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1 / 2)

加入书签

怎么会不够?他可是领头的,还那么识相,就是旁人家不够,也不可能让他家不够。再说了,就是真不够,嘿,你当他就没留几手?自己做又能难到哪儿去?

“抓紧些吧,就目前这速度,许是今年年底,咱们这京城啊,窗子都该换一茬了。你想装好了在同僚面前涨涨脸,可没多少时间可用喽。”

这么快?对,就这么快,有银子催着,皇帝的效率不是寻常人能想象的。看,让包三儿说准了吧,还没到冬天呢,这京城啊,只要是有闲钱的官员,家里都用上了。虽然受限于产出,很多人家多是只装点了门面,就几个待客的屋子换了,可有了就是有了。以至于整个京城都像是亮了几分。

当然了,这再亮也没皇帝的眼睛亮,内库的银光亮,这一遭银子挣的,皇帝抱着他家大儿子亲了十来口都没止住笑出声。

“朕这儿子,天生带财啊,自打他出生,看看,竟是些来钱的事儿。”

好嘛,包三儿这功劳明显要打折了呀!还是让个小屁孩给抢了!这都找谁说理去?

第154章 千里镜!

包三儿的功劳想打折这其实也并不容易,因为除了玄学,人包三儿还能创造不是!就说这玻璃吧,包三儿在宫里是整的挺好,做出来的颜色虽然泛绿却透明度足够,做窗户一万个好,可并不代表说这只能做成这个颜色,这个款式了不是?

包三儿那可是看过红楼的读书人,哈哈,玻璃小炕屏这个东西他还是记得的。所以喽当他回到家里之后,琢磨了几下就开始用这玻璃开始制作工艺品啦,一会儿是做个立体雕花的玻璃花瓶,一会儿呢,又是个桃园三结义团的小圆屏风,东西都不大,却个个精致,做好了往铺子里那么一摆!嘿,立马档次都不一样了。

等着小的锻炼了手艺,按这玻璃炕屏就可以开始制作了,依然是从小开始做,什么百花屏风,喜鹊登枝等等,或是三扇的或是四扇的,最多六扇,做好了,摆在工作间和自家屋子看到的都说精致了,这才开始着手做给皇帝的。

给皇帝的东西自来都是有一定的规制的,就说这屏风,不管大小尺寸,十二扇是一定的。不然送了皇帝也不会用。至于这上头的图案……这个包三儿早就有了准别,他啊,选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作为立体雕琢的内容,用深深浅浅的青色玻璃做材料,再以浅黄色半透明玻璃为背景,黄花梨木为框架。这做出来……

“巧夺天工,真正是巧夺天工啊。”

皇帝绕着摆在桌案上,高度不到80公分的炕屏已经转了好几圈了,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觉得精致,唯一不好的是:

“小了,若是做的再大些,朕正好能摆到西苑的暖阁里,一推窗,就能和海子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尽入眼中,这该如何的恢弘大气,如今这样,唉,只能放到炕上,实在是可惜了。”

西苑的暖阁?若是放到那边……确实不错,毕竟这《千里江山图》算不得正轨的帝王专用图案,放到皇宫的休闲区确实合适,可问题是,要想和什刹海,□□,北海这样大的湖泊交相辉映,那得做多大?就目前才开了头的玻璃制作技术,能做的出来?包三儿觉得,这基本是做梦,除非过上几年,技术成熟了还差不多。

不过这话不能这么说,搅合了皇帝的兴致可不是什么聪明人该做的事儿。

“还是陛下想的周全,确实是大了更好看些,只可惜,臣到底手艺还不到家,没法子做出更大的尺寸来,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先讨饶说自己不对,隐晦的点一下皇帝,这尺寸问题很严重,然后包三儿继续说到:

“好在这东西搬动便利,臣想着,陛下要是喜欢,今后去哪儿都能带着走,到也算是个好处。”

随处带?哦,那倒确实可以,如今宫里到处都有火炕,便是西苑的亭子,为了让他赏梅看冰嬉容易,也加了一圈带着火道的窄炕,若是到时候用这个屏风挡风……颜色鲜艳,还能透光,确实挺不错。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你在做几个,依然以画为范本,”

嗯?除了《千里江山图》还有什么画能让皇帝这么想要?等等,该不是《清明上河图》吧?哎呦喂,若是那个,那做起来可耗死人了。或者《富春山居图》?《女史箴图》突然感觉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怎么办?

