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节(1 / 2)

加入书签

“怎么不得用?三爷,不是老汉说嘴,这火头啊,还就是这灶头比铁皮炉子更旺些,看看,两个灶头一连,连着出口的地方都带着热气呢。”

包三儿听着直点头,往西面靠着小巷的第一间走了几步,将几个灶头看了看,指着没被连上铁皮管子的两个灶头说到:

“这两个下头火道也通了?”

“通了,按照您说的,直直的往东,从东面最后一间角落出去,不过这埋地下的到底散热快了些,到了最后一间基本没什么热气了。烧上两三个时辰,也不过是不冰而已。”

“这就足够了,五间屋子是通的,那铁皮管子的热气散开了,整体温度也不会差哪儿去。”

从中间那间朝内里开的门往外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被封了的垂花门的大屋檐,然后第二眼,看到的就是以此为中心,左右展开,足有十米米长,新搭的灶头和半敞开棚子。这是准备做菜的地方,西面原本开着的门也依然开着,好方便菜蔬运送,边上还有个大水缸。东面原本的门洞也重新打开了,有一扇木门接连包三儿工作间外的天井。

“好在咱们家这前院的院子够宽,不然这一搭,怕是落脚的地儿都没了。”

虽然才弄好,可老韩头勤快啊,见缝插针的,已经置办下了不少的东西,看看,连着东面月洞门边的水缸都摆上了。几个灶头上锅碗瓢盆的也都堆满了。一边还有四个木桶木盆摆着,这是准备了洗碗洗菜用的?可真是够齐全的。

包三儿一路走一路看,将东西都大致翻了翻,那头老钱亦步亦趋的跟着,说着讨好的话,完全不顾后头他儿子一下下拉他衣裳下摆的手。

“五米多的进深确实难得,寻常人家多是三米上下,就和如今搭了棚子后的宽窄一样。可见老天爷也觉得三爷您人敞亮,这才连着屋子也给的这么亮堂。”

“说笑了不是,别当我不懂,这是因为我这房子规制大的缘故,三间四耳的正房,自然哪哪儿都比三间两耳的宽敞些。”

包三儿看了一圈,大致心里有数就准备回头,这一转身,就看到了那钱家老大的动作,都是娶媳妇的大人,居然还干这样孩子一般的事儿,真是够有意思的。

“老钱叔,你往日可没这么会说话,可是有事儿?可是想早点结账?放心,既然做完了,一会儿就让老韩叔给你。”

“放心,怎么不放心,您包三爷敞亮大方的名声三条街外的人都知道,没什么不放心的,就是,就是……”

老钱头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略带几分忐忑的问到:

“老汉就是想问问,您这又开个铺子,是不是需要人手,那什么,就是伙计有了人选,那这其他的呢?洗碗摘菜什么的,应该也需要人吧。即使这也不成,那这开这饭庄是不是要做煤饼子?这个分给我家可行?再不济……”

再不济什么啊,从问伙计开始,包三儿一句话都还没回呢,他自己就接二连三的退了好几步,由此可见他求活计的心是如何的急切了,简直到了只要有点能干的就成。

这样的态度,包三儿一时也好奇了起来。

“我记得老钱叔,你家日子过得应该还成吧,入冬前光是做万字炕好像就接了不少的活计,怎么这会儿……若是遇到了难处你就说,咱们都是街坊邻里的,能帮的一定帮。”

见着包三儿说的这么痛快,那老钱头的儿子第一个眼睛就亮了,也不等自家老爹那墨迹的含糊了,拉开老爹,自己站了出来,摸着脑袋一脸不好意思,闷声闷气的说到:

“是我岳家,我岳丈得了风寒吃药,家里钱不凑手,想找点活计。我大舅子两口子都是利索人,老二也有点力气,也没想白得什么,就是……三爷,您看能给个活不?”

这么说就利索了嘛,不过这风寒……

“你岳家?没做炕?”

不能吧,因为他打头,又不是什么难的事儿,这周围的人家好像基本每家都有火炕了呀,更别说是老钱家的亲戚了,应该是最早的那一批才是,那还能得风寒?

