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节(1 / 2)

加入书签

“关键是这车轮,这一般人可做不了。”

许是包三儿震惊的小眼神太明显,那跟着看了一溜的师傅立马忐忑的解释起来。心下还琢磨,自己是不是报错了。

没有啊!他还特意往低了说呢,怎么这包三爷就这么吃惊呢?记得他家以前不是也有过车的嘛。难不成以往他家的很便宜?哎呦,那可坏了,要是以为自己宰人可怎么好。

报价的师傅急的额头都出汗了,急吼吼的解释,差点没将自家成本都背一遍。

“做车厢还能用些个寻常木料,可这车轮和下头这轴,却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成的,价钱就吃在这里。”

看着人家这样,包三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嗯,那什么他也没说什么啊!

“确实是好料子。看着就稳当。”

赶紧的赞上一句,将这尴尬扯过去,包三儿握着拳头轻咳一声,从怀里掏出钱来往那东家手上一塞,继续说到:

“麻烦你,一会儿送我家去。”

“唉,您请好吧,保证半个时辰就到。”

总算是没出岔子。师傅抹着汗弯着腰,脸上终于笑出了模样。

见着买车的事儿了了,包三儿想起了他在家时的计划,假装不动声色的问到:

“对了,你家木头用的多,那想来对周围的树木也知道的挺清楚。你可知道附近哪儿有杜仲树?”

“杜仲树?这东西做家具可不如榆木,就是毛榉、红松都比这吃香些。”

这周围好像没人家用杜仲做家具的吧,这包三爷想什么呢?难不成想用这杜仲树做车子?都是手艺人,怎么这么想一出是一出的,太难为人了。

“不做家具,就是听说杜仲叶子能制茶,想看看和茶叶有什么不同。”

“若是如此,您往南走,出了城沿着官道走约莫三里路,西面有个小山坡,那边挺多的。”

很好,具体地点搞定了,寻找杜仲树的理由、人证都布下了,计划第二步完成。

包三儿心里高兴,即使人家看他满满都是不理解,他依然感觉成果满满。

作者有话说:

根据清代资料,一架马车50两,而清朝时期,因为蒙古马大量输入,马匹价格很低,拉车的驽马只要15两,这么一算,这车架的价格真的很高啊!

第86章 消息、摊牌

往城南走一圈,在三五个路过人群眼睛刷一把存在感,然后提留上一筐的杜仲树叶,杂枝回到家里,包三儿先期布局算是凑了个整。有了这么一出,他再研究出杜仲胶那叫事儿?

知道杜仲怎么被《神农本草经》收录的不?就是因为它枝叶也罢,树皮也罢,稍稍折断便能看到黏连的汁液,那好奇的名叫杜仲的大夫这才取了去,实验出了药性。大夫能因为那黏连的汁液看出杜仲的药性,那作为一个手艺人,因为这黏连的汁液想到胶有什么稀奇的?

包三儿觉得那是妥妥有出处,有理由,有基础啊!

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一个赞的包三儿坐在工作室里那真是浑身的通泰,扒拉杜仲叶子的手都舞出节奏感来了。边盘点自己这次带回来的数量,边琢磨着该怎么发酵,怎么淘洗,琢磨着等着第一波杜仲胶出来自己该怎么往车轮上套。琢磨着琢磨着,不自觉的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连着老韩头引着秦全福过来他都没注意。

“三爷,三爷?”

“嗯?”

被惊醒的包三儿一抬头就看到了秦全福,脑子瞬间就清醒了,眼睛睁大,压低嗓音,急促的问:

“有消息了?”

这动作,怎么看都像是接头的,老韩头心下一紧,迅速的回头去看秦全福,

“已经在清点分类了,而且还是整个衙门一起干,速度着呢,看样子不用多久,就该有消息了。”

“这么着急?”

“可不是,真是放不下了,连着备用的库房都堆满了。”

“着急……倒是也好,急了这价钱就好商量了。”

“这怕是不能,毕竟上回有经验了,这要是比以往少了……交代不过去啊。”

“哦,对,差点忘了咱们陛下的性子。”

“可不是。”

……

喂,你们两个说什么呢,能不能别当我不存在啊!

老韩头眼睛一会儿看包三儿一会儿看秦全福,越听心下疑惑就越多,总感觉自己被遗忘了怎么办?

张张嘴想问点关键性问题,可看他们这小心的样,他又有些不敢,生怕坏了包三儿的事儿。忍啊忍,终于等到秦全福将消息说完,鬼鬼祟祟的一阵小跑离开了包家,老韩头这才寻到了说话的机会。

“三爷,这秦全福过来是……”

“内买。”

包三儿只用了两个字,就将老韩头的所有疑惑都给解了。

“这是又要有了?好事儿啊,三爷,这次咱们怎么的,也要多买些地。”

买地啊,确实该买,而且还该有前瞻性些,买上一些靠水的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会儿包三儿的手边有一本书啊!对,就是徐贞民写的《潞水客谈》,这是万历四年的初本,昨儿听说好像已经有了更新附加后的新版,包三儿还没来得及去买。可买不买的,不妨碍他知道这个北方水利专家和京城周边水稻种植推广专业户的大名。

“确实是要买的,不过这会儿咱们最该做的是,赶紧的,将家里的银钱拢一拢,对了,老韩叔你一会儿去趟大哥二哥家,问问他们怎么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