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2 / 2)

加入书签

她于是又说起自己亲妈跟她爸离婚后不久就嫁到了张家庄,还说在那边稳定下来就会来接她,她妈以前很疼她的,一直没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所以她想去找她妈。

只是她没有什么钱,今天又太晚了。

杜向东和罗树琴商量过后,留她在家住一晚,第二天罗树琴更是给了她几块钱,然后教她可以去坐牛车到镇上再坐公交车去张家庄。

张家庄离他们这里有二十多里地,但好在是个大村庄,从镇上去有公交车还算方便。

朱小丫已经快十岁了,以前也跟她妈妈去过镇上,也认识老牛头,所以一听就明白了。

早上在杜家吃过早饭,谢了又谢后就抹着眼泪走了。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罗树琴叹了口气。

“我们也就能帮到这了,你也别太难受。”杜向东觉得罗树琴听了朱小丫的事后,情绪很不对劲。

她这个人虽然心肠软,但也不是多好管闲事的人,村里生活的不好的小孩子又不是朱小丫一个,以前也没见她主动要管一管的。

罗树琴抿了抿嘴说,“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多管闲事?”

“不会,朱老太找来咱们不承认就好了。”杜向东揽上她的肩拍了拍,“没事的。”

罗树琴盯着他的脸看了一会,叹了口气才道,“其实我也有个后妈。”

杜向东想到她在娘家时应该有什么不好的经历了,怪不得中秋节时只寄了几块月饼回去,还是写的她妹妹的名字。

前几天他看快过年了,还问过她是不是要去省城看看她父母,当时她就没什么反应,把话题岔过去了。

哎,他早就该想到了。

杜向东于是道,“过年要是太忙,估计没办法陪你回娘家了。”

罗树琴一愣,随即道,“没关系,我还是寄点东西过去吧。”

夫妻两个就将这个话题终止了。

只是晚上的时候,罗树琴又突然问杜向东,“你会不会觉得我不讲人情?”

许多人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底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

可杜向东知道,爱孩子的父母很多,但也有很多并不疼孩子的父母,他们只会以此为理由一味索取。

于是他说,“不会。”

说完这句话,他就觉得空气突然安静了一瞬。

然后一只温暖的手突然握住了他的大掌,这天晚上他们终于离的更近了一些。

送走朱小丫,几天也没有消息。

但是杜向东普通款点心匣子的生意却做的如火如荼,因着他一次要给高树海两百盒的货,他不想太引人注意,于是就把要送的货装到空间里,然后自己跑到县里去送货。

这天他又去送货,高树海收了货后非常高兴,还跟他说他做的点心匣子非常受欢迎。

由于年关将至,本来就有很多人开始置办过年走亲戚用的礼品,这阵子各个供销店都人满为患,点心糖果柜台更是尤甚。

但即便如此,也有许多人拿着钱票买不到东西。

而这部分买不到的就会跑到黑市想办法,于是他们就看到了杜向东推出的这款点心匣子。

高树海就说,“咱们的点心匣子许多人都说挺不错的。”

他们这款点心匣子每盒二斤,卖价是核桃酥一盒8毛,排叉一盒1块钱,他们的盒子比其他商店的小一些。

商店的一般一盒放三四斤,一盒大概要将近两块钱。

所以他们的东西就更实惠些,而且打开盒子还有惊喜。

好多人觉得便宜的一定没好货,但拆开就发现不管是核桃酥还是排叉都挺好吃的,所以他们的客人除了一些买不到商店的点心的顾客,慢慢的有些口碑后,也有一些直接过来的。

所以这阵子卖的就越来越好,杜向东这一周就送了两次货。

而高树海还跟他建议,“我上次去你那看到你那还有炸糕和麻花是吧?”

他之前有事去找过杜向东,正好就看到他家正在做这两样。

得到杜向东肯定后,他就提议把这两样也打成点心匣子,理由是花样多点,也能多点选择,“咱们的点心匣子是便宜,但是这年头还是有很多没什么钱的人。炸糕和麻花的成本都不高,我觉得弄成五毛钱一个的点心匣子一定也挺好卖的。”

杜向东想了想,觉量果母还能忙的过来,而且最近入冬地里已经没什么活了,他就可以在家帮忙了,帮到年底正好过年,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回去就又做了一批炸糕和麻花的点心匣子,价格要更低一些,送到高树海那没两天就得到反馈,果然卖的更好些。

不过陈志强得知后就赶紧找到杜向东,“你之前不是说点心匣子给我卖嘛?”

原来他之前去黑市买年货,就碰到了有人在卖点心匣子,买的人很多,都快排上队了。他看了很是羡慕,挤过去一看东西,他就觉得这东西看着眼熟,像是杜向东做的。

后来买了两盒子有炸糕和麻花的,这下他就肯定了。

当时他脑袋‘嗡’的一声,以为杜向东觉得他卖的少,把他甩了找别人了。

杜向东听他问了,拍了自己脑袋一下,“这几天忙着这事,没去找你,就想着你过来再跟你说的。这几款点心匣子都可以给你卖,你主要是在集上和车站,不冲突的。”

陈志强听了松了口气,忙问了价格,于是决定每样先拿五十盒。

盘算了下这几款的利润,他觉得到年后应该可以盖上几间土坯房子,备好彩礼然后让家里安排相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