“做了,他家是漆匠,晾漆的屋子不能用,急着干活,就着凉了。”

哦,这个倒是说得通,不过要是这么的,那钱老大的岳家应该漆匠本事应该不差,而且做人也算有点水平,不然也不至于这个时候还有活计要赶。既然这样,那帮一把还真可以,不但是能笼络住这钱家父子几个,还能顺带多点工匠人脉。

“我这人手是肯定要的,不过做饭的已经有人了,洗碗洗菜的倒是还缺,煤饼子也确实需要人送。要不这两样给你?先说好啊,洗碗洗菜这工钱不高,一月也就800个钱,做煤饼子日结,做一日50个钱,这可行?”

怎么不行,家里的活计有老太太和老二在,不管是漆匠的活还是家里的活都能干利索,剩下两个人手在这铺子帮忙,一个月一两总是有的,若是生意好些,二两都能畅想一下,有了这一笔,老头的药钱立马就出来了呀。

钱老大立马就俯身作揖,将这事儿给应承了下来,

“明儿就让他们来?”

你倒是比我这开铺子的主人还急!不过也确实要来了,准备工作总不能光指望老韩头和春嬷嬷不是?这两个年级也不小了,有壮男壮妇帮忙,也能轻省些。

“行吧,明儿就来,对了,你也能来,多喊几个,凑上五六个壮劳力,明儿跟着我去搬开业要用的东西。”

说起这个开饭馆要用的,左不过是桌椅板凳之流,听着简单,可量一上来,一般二般想一次性凑齐这还真不容易。

不过这不容易说的是别人,包三儿这里是不成问题的,锦衣卫关系户嘛!因为这身份,他只稍稍露了个风,就有熟悉的锦衣卫人家帮着摸索到了好些。不是经营不善要关门人家的甩手货,就是普通人家搬家不要的滞留东西,愣是只花了五两银子,就置办妥当了足足二十张大小桌子,三十条长凳,十来个实木方凳。甚至连着他以为要定做的瓦盆都齐备了。

等着这呼啦啦的东西一到位,再有春嬷嬷,老韩叔转着弯寻来的一个厨子,三个帮厨,两个打杂的,得了,这食铺啊,当当当就开起来了。

大清早,南镇抚司值守的几个刚下了差,从胡同里走到半道上,那鼻子就开始不住的耸动。

“这是什么味儿?”

“什么味儿?我闻着是肉味儿。对了,包三儿,包三儿那门脸开了食铺,想来是他家。”

“他家?走,去看看。”

看看,看看就进去了!大清早,饿了一宿,谁能扛得住那喷香的饭食?

食铺的大门就开在西面第二间,原本宅院大门的位置,沿街还有一排窗户,门窗只开了一半那味道就相当的引人,别说是这两个刚下值的了,就是街面上早起出来准备上工的人都被引了过来。

四五个人接连往里一走,就见一进门的柜台后头,包三儿领着邱海哥一边作揖,一边大声的招呼上了。

“各位街坊,我这店面刚开,包三儿谢谢大家捧场了啊。”

“包三爷,您这铺子看着不对吧,不是饭馆子?,这么连着瓦罐都出来了?还有这瓦盆,嘿,连着灶头都在屋子里,这是个什么章程?我这正没吃饭呢,说清楚了,我也好关照关照您这开门生意。”

正想解说呢,就来了这么一个捧场的,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包三儿利索的就开始介绍上了。

“您眼睛利索,看的真准!确实,我这不是饭馆子,就是个伙房一样的铺子。看到这后头没,这是蒸的米饭,馒头,全是正热乎的。还有这瓦罐,里头是酸辣汤!大冬天的保证您一口下去,全身暖和。另外里头那一排,那些瓦盆里的是十来个菜,都是做好的,想吃什么打什么,省却了点菜等菜的时间。而且价钱绝对够实惠。”

说到价钱,包三儿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堆木牌子拿了出来,往柜台上一放,一个个的分开举起来给大家伙儿看,

“看到没?我这儿啊,先买牌子再吃饭,看到这个没?一道白漆的,这是小碗米饭或者一个馒头,两道白漆的,是海口碗的饭或者两个馒头。还有这,绿漆一道,是素菜,绿漆两道是凉菜。红漆的一道的是半荤,比如韭菜炒蛋,青椒炒肉;红漆两道是大荤,今儿是红烧肉,栗子鸡;红漆三道的是小沙锅,今儿就一个,萝卜炖羊肉。最后还有这黑漆的,这是汤牌子,一道是咸菜汤,酸辣汤,两道的是带荤腥的,萝卜骨头汤。”

“价钱呢,这价钱怎么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