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6节(1 / 2)

加入书签

都是退了休的老同志了,一大把年纪了,才被刘宣伯给忽悠过来的。这些人恐怕很难直接全程参与一线的工作啊……

而其他人……

许阳细细琢磨。

目前摆在明心分院,或者摆在整个中医界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稀缺,真正能治病的医生不多。

虽说一直大力提倡发展中医,振兴中医。振了这么多年了,中医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少了,有本事的好中医就更稀缺了,反倒是骗子越来越多了。

连人才济济的明心分院,都感到了这个问题的棘手,可就别提其他医院了。

中医界现在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

刘宣伯看了看许阳,又提醒他:“你小子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件事情,这一次,对中医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许阳扭头看刘宣伯。

刘宣伯却没有看许阳,他压低了声音,说:“这场疾病,无论是防控程度,还是影响程度,还是关注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种场面比当年的非典还要强太多太多了,毕竟当年的通讯和信息传播比现在差太多了。”

“当年一场抗非,给几乎快要衰微灭绝的中医续了一口命,让我们可以撑到现在。虽然活下来了,可依然是苟延残喘,衰微之极。”

“而这一次大考,便是一次真正中医走向复兴的机会。史无前例的举国关注,又是西医没有特效药的新型疾病,这正是我们中医大展身手的时候。”

“这一次,中医当兴!”刘宣伯对着许阳断然地说出这句话。

许阳听得顿时一怔,他的思维也一下子从仅仅只关注单个病人的角度,被强行拉到了整个行业的高度。

这一下,许阳都觉得这场考验真的不一样了!

许阳再看眼前的高级别专家组的众人,个个人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神光。

看来是每一个人都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许阳缓缓吐出来一口气,胸中也似乎被点燃了万丈豪情,他们创办明心分院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中医复兴吗?

高老辞世之后,为什么要葬在问县最高的山上,还不就是为了看着明心分院成长起来,中医当兴啊!

而这一次,许阳感觉自己真的摸到边了,这一次他们真的离着成功好近好近啊。

许阳悄悄地挺直了腰背,身上的疲乏仿佛在一瞬间都消失了一样,他又拥有了无穷的精力。

“刘老师,我知道了。”许阳对着刘宣伯微微颔首。

见到许阳心中有数,刘宣伯也露出了微笑。

……

会议开始了,还是一样在讨论辨证的问题。这几天,其实高级别专家组也论证了很多次。

大家都是没日没夜地忙,这几天也不停有第一手的资料送过来,原先来支援的第一批中医专家也都深入病区,直接上手诊断和治疗了。

所以新的中医实际治疗的结论也出来了一部分了,现在到了可以继续讨论的时候了。

情况这么危急,众人也没心思客套或者是打官腔了,直接就是分析情况,谁有意见就谁说,所以一下子会议室内争论声连连不绝。

最后的争论点,又回到了到底什么疫上面,寒湿疫,湿热疫依然还在争论。

众人还在激烈地争论着,突然间,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虽然带着口罩,但是那标志性的眉毛,还是让人一下就认出了他。

“张院士。”

“张院士。”

大家纷纷打招呼。

“大家好,不好意思,来晚了一些。”张院士也跟大家打招呼,他手上拿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包,来不及寒暄,就找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上。

“讨论到哪里了?”张院士忙问。

刘宣伯回答:“还在讨论这次病疫在中医上来说,属于什么疫。”

张院士把手提包放在桌子上,寻声看了刘宣伯一眼,突然他目光一怔,发现刘宣伯面前的名牌旁边,还多了一个。

“许阳……”张院士念出了声音。

许阳对其点点头:“你好,张院士。”

张院士也道:“你好,许医生,许医生这段时间都在一线实地治疗吧?有什么发现,可以说说看。”

说完,张院士开始拿自己包里面的资料了。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许阳。

许阳见自己被点到名了,他微微诧异地问:“我先说吗?”

张院士整理着面前的资料,说:“没事,我们这儿没那么多讲究。你先说就行,我这里的资料也要分一分,你先说,你说完,我再说。”

“好。”许阳也不客气了,他道:“那我就抛砖引玉了,说的不到位的,请张院士多指正。”

“客气。”张院士回了一句。

许阳看着自己带过来的笔记,说:“这几天,我都在汉口医院的病区里面进行诊断治疗,我们几乎查遍了整个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