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节(1 / 2)

加入书签

“您说,这一年三熟……那他们国内岂不是粮食堆积如山?贱如浮土?若是每年让他们送上几船,甚至是几十船,那九边的粮草岂不是就有了?”

说完这一句的时候,包三儿的心跳的飞快,紧张的背在后头捏紧的拳头都出汗了。可惜,张诚并没上钩,翻过来还摇着头,看包三儿像是看个傻子一样。

“这……再便宜,加上那么些运送的费用,怕也不划算吧。”

哎呦,这可真是让人着急啊,你这怎么就不知道转弯呢!包三儿忙又加了点砝码,将以往自己琢磨的话给翻出来速速的说了。

“这几年天气怎么样,公公,您也是知道的,一年比一年冷,南面还好,这北面……挺往来商贩说,好些地方连着减产好几年了,这粮食缺的挺多的。再一个,咱们幅员辽阔,哪年没出点事儿?不是这里旱,就是那里涝的,几乎年年都有啊。您说,若是有这补充,赈灾的时候撒一批下去,那高呼陛下圣明的声音,怕是云都能震散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小冰河时期就要来了呀,有什么比粮食充足更实惠?

包三儿真想揪着张诚的领子,好好的给他说说这道理,可惜,这终究只能是想想,谁让这会儿除了冬日冷些,其他征兆还远着呢。

不过包三儿的话到底还是让张诚记下了几分,就像是包三儿说的那样,幅员辽阔的大明,几乎每年都能接到地方上送上来要求赈灾的折子,这样的情况下多储备点粮食……关键是不花钱的粮食,这其实并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只是提出这个的是包三儿……

张诚满含深意的上下打量了一番包三儿,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淡淡的说到:

“这些日子瞧着你一直忙乎这个,忙乎那个,还以为不爱多嘴了呢,不想竟是在这里等着,你小子,够有心的。”

不,若是可以,他对白衣卿相这个人设真的没什么追求,多说多错这道理他活了两辈子,看了那么多电视剧,难道还能不明白?只是不能不说,不得不说罢了。即使如此,他也给自己留了个后手,补上了几分。

“不用心不成啊,公公知道的,下官就那么一些田地,想要多产出就要用好种子,最好是别处没有的,这样才能物以稀为贵,卖出好价钱。”

说到种子的时候,包三儿同样回给了张诚一个含义满满的眼神。这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他这么惦记南面的国家,为的就是这个,想从那地方得到些别处没有的好种子,而这个事儿……靠着他这样一个不上不下,不会被使团重视的人是不够的,所以他这么热心的提供意见,接下来……若是他说的这些张诚禀报给皇帝,不管是不占他的功劳直说,还是如实汇报,想来皇帝也好,张诚也罢,都会乐意帮忙顺口问一声的。

张诚确实愿意,想想做酸辣汤的那些辣椒,这就很给人惊喜嘛,既然这样,谁会不期待多几样同样有用的好种子?不过有些话也要说在前头。

“好种子确实难得,不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是每一种都能像是你种的辣椒那样,能种出好处来的。”

“多试几次的事儿罢了,又不用下官自己来,如何不期待?”

“罢了罢了,既然你这么说了,等着那些使臣来了,帮你问问就是。”

好啊,总算是接下这茬了,这就好,这就好啊!他也不指望一下子就找到什么土豆啊,玉米啊,番薯什么的,可只要找,多坚持几回,总有希望的。甚至若是他运气好,系统商店里刷出来了,有了这一茬,也算是过了明路,种出来也不怕麻烦了。

绕了三四个圈子,下了这么多的饵,终于顺利完成预期的包三儿整个人都轻松了。这心神一松,再看看周围,嗬,他可真是够拼的,居然一路将张诚送到了皇城根上。前头都是宫门了。

“不知不觉竟是已经走到了这里?哎呀,和公公说话就是让人愉快,竟是让人不舍分开了。”

这会儿张诚也看见了宫门,他对此心下也有些失笑,摇着头点了点包三儿,笑说道:

“真真是会说话。”

说完这一句,张诚一甩袖子,加快了几步,走进了宫城之内。

直到走进了宫城,张诚才想起来自己好像漏说了什么,那漏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包三儿也想知道,他一路往回走,一路复盘刚才和张诚的对话时,才想起最开始张诚那满含生意的提点。

“鸿胪寺迎宾馆?入住使节?这里头难不成有什么事儿?还是宫里想做什么?”

