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节(1 / 2)

加入书签

“那若是你再有钱些,会不会想也弄个三轮车,学着那些拉车的,给家里多整点来钱的事儿?”

“这,家里兄弟好几个,若是能有辆三轮车,哪怕是轮着给人送货呢,那也比打零工强些。”

让包三儿这么一引,江大胆骑车的速度都慢下来了,脑子里直勾勾的琢磨着这车子能为家挣多少钱,多少年能让家里多几亩地等等,那是越想越远,越想越美,脸上笑都浓了几分。

包三儿没看到江大胆的脸,不过听着声也知道他怎么想的,看,老韩头都点头了不是!说明他说的很对啊!

“所以你看,连着你家这样的都有需求,那整个京城呢?有多少人要?整个天下呢?又有多少人要?这么一算是不是不觉得杜仲树多了?再一个,你有没有想过,朝廷又要多少这样的胶,这样的车?呵呵,三五年里,这车啊,怕是光兵部都不够使唤,你说这杜仲树要种多少年?”

让包三儿这么高屋建瓴的一统计,别说江大胆倒吸了一口凉气,就是掰着手指头算的飞快的老韩头都傻眼了。

“那,怕不是以后到处都有这树才行,不然不够用呀。”

说到不够用,老韩头转头再看周围那些树,眼睛都带上了金光,忍不住扯着包三儿的袖子,低声问:

“三爷,那咱们是不是也多种些?旁的不说,田地周围种上一圈,三五年后光是买枝丫,也是个不错的出息。”

嘿,他家缺这几个钱?知道知道也就得了,还自己种?老韩头啊老韩头,什么时候竟是连着蚊子腿都不想放过了。

“那么多种子要咱们顾着呢,老韩叔,你还有精神能分出来管这个?”

“嗯?”

老韩头被问住了,他若是真能管得过来,那当初土豆的事儿能让老马那家伙去干?这当皇庄管事儿的机会能这么丢了!

老韩头说话的欲望被彻底打没了,后半程安静的,包三儿都有些不适应了。看了他好一会儿确定没什么大碍,才放松了精神,好好的打量了一下这个时代乡下的风貌。

这时候乡下是个什么样?穷,就是全部的模样。田地里的农人衣衫褴褛,奔跑的孩子多半赤身,一路走来,满眼见不到半个胖子,到处都是枯瘦的身躯。连着青壮年也多是排骨竹竿一般的模样。

这样的百姓啊!包三儿的心又酸了几分。这会儿他迫切的希望,那些被派往南面的锦衣卫们,商户们,能多给这个国家输送些好种子,好让这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百姓能靠着自己努力,多几分吃饱的机会。

同样的,他也下意识的多看了几眼自己的系统商店,他这会儿真的希望这商店能感应到他的想法,为他刷出个好东西来,比如番薯,比如玉米,只要有,哪怕是冒着暴露的风险呢,他也能帮扶一把这些贫苦挣扎了数千年的可怜人。

骑着车赶路,到底比走路快的多,不到未时,一行人就到了离着京城最近的田庄,也就是包三儿家种那些种子的地儿。车子还没停下来,村子里就窜出来了一群衣不遮体的孩子,欢呼着跑到了三轮车的周围,明明十分害羞,却有大胆的围着车子不肯走,有些个大胆的,还嘻嘻笑着冲老韩头挥了挥手。

“韩爷爷。”

“韩爷爷来了。”

“韩爷爷坐车来了。”

“对对对,韩爷爷来了,赶紧的,去喊你们父母来,东家来了,让他们来迎一迎。”

迎什么迎啊,包三儿眼泪都快下来了,这些居然就是他名下佃户的孩子吗?都快和非洲难民一样了!他的佃户孩子过得居然这么苦吗?他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唉,他这个东家当的,真的很不称职啊!