“史上名画无数,可这些画作即便是摹本,也非寻常人所能得见的,你多做几个,等着那日宫中宴请,朕摆出来,也能让一众朝臣们多些观赏的机会。”

观赏?包三儿不觉得皇帝是想给人观赏,因为他这会儿眼睛亮的有些吓人,让包三儿总感觉他是从中看到了银子在闪光。这样的东西怎么才能变成银子?答:拍卖。

这会儿可不是以前了,经历过几次拍卖内买的流程,皇帝对于如何炒作,如何抬价,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知,套上一个宫中独有的名头,加上一个制作艰难,存量稀少,你说这价钱……

唉,包三儿忙断腰,皇帝狂揽金,这世界对他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他能说不?不能啊!好在他还有个后招,能让皇帝不至于将这事儿全推给他一个人。

“陛下的想法确实妙,不过这事儿若只有臣一个人做……不若臣将这手艺也传给二十四监?那边匠人手艺不差,人数也占优,陛下若偶有灵机,嘱咐起来也方便。”

“你这是想偷懒了?包明成啊,说个理由,若是说的不好,可别怪朕将你的好处给收回去。”

皇帝说话时是笑着的,还带着打趣,可包三儿却不敢不将这话当真,毕竟是皇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能为陛下分忧,那是臣的荣幸,在没有躲懒的道理,若是能一直这么下去,臣怕是反而会笑出声来,毕竟那样一来,臣在陛下这里可算是简在帝心了,再不用担心哪日陛下忘了臣。”

这话说的讨巧,也在理,这世上确实在没有比简在帝心更让官员在意的。既然在理,却还推脱……皇帝正色了起来,这怕是真有什么要紧的吧!不然这人虽然大胆,却也不会如此不知道轻重。

“那就说说吧,你这是有琢磨出什么了?”

自然是好东西了,千里镜啊!这东西你说重要不重要?

“陛下您看,这是臣刚做出来的千里镜,这边对着眼睛,这边朝外,您就能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更远的风景吗?皇帝拿在手里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举到眼前那么一看,瞬间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取下,再举起,举起再放下,来来回回几次,然后猛地就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确实,这东西比那什么屏风更要紧。不过这个……装着的似乎不是玻璃?”

“确实不是,是白水晶打磨而成,不过臣进来正在小规模实验,按照进度,若是不出意外,最多三个月,就能用玻璃代替白水晶了。如此这东西……”

后头的话就不用说了,皇帝毕竟是皇帝,对于这些军事上的事儿比任何都敏感些,如何不懂包三儿隐含着的意思。

“三个月嘛,也好,这样,这屏风的事儿先缓缓,等你有空了再说。至于这千里镜……这一个先留在朕这里,你呢,委屈些,家里给锦衣卫留个屋子,有他们贴身护着,也能少些麻烦。”

咦,只是给锦衣卫留个房间方便他们封锁技术吗?看来皇帝对他的信任度还真是不小啊,他还以为送上去这个之后,又要在宫里待上一阵了呢。

待什么待,待在宫里吃喝用不都得皇帝自己出钱?在神机营这么久都没漏出过风声,有什么东西还主动往宫里送,这样的若是还不信任,让他回家吃自己的,那皇帝还能信谁?

不得不说,大明的皇帝有时候真的很不拘小节,虽然这后果……(他儿子,那个历史上王氏生的,生个病,人家说献的药好,能治病,立马连个试药都没有就往自己嘴里塞,生生的吃死了自己,蠢的没眼看。)可在这会儿,用对了地方,那真是很让人感动的。

看看,这会儿包三儿就很感动,而感动之余也很识趣,笑着在拱手行礼时就说了该说的话。

“这东西说透了就是一张窗户纸,容易的很,臣要不先将这东西的原理给……好歹用白水晶先做几个,方便各处试用。等着臣将那无色的玻璃试出来,咱们再多做也来得及。”

军中用的到的机密器物,只自己一个人知道是不安全的,只要图纸送出去了,宫里人会做了,那自己就安全了,而且功劳不会少还显得忠心,一举多得多划算。对了,连着用不用锦衣卫来看着都能打商量了,多好。

“这也是个法子。”

“陛下,图纸臣带来了,请陛下过目。”

这么积极?来之前就准备好了?这忠心程度还得往上升一级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