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2 / 2)

加入书签

因此不但运输公司那边没有,许多有货车的企业也没有要淘汰的二手车。

后来他们还登了报纸高价求购,当然也是没有任何音讯的。

于建兵摇头叹气,“到现在连个联系的人都没有,登报的钱都白花了。”

周向东跟着一阵沉默,一时间气氛有些不好。

此时他们是在办公室,小孩子们吃过饭都到二楼宿舍休息去了,那里有个暂时休息的房间,有两张小单人床。

办公室里他们聚在一块,周向前和叶笛本来看他们要谈正事,虽说儿子没说但他们也想出去,并不想听他们公司的情况,但听到他们为运输问题烦恼,周向前却又留了下来。

叶笛见丈夫没走,她便也留了下来。

此时看他们谈话陷入僵局,他便开了口,“你们要的急不急,我可以帮着问问。”

周向东讶异的看着他,是了,他爸是a市运输公司经理,a市是一线大城市,怎么也比j市这边运输公司大。

但他还是迟疑问:“会不会太麻烦你。”

周向前摆手,“我好歹在运输行业的人,认识的业内人不少,只是给你问问,这麻烦什么。”

于建兵听了激动道:“那赶情好。”

随即又一脸期盼的看着周向东。

周向东心内叹了口气,但还是道:“那麻烦爸爸帮着问问。”

“不麻烦不麻烦。”周向前笑的满脸被褶子,手摆的几乎要出残影。

总以为儿子大了,需要他们的地方不多了,现在能帮到儿子,他比什么都高兴。

叶笛听了也很高兴,但也感叹自己以后恐怕没啥机会帮儿子,毕竟儿子也不学医。

而后他们又商量了下价格,得知大货车差不多要将近两万块一辆,即使是二手的也不会太便宜,周向东让于建兵把隔壁财会室的会计叫来。

罗树琴午饭过后就去了财务室和郭会计一块看看账本,顺便了解下厂内的财务情况。

此时便跟着郭会计一块过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个今年刚毕业的小会计,是个财会中专新毕业的学生,小姑娘做事特别认真,郭会计很喜欢她,拿她当小徒弟教。

郭会计得知他们想买货车,直言才刚付了各大小供应商的货款,还有一批客户的款子没结清,现在流动资金比较少,大概只有七八十万,而且马上就要到月底,还要预留十几万给职工结工资。

周向东知道现在自家厂子职工工资都不低,普通职工大概比同类企业高出二三成,技术工资工资直接翻倍,这也是当初招不来工人时定下的待遇,这一两年发展越来越好,自然大家工资也就水涨船高。

现在工人这样多,每月少说也要十几二十万的工资。

这么算下来也不能一下子用掉太多钱,还是要留些流动资金,于是定下暂时先买六辆,等以后有机会再添置。

定下后,周向前就去联系自己认识的运输公司的人。

两日后,周向前果然打听到j市化工厂那边因为经营问题,货物运输量减少,有几辆车已经闲置下来,问过后也有出售的意向。

得了消息,周向东就带着于建兵和一个司机上门了。

化工厂负责这事的是个副厂长,姓徐。徐副厂长是个高壮的中年人,见了面也没废话,确认了是来买车的,就带他们去仓库看车。

他们一进仓库,好家伙,居然有十几辆大货车,不过车辆看上去都挺旧的了,有的车身上锈迹般般,也不知开了多少年。

周向东和于建兵都不懂车,他们就带了个司机过来,于是他们就让司机先看看,他们厂子虽说还没车,但已经提前招好了几名司机,就等着买了车好开了。

司机试过后,结果是大部分车都是开了十年往上的了,只有两辆开了大概七八年,总之都比较旧了。

于建兵道:“这么旧的车,开不了多久就得坏,不划算。”

周向东也是挺失望的