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节(2 / 2)

加入书签

然后又一块找了家饭馆吃饭,吃完饭再一块回家。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他媳妇得抓紧时间复习了。

到家楼下,正好看到楼上邻居。

正巧碰到一楼的一个大婶也要回发家,对方见罗树琴跟小孩一样背个书包,就都调侃道:“哟,大学生回来啦。”

这年头凡事上学的,都调侃人家是大学生,凡是上班的,就调侃人家是大工人,这两种人都是稀罕的,这么说也没什么嘲讽的意思,也就是调侃调侃。

罗树琴却极为认真解释,“还没考呢,大家别这么说。”

“嗨,提前叫着嘛,就说小杜媳妇你这么努力劲儿,考个大学还不容易。”大婶又笑道:“要我说小杜媳妇你也是好命,摊上小杜这个好男人,每天家里啥活不干,就光学习就行了,孩子、家里都有男人给你顶着,好命呐。”

杜向东头天过来,就跟邻居介绍了自己,自此年长些的就叫他小杜,年纪小的就叫杜哥、杜叔什么的,反正就是个见面的称呼而已。

而这年头对女性的称呼,就多是称你是谁家的,没结婚的就报女的父亲姓氏,结了婚的就是丈夫的姓氏。

就好像女的没有名字,她们都是谁家的。

这种老思想,夫妻两个也不能指着人家纠正,也就当没听到。

但这大婶这话,就有些不中听了,好像指责罗树琴什么也不干一样,要知道现在就连罗树琴婆婆,杜向东他妈也不敢指责罗树琴这个儿媳妇。

她现在也不是不敢说话的人了,张嘴就想说点什么,但还没开口,旁边的人就先说道:“李婶,您这话就说对了,我媳妇天生可不就好命,她不仅人长的好看,还特别聪明,你看人家学好几年的东西,我媳妇学半年就能参加高考,这考大学可是大事,我不得全力支持,等她考上大学,我还得跟着一块去呢。”

说着他又转过头去跟罗树琴一脸认真的说,“媳妇,到时候你可不能不让我跟着,到时洗衣做饭,接孩子放学这些事我还是得全包的。”

罗树琴被杜向东抢了话,刚觉得自己没得发挥呢。又见这家伙居然还一副‘深情’的看着她,再撇见旁边李婶一脸便秘的样子,顿觉又好笑又甜蜜,只好陪着演道:“行吧,到时看你表现了。”

“得嘞!”说完杜向东一副得意的表情拉着老婆孩子走了。

留下李婶在那尴尬的不行,最后她撇撇嘴,“那大学是那么好考的?简直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好几个路过的听到刚才他们说话,多数都是赞同大婶的话的,这些日子罗树琴背着个书包来来回回的,楼里居民大多都知道罗树琴放下两个孩子不管,跑去县高中旁听去了,在一些年轻人眼里就是羡慕,羡慕对方有个好对象,可以在她进取时,给她支持。

但在一些老人眼里,这就是没事瞎折腾,放着家里正经事不干,跑去做梦。

对,考大学在他们看来就是做梦,也不怪他们觉得这事不靠谱,毕竟他们这片区就没听说谁家有考上大学的,去年全县考上的能有几个,这一个孩子妈考大学,这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这小杜是个有本事的,这小杜媳妇在家做做饭带带孩子不是挺好,瞎折腾是干什么,让人看不懂。

不过不管别人怎么看不懂,一个月后,罗树琴还是要参加高考了。

第114章

1981年7月7日早上起来, 喜鹊就在窗台叫了个早。

杜向东起来在窗台喂了它点小米,待鸟吃完了,才把窗户关上。

他哼着歌去做早饭, “咱们老百姓啊, 今儿个真高兴, 真呀真高兴。”

先熬上绿豆汤, 接着就开始摊绿豆面煎饼。平底锅上刷点油,一勺豆面倒锅里,手法娴熟的刮平,很快成了粮食的香味飘出来,薄薄的煎饼也成型了, 卷上楼下早点铺子炸的又焦又脆的油条, 再配上自己做的面酱、蒜蓉辣酱、酱豆腐,想配什么吃配什么吃。

罗树琴起床让两个儿子先去洗漱, 到厨房就看到摆好的煎饼果子, 她拿了四个碗在旁边锅里盛熬好的绿豆汤,边盛边说:“诶?你这唱了半天,唱的什么呀?”

杜向东就说:“嘿嘿,我也不知哪听来的,这不是今天你考试, 我高兴嘛。媳妇你不知道,今天一早就有喜鹊在窗外叫, 我觉得这次你一定能考上。”

罗树琴听了也非常高兴, 但还是说道:“希望能考上。”

“妈妈一定能考上大学。”大宝和小宝洗漱完过来, 纷纷也说起好话。

罗树琴一早上都很高兴。

一家子吃过早饭, 杜向东就送媳妇去考试, 不过考场离的有点远, 这次两人就一人骑一辆车,车架上各载着一个孩子。

没办法,虽说前几天他们厂把那几个混混给抓了,但现在街上还是挺乱,现在家里没大人,他们可不放心把孩子自己放家一整天。

到了考场,场外已经有许多家长送孩子来考试了,不过这年头当了孩子爸妈的照样也有不少来参加高考的,所以像罗树琴这样拖家带口的也不少。

“你先带孩子回去吧,我考完自己就回去了。”罗树琴进去前说道。

七月的天,正是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烤着众人,考场大门口也是没遮没挡的,罗树琴怕他们热着。

杜向东哪能不知道她想法,只道:“你进去考你的,不用管我们,我还能让太阳给热着。”

“妈妈,好好考,不用惦记我们。”大宝和小宝这时候也鼓励道。

罗树琴点点头,就一步三回头的进去了。

待看到媳妇身影消失,杜向东就带着两个儿子到了附近一家小饭铺。

是搭在考场对面一条胡同里搭的简易棚子的小饭铺,早晚卖些速食,像面条、馄饨、饺子烧饼之类的。

这是他提前过来观察发现有这么家新开的饭铺离的最近了,冲着胡同口往外看,抬头就能看到对面的考场的动静了。

这时候已经快过了早饭点了,也就有一个人在吃馄饨,杜向东看了看这里卖的东西,本来觉得早上吃过饭了也不饿,就一人买瓶饮料喝,可惜他这里只有吃的,居然没有饮料。

杜向东就只好要了一碗馄饨,让小哥儿俩分着吃,总不能啥也不买就坐人家地方吧,估计人家也不能让。

老板是个看上去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一副憨厚样子,听说他们一大两小只要一碗馄饨,也一点没觉诧异,还给他们在碗里多加了点汤,顺道多拿了两个大碗,也没有说多余的话。

杜向东对这老板观感挺好,跟他道了谢。

小哥儿俩虽说早上也是吃的饱饱的出来,但半大小子的肚子,要说再塞点,还是能塞下的,是以俩小子吃的眉开眼笑,期间还是问杜向东吃不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