包三儿不等车停下人就站了起来,将手边座位上早就准备好的布带子往老韩头手里一塞,下巴指了指那些孩子,低声说道:

“我带了些糖块,你看着给他们分分。这些孩子太瘦了!真是让人不落忍。”

包三儿带糖块那是习惯,早年他去乡下采风的时候就总是这样,用糖块能忽悠乡下孩子帮着引路什么的。如今……权当是他这个当东家的给的见面礼了。

他这一出显然很出人意料,就是老韩头都忍不住诧异的多看了他几眼,然后笑着说道:

“三爷到底是当爹的人了,想的就是周全。不过这东西怕是到不了他们嘴里,乡下人,糖可是稀罕物,要不直接给塞他们嘴里?这些孩子活这么大,怕是从没吃过糖呢,正好给他们甜甜嘴。”

没吃过糖?包三儿心越发的难受了。唏嘘道:

“咱们家租子不高吧。”

“自然,周围一圈里,咱们家都能算是少的,才五成,多少人都说三爷慈悲呢。东面不远那家,佃户交了6租子还要给庄头一成的孝敬,那才叫敲骨吸髓呢。”

嘶,那可就是七成了,农人佃户还能活?这样的事儿……包三儿眸色一深,觉得以后有机会,在这事儿上也得多句嘴。不过五成……算了,这个是约定成俗的规矩,他不好出头,而且眼见着土豆这样高产的就要推广了,只要产量上来,五成应该也不算难了。

“行吧,咱们不出格,也不欺负人,这就好。走,去看看种子。”

远远的,好些农人小跑着过来了,包三儿放下了田租的事儿从车上下来,跟着老韩头就往前走。这是他第一次来田地上看种子,他得多用心啊!

第124章 希望、住宿

田地里去了土豆之后剩下的东西其实不多了,毕竟能从使馆从人身上搜刮的种子有限,好些还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一来二去的,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稀稀拉拉的一些,看着也十分的不精神,不过好在惊喜还是有的。比如南瓜,这就是个大惊喜。

“这苗也不知是不是咱们种的晚了些,稀稀拉拉的光长藤蔓了,挖了地底下,也没什么根茎,看着该是长果子的,可这……三爷,您看,这都四个多月了,才拳头大。也不知道天上冻前能不能熟。”

不管能不能熟,这都是好东西啊!哪怕是要给它上盖子呢,也得护好了。这可是见闻于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的南瓜,是李时珍都要慎重记载的南瓜。

“南面来的东西适应不了咱们这地界,长得慢些也是常理,只要能长出来,那咱们就没白忙乎。”

见着这熟悉的叶子,看着那尚且幼小,却已经可以预见硕大的果实,包三儿脸上的笑止都止不住,这会儿老韩头脑子突然就灵醒了,裂开嘴,冲着包三儿问:

“三爷,可是认得这个东西?这是好东西?”

“好,怎么不好,曾听人说起过,说这南瓜,对,这就叫南瓜,因为都是藤蔓的缘故,能用棍子架起来种,颇为省地,而且土质品级,略显沙地的地方也一样能种植。更好的是,听说产量还听不错,果子去皮去里头的丝囊、瓜子,蒸熟了吃特别的饱腹,都能当粮食用。哦,对了,这瓜子挑了好的做种子之后,剩下的还能抄了,当个零嘴,就是这藤蔓,嫩芽的时候摘了也能当菜。你说好不好?”

“啥?能当粮食吃?”

对于农人来说,什么菜,什么零嘴那都不需要,倒是这粮食两个字特别的入耳。所以喽,这里老韩头还没说话,引着他们过来的包家的佃户先高呼起来。而他这一高呼,得了,听到声呼啦啦的就围过来了一圈的人,一个个都满含热切的看着包三儿,若非有些畏惧包三儿如今的官身,生怕着脑了他,这会儿怕是抓着他来个马氏大摇晃术的都大有人在。

包三儿本就对这些农人心存怜悯,看着他们那希夷又忐忑、不安的模样,索性稍稍转了转身子,冲着所有人大声的说到:

“先头咱们种出了土豆这么一个高产的东西,大家都是亲眼见着的。土豆如今被皇庄收去,大面子培育种子去了,想来不用等几年,咱们这儿啊,必定是遍地都有土豆可以挖着吃。”

一说到土豆,围着的农人脸上就露出了笑,他们虽然目不识丁,见识少,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傻子,种子被收上去为啥他们还是懂的,以后总能轮到他们种这他们也是明白的。所以哪怕这会儿衣食不济的日子难熬呢,也觉得未来挺有希望。也愿意听包三儿继续往下慢慢说。

“那么同样都是从南面藩国寻来的种子,难不成就这么一个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