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节(2 / 2)

加入书签

媳妇之前高考过一回,没考上后就没再提过,但他也看到媳妇没事都会看看书,而且最近这一年多看的都是财会方面的书,他就知道媳妇还是有进一步的想法的。

毕竟他这么一个小破厂子,需要用到的财会知识还是有限的。

现在家里厂子也上了轨道,他就想着给媳妇打听打听。

朱厂长一听这个就是一笑,“这个好办,我家老大老二虽说读书都不太成器,但好歹也都上了高中,就是没读完而已。他们学校老师校长我都认识,我去给你问问去。”

杜向东闻言就说:“那回头你帮着问问用不用交钱,交多少钱什么的。”

朱厂长就说:“行。”

下午的时候,朱厂长抽了个穿就溜达着去给问了问熟人,回来就说,也不用交什么钱,不过也不提供课本,要自己买。

杜向东得着信儿,晚上就跟媳妇说了说这事,“你要是想考,我是觉得还是得去学校上课,不是说高中老师有多高的水平,但起码会系统讲课,大家一块学有什么不会的也能交流下,而且会定期考试查漏补缺,可比自己闷头看书强多了。”

最后杜向东补了句,“现在不比前两年刚恢复时,现在考生都在学校系统学习,你要想考也不能落后了的。”

罗树琴眼神发亮的看着他,最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都两个孩子的妈了,还去学校跟高中生坐一块学习,太难为情。”

杜向东就劝她,“咱学知识去的,这有啥可难为情。”

杜向东也没多劝,罗树琴就点头说去旁听。她当然是计划着还是要考的,前两年家里事多,失利过一回,她就暂时放弃了,但也只是暂时的。

主要是那时她也没想好要考什么专业,最早想学设计做衣裳来着,可后来发现其实做衣裳只是她的爱好,接触了财会后,她发现做这个挺不错,后来又看了些这方面的书,她就越来越感兴趣。

她本来计划着等两个儿子再大些,可听着杜向东都给她找好了旁听的学校,其他的也帮她想到了,就听她男人说:“厂子这边有我,还有郭会计,你就安心学习就行,等你要是考出去,咱家就一块搬过去,再开个大厂子。”

罗树琴于是也是同意了,第二天就收拾了个挎包,准备去上学。

作者有话说:

下更在明天了,抱歉!

第110章

小哥儿俩听说妈妈也要像他们一样去上学了, 都特别高兴。

一问高兴什么呢?

小宝就说:“妈妈跟我们一样去上学,我们就是一国的了。”

大宝虽然觉得这说法欠妥,好像把爸爸排除在外了, 但想了想也没大毛病, 就也跟着点点头, 他们可喜欢妈妈去上学了。

把杜向东弄的哭笑不得, 不过还得说:“对对,上学是大好事,以后咱家有仨文化人儿了。”

小哥儿俩知道,文化人是有出息的,爸爸当初买好几箱书回来给他们抄的时候, 就经常这么念叨的, 他们就知道文化人儿是个好词,非常了不起的样子。

不过抄书可真是太累了, 小宝觉得他也可以不当文化人, 像爸爸一样会做饭也挺好的。

不管怎么样,罗树琴去学校上课这事得到全家一致的支持,头一天上课的时候,杜向东是骑着自行车送媳妇去的,用他的话说, 听说学校里男老师挺多,得让人家知道他媳妇是有家室的人。

罗树琴被他弄的哭笑不得, 但心里又甜的很。

到了学校, 校长正好不在, 接待他们的是负责招生的办公室主任, 主任见到二人也是清楚情况的, 校长一早就交待了, 只是他还是打量二人好几眼。

这年停课、复课,又恢复高考的,三十多的还有考大学的呢,所以罗树琴这二十多岁的也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她还是头一次见当丈夫的送妻子来上学的,这么鼓励媳妇学习的男人可是少有,她多看两个也正常。

鉴于主任对二人有些好感,就挑了个学习氛围比较好的班级,还问了问罗树琴有没有课本,如果没有可以帮她想想办法,新的是没有,但旧的还是能弄到的。

罗树琴一听挺高兴,“那谢谢主任,我这虽然有课本,但不是很全的,有的还破了的,要是能弄套好一点的就更好了。”

说着她还把挎包里自己书掏出来一本,正是她说的破的一本,封面掉光了不说,有的页还掉了夹在里面,不过这书这么破,外面却用牛皮纸包了书皮,一看这书就是拿来时就是破旧的,现任主人是个爱书的。

主任一看好感更盛,身为一个教职人员,有什么比见到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更让人欣喜的人,于是主任便一口答应:“行,回头我给你找一套新一些的。”

罗树琴自然千恩万谢了,还问了下价,她当然不会认为人家是白给的,这年头弄套书可不容易了。

说完这事,罗树琴便被老师带进教室,安排好了座位。

杜向东见媳妇安顿好了,就又跟主任说:“主任,我看咱们学校有食堂是吧?”

主任以为他是担心自己媳妇吃饭问题,就点头说:“有,每月把粮食和粮票送到食堂就可以了。”

杜向东点点头就说:“行,我一会儿就把粮食给送来,不过我能去参观下食堂吗?”

主任心说现在也不是饭点,食堂就几个大叔大婶在干活,有什么好看的?她觉得这人关心媳妇也太无微不至了,不过也没有不耐烦,她现在手边也没大事,就带着人去了。

杜向东看食堂一排排桌椅虽然有些破旧了,但擦的还挺干净,透过打饭窗口就能看到后厨,烧菜师傅和帮工大婶都在干活,都穿着白大褂或围裙,戴着厨师的白帽子,看上去也挺讲卫生的。

做为一个厨师,他还是挺注重卫生的。

于是他点点头:“行,咱们食堂还不错。”

主任一听,这说话怎么跟领导口气似的,不过也没计较,刚想说您满意那就行,可没想到她又听对方说:“我看咱们食堂也有挂面什么的,是这样的,我自己承包了个挂面厂,为感谢咱们学校帮助我媳妇学习,我个人给咱们学校捐五百箱挂面和五百箱方便面,都是细粮的,也让同学们吃好点。”

啥?

捐挂面?方便面?细粮的?

主任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还有这种好事?

能来学校上学的学生,家里怎么也不会缺粮食,但细粮可并不普遍,大家多数还是吃粗粮的,所以主任反应过来脸上就笑开了花:“那、那就谢谢了,我代表全校师生感谢杜先生捐助。”

她可不像老校长一样,文人清高,一谈钱就避之不及,可哪哪不需要钱呢,现在有这样的好事她当然一口答应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