往是应付不来的。而那些年纪大的老专家,也不能这样熬着身体来治病。

所以都是许阳顶上去的多。

他现在都睡医院里的,通常是半夜了,刚合眼没多久,病人病情又出现变化了,他又赶紧起来救人,他现在就跟救火队员似的,而且是没得休息的那种。

“怎么了?”许阳拖着疲惫的步伐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