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节(2 / 2)

加入书签

包明武一脸赞叹,一脸惊喜,包三儿对这个成品却并不满意,耷拉着嘴角,微微皱着眉头,叹着气说到:

“这还只是初步的构想,我琢磨着这人踩还是麻烦了些,若是能做上发条,和座钟一般,上好发条就能转一日那就好了。如今唯一还没确定的是,这上了发条之后会一直转个不停,该做个什么样的开关,卡住能随时停下。”

“三儿啊,这就是你想错了,这事儿不能这么来。”

包明武觉着吧,自家这老三样样都好,就是在人情世故上……总是容易脱线,就像是这一次:

“凡事儿不能太求全,就像是这风,风扇是吧,既然已经做出来了,那就该赶紧的送进去。至于你琢磨的新法子,不用那么着急,先缓缓,等上个一年半载的,想的周全了再做出来往上送。”

这意思……是让他将一份功劳掰开来分成几次,是这个意思不?

对,就是这意思,你说你是不是傻啊,这做好的能用的,摆在家里不送进去,一个劲的再其他地方琢磨,你让皇帝怎么想?皇帝会不会以为你这是舍不得?既然好不容易抱住了皇帝的大腿,那你就该谨慎些,殷勤些,宁可多跑几次,多浪费些时候,也不能让皇帝有一丝半点觉得你不积极知道不?这是态度问题。

包三儿也不是真的没脑子,他是真的让发条和开关的问题给卡住了,这才一时没想到,如今包明武这么一说,他还能不知道事儿该怎么办?

只见他微微一笑,扫了一眼那风扇,然后朗声说到:

“大哥说的是,确实该先送上去,不过这个不过是试手之作,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这样,大哥,你帮个忙,我有些好木料存在对面的院子里,你领人去帮我取来,我收拾收拾工具,趁着天色还好,赶紧在做起来,若是顺利,明儿就能做个更好的,送上去也能体面些。”

这有什么,包明武给包三儿当下手不是一回两回了,一听这话,立马就喊了门口的几个小厮忙乎了起来。等着木料搬来,他还帮着做了好些个小工的活儿,连着打磨都一并上了手,陪着包三儿生生的做了个通宵。直至天明才一脸困顿的归了家。

“你这是又帮老三做活儿去了?你好歹也心里有点数,再是要帮忙也不能忙乎一夜啊。也就是今儿沐休,若非如此,你这样岂不是耽误了差事。你得知道,你和老三毕竟是不同的,他可以日日在家,你可不能。”

包林氏看着一回来就往炕上倒,鞋子都不脱,浑身脏兮兮的包明武,那是越看越上火。可让她说不让包明武去?这却又不能,毕竟那是兄弟,她若是多嘴说了,岂不是成了里间兄弟了?所以做了几个深呼吸,才说了这么一番,期望下次包明武能稍微有点分寸。

只是她这刚说完,那边包明武却一把拉了她的袖子,将人拉近了之后低声说道:

“原本我也以为这回和以往一样,只是帮着搭把手,可不想做到半夜,老三才偷着和我说,这次送东西上去会让内里的公公提一嘴我的名字,说那是我和老三一起做的。”

听到这个,包林氏眼睛嗖的一下就亮了,转头一脸激动地看着包明武。

“老三这是……以往可没这样,这次怎么这么突然?”

“以往?以往我和个跳豆一般连着跳了几回,你当这里头就没老三的脸面?”

包林氏一巴掌拍到包明武的身上,让这壮硕的汉子下意识的就缩了缩,然后一瞪眼,一叉腰,低声询问到:

“不是,我什么时候是这意思了?你别闹,我问你这一次怎么突然说要和陛下提你?这,这莫不是他听到了什么消息?有什么机会?”

到底是锦衣卫人家的妇人,这敏感度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点上。包明武敢不对媳妇说清楚?别闹了,就他那怕老婆的性子,这简直就是笑话。所以啊,你看,他立马就讪笑着凑到媳妇耳朵边,小声说到:

“机会说不准,不过老三想未雨绸缪。”

“真有机会?”

