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节(1 / 2)

加入书签

“哎哎哎,这就走,这就走。”

说着走人却没动,知道这是想讨要点好处。那人也不啰嗦,从怀里摸出一把的散钱来,往那几个人怀里一塞,

“检查仔细了,若是除了岔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赶走了门口的帮闲,那锦衣卫人却没动,眼睛扫过土水泥的地面,心下不禁也嘀咕了起来。

日里日日忙碌,从没细想,如今想来,确实这两年变得有些快啊!细算起来,这一二年的变化,怕是比以往五六年都多些。也不知道是陛下亲政的缘故,还是大明中兴的命数真的到了。

他疑惑的皱了皱眉,吐了口气再抬头看了看周围,见着刚被清理过的街巷里,一个个笑着奔跑的孩子,嘴角不禁也牵了起来。

好在这些变化都是好的,只要是在变好就成啊!其他的,他就是个小人物,也不能知道更多,管更多了。

包三儿不知道自己不小心引发的改变,已经有人心生疑惑了。嗯,知道了,大概也不会太当回事儿吧。毕竟这改变本就是他的目的嘛,在一切有迹可循,有理可解,还有个皇帝大粗腿可以抱的情况下,他还是挺有底气的。

所以这会儿他一个劲的忙着自己的事儿,准备将这改变往大里再撑一把。

“怎么样,种子可都清点出来了?”

“放心吧三爷,这可是咱们家的大事儿,老头我小心着呢,喏,你看,一样样的都理的干干净净的。”

炕桌上一个个粗纸包里,南瓜种子,西红柿种子,辣椒种子等等,不管是以往种过的,还是新寻来的,都按照品种和饱满程度分了类,一眼就能看出一二三来。

包三儿看着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对老韩头说到:

“老韩叔办事儿果然还是那么细致。很好,这么分清楚了种下去,等着能采摘了,就能分出好赖了。等着再代代选优下来,许是不用三五年,这些东西收成就能涨上一大截。”

“收成好那是最好了,不过三爷,这种子,您真准备分给那些庄子里的人?”

包三儿让他准备种子的时候就说了,今年要将辣椒种子放出去,庄子里的人来求,按照外头菜种的价卖。这让老韩头可看家犬一般习惯了往家里扒拉的老头十分的不舍,总觉得这么下去,自家独门的菜式,街坊们送礼才能求的种子,以后就要不值钱了。肉疼的很。

瞧着老韩头的表情,不用问包三儿都知道为什么,忍不住就想笑。

这老头啊!你要说他不好?眼界小?格局不够?偏偏他为的全是你,心里全是这个家,怎么,也不能让老人寒心。可要说他好……家底贫寒时确实好,不然也不可能帮着包三儿把家撑起来。可家大业大了,成了官宦人家了,老头这点子抠门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这东西街坊之间都散出去了多少了?就是咱们不敞开来往外散,最多不过两年,辣椒啊,也能种边这周围。既然如此,老韩叔,这好人干嘛不咱们自己做?再说了,这本就不是什么值钱的,咱们只要自家够用,哪怕散出去之后和白菜一个价呢,和咱们又有什么关系?”

不和他说什么大道理,只从这细处、价值上去说,你别说啊,老韩头反而更听得明白些。所以他虽然依旧有些肉疼,却还是点了点头。

“三爷您说的在理,没得咱们家寻出来的好东西,平白让别人得了夸,那太亏。行吧,这事儿老头我去办,肯定让庄子里的人都见咱们家的好。”

见不见好的其实包三儿并不在意,就那一个土豆,就够他在百姓间有个好名声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倒是这散出去了,以后这冬日百姓就能多些暖身的东西才是真实惠。也算他没白白用这辣椒折腾一场。

“说起种东西,老韩叔,咱们家种杜仲的事儿怎么样了?种子、插仟的枝条可筹错好了?”

一说起杜仲,哎呦那什么菜种子都要抛脑后了,这才是事关家里将来出息的大事儿,老韩头人都一下精神了。

“好了,好了,跑了四五处地方总算是凑齐了,说来咱们家如今到底是不一样了,三爷,您这名声啊,可好用了,只要一说是咱们家要,那些勋贵庄子都给几分脸面。”

哦?还是从勋贵庄子上寻摸的?嘿,老韩头啊,你如今路也走宽了啊,居然还知道往这些人家去寻了?

“呵呵,这不是,那什么还是罗七给老头我指的路嘛。”

罗七?好像好久没见他了,这人……自打调到了外城,总感觉有些生疏了呀。

“你哪儿见着他的?最近都没见他来衙门,我还以为他又出外差了呢。”

“就在城西三里地的位置,瞧着像是刚从什么地方回来的样子。”

明明在东面的外城当差,怎么从西面回来?还是京城外头?总觉得有些不对。难道他猜着了?真有外差?

确实是外差,而且还是和包三儿有关系的外差,因为人罗七是从去了西北的互市场,运送羊毛回来了。

“羊毛?”

“对,这一开春,那些牧民就开始收拾羊毛了,这会儿不赶紧的去弄回来,看着吧,还不定有多少又要被烧了呢。”

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这话用在罗七这里特别的合适,每每包三儿想到他,似乎都能在不久之后就见到人,这也挺神奇的啊。

更神奇的是,他一个百户所的武官,怎么就去了西北了?只怕还是有什么秘密差事,不过这个包三儿就不好细问了,所以权当没察觉,只打量了一番罗七变黑变粗的老脸,嗤笑而来一番后,探头问到:

“要说做毛毡布,这个应该够了才是,哪怕是军需上要用呢,也能在西北直接弄出来,这一定要运送到京城……上次我说的防羊毛线的事儿听说将作监做出了各种粗细的来,还特别的好使,这会儿是为了这个吧。”

“你啊,这脑子就是好,确实是这个,听说都已经能织出和粗布一般厚度的羊毛布来了。还特别的挺括。”

哎呀,要这么说的话,那这羊毛要飞啊!好,好啊,有了这个,江南的布上们怕是要哭了吧,那些被改成桑田,棉田的良田,是不是有可能重新变成种植粮食的好地?这大明啊,只要粮食能充足,那能少多少事儿哦。

第145章 法子、说项

吃着百姓饭,操着阁老心的包三儿心下暗喜了好一会儿,直到罗七走后才慢慢的缓和了下来,可他这边好了,那边旁听了一会儿的老韩头却过来询问了。

“三爷,这罗七说的羊毛织布……和您上回在家做的难不成不一样?”

“听着他的意思,怕是很不一样,约莫和外头那些粗麻类似,许是还能再紧密些。”

“若是如此,那这确实是好布,旁的不说,以后春秋做外衫就很是合适。”

“是啊,等着这布大量的做出来,以后咱们有毛毡布做披风大氅,有这羊毛布做外衫,那什么松江布之类的,怕是只有夏日还有做里衣的时候用的上了。”

“羊毛才多少钱?棉花又是多少钱?这一来一去,可是省了大钱了。这事儿三爷,您办的真是漂亮。”

看,就是老韩头这样一个男人都知道怎么选,放到掌家理事,精与计算花销的内宅女人手里,这结果还用说?江南的布商还能怎么办?怕是想堵都堵不住喽。若是他们聪明,这会儿就该想着是不是也跟着养上些羊了。

不过江南养羊……怎么也不可能和草原比的,这草原……

“刚才忘了问他带回来多少了,若是少了,怕是还轮不到咱们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