肯定是想做什么的,看,张诚回去不过是一炷香,跑腿的小太监就送来了张诚后想起的一句嘱咐。

“多做点自行车?三轮车?”

“对,公公说了,将作监那边已经在赶工了,只是未必够用,所以让您这儿也加把劲,反正对面屋子那十个工匠不还在吗?正好搭把手,多做点出来备着。”

多做点备着?莫不是宫里想将这些东西卖给那些使臣?不会吧,自家还不够用呢,卖给他们岂不是越发的耽搁自家用了?

包三儿有些不明白,不过再不明白,该做的还是要做。所以喽,包三儿这钟的事儿刚办完,就又忙起来了,忙得好几回连着吃饭都耽搁了,为此他家立夏都恼了。

“爹爹,昨儿说好了陪我学车来着,您这怎么又给忘了。”

拿着果子啃的欢快的立夏,坐在包三儿工作室的小炕上,说着抱怨的话,小腿却晃悠的十分惬意,看他这样子就知道,这孩子不是真恼了,而是想撒娇。

7岁大的孩子,还这么爱撒娇,真是让包三儿有些哭笑不得。将手里的车轮子撸了一把,看着没问题,往边上一放,包三儿转头对着立夏来了一个重击:

“功课做完了?十张大字写好了?先生让背的书可背好了?”

不管哪朝哪代,家长问功课的套路好像就从没变过,效果也一样犀利。看看,刚才还优哉游哉的立夏,一下子就焉了吧!脑袋都快垂到胸口了!

第114章 种树、挂表?

包三儿做自行车做的天昏地暗,外头有些人也一样忙得气喘吁吁。而且事情还和包三儿有相当大的关联。是什么?亲们,这可是三月了,种树的季节到了,在包三儿证明了杜仲胶的作用之后,你说,皇帝会放过这种十分有需求的树?那些知道点内幕的勋贵豪门会放过这种树?

就在包三儿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皇家的庄子林场,京城周围勋贵人家的山地猎场里,无数的杜仲正在被种植着,插仟,埋种,育苗等等,所有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方式让京城周围及以南三百里的范围内,到处充斥着种植杜仲的大军。

为此,杜仲苗的价格已经涨了不下三倍,南方杜仲树苗丰富的地域因为这个,好些人都莫名的发了一笔财!这真是个有趣的消息。有趣到包三儿听罗七过来八卦的时候说起,都差点喷了茶。

“多少?一个月挣了3两?光是挖树苗?”

“对,就是光挖树苗,呵呵,一家子两三个男丁在山上挖一个月,居然挣下了全家下地一年才能挣的银子,这事儿说出去都没人信,却真的就发生了。”

罗七说起这个的时候表情也特别的复杂,看向包三儿的眼神都带着恍如隔世般的感觉。

“我刚听到的时候都觉得耳朵出了问题,想想这事儿啊,不过是你在车轮子上糊了那么一圈东西的事儿,怎么就一下影响到了天下近半的地方挣钱呢?这事儿玄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财神爷降世呢。”

说到财神爷三个字,罗七下意识的又看了看包三儿,越看越觉得这个因为赶工而有些邋遢的老伙计和财神相距甚远。

“别管什么财神不财神的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个好消息,百姓能多挣钱,那日子就越好过,日子越是好过,闹事儿的就少,你们的差事也轻松,这不挺好。”

轻松?锦衣卫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时候。

“轻松什么啊,你当我们为什么到处乱跑?还不是让驿站的事儿给折腾的。不等天下各处驿站都改完,这日子啊,是怎么都轻松不起来的。你看看我,也就这几日回来复明能歇上一会儿,过几日又该出京了!唉,什么时候是个头哦。”

罗七的抱怨包三儿过耳就丢,抱怨什么抱怨,锦衣卫出外差那都是有补贴的好不,没点关系的,没点本事的,想谋这样的差事都不成,只能在京城吃老本地的份。罗七这都能算的上是在凡尔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