“恩恩,也许吧。”

“快说说,什么机会?让老三这么上心。”

“这事儿其实你也知道,就是立太子的事儿。”

“太子?等等,你是说大典的事儿?还是藩国来贺的事儿?”

“都有吧。”

“这算什么机会?这样的事儿以往不是也有?这还用神秘兮兮的偷着说?你脑子没丢吧。”

“哎呦,你,你这人,你也不想想以往陛下没现在这么有钱啊,以往陛下也没想着扩大水师不是?”

若是这么说,这机会还真会有!毕竟水师真的起来了,那要不要往里塞锦衣卫?那肯定的!太子立了,东宫那边要不要塞?那也是一定的。这两头一动,锦衣卫必定又要调动一番,扩大几分。如此……必定要从下头再提上几个来。

“我怎么觉得,这几年你们锦衣卫扩张的有点快呢,这都第几回了?”

“是啊,好几回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锦衣卫的好日子啊,又要来了。”

包明武说话的声音虽然轻,可声音里的期待却浓的带着光彩。

“若是这么下去,咱们老包家三兄弟许是不用几年,就都能混上个六七品了,等着那时候娶媳嫁女会是和什么人家结亲?等着这下一辈起来,又会多出多少官宦人脉?到时候啊,咱们家在京城,那才算是真的根底深厚了。”

包明武犹如呢喃一般的一段话说的,就是包林氏一时也没了说话的心,虚虚的看着窗户,脸上多出几分期待来。

第152章 琉璃、玻璃

包明武虽然抱大腿抱得很有水平,看机会也算有点眼光,可到底水平不够,事儿并没能如他所想的发展。白白耗费了几百两银子,让王安和张诚在皇帝面前提了一嘴,最后除了皇帝的一句夸赞什么都没落下。

这可真不是个好消息,虽然包三儿心里多少有点准备,知道这事儿就是碰个运气,不撞个几回木钟怕是没什么希望,可心里失望总是免不得的。

可有时候事儿就是这么奇怪,东边不亮西边亮。这边皇帝啥表示没有,另一头锦衣卫那里,包明武却一下子变得吃香了起来。

其实说起来也不难解释,毕竟包明武已经被皇帝称赞了是吧,又能帮包三儿做点手工活,属于有点本事的,那自然也就很容易被锦衣卫的一些大人看成了有潜力的好苗子。既然是好苗子,那还说什么?赶紧调来用啊,谁知道哪天是不是会被皇帝提起来呢?若是真有那一天,自己岂不是平白混个有伯乐的名头?就是后头没戏,那也有包三儿这么一个兄弟在后头撑着呢,以后在包家弄点好货也算是有了由头是吧。

于是乎包家兄弟还没琢磨明白一二三呢,那头包明武就接到了消息,说是西北如今帮宫里做羊毛粗加工正缺勘察审核的人手,要调他过去出个远差。

而这个远差……锦衣卫还是很人性化的,干苦活的从来都不缺奖赏,所以包明武最终还是升官了,唯一不同的是,这不是他们兄弟期待的原地往上提,而是套上了一个小旗的身份,跟着一位百户大人直接成了督查西北军堡的外派官。

这让包家人怎么说?不满意?别啊,这好歹也是从七品,从此入流了呀。可满意……这一趟没个一年半载的怕是回不来。

“你说说这事儿闹得,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包林氏一边给包明武收拾行李,一边絮絮叨叨个不停,偶尔抬眼看向包明武,眼睛里也满满都是不舍,说来包明武在锦衣卫这么多年,那出外差的次数是少之又少,而且偶尔出去,也多是近便的地方,上回去江南已经是最远的一趟了,可就是这那去的也是繁华的地界,如今去西北……

“那地方听说风沙大的,脸皮子都能吹走一层。这真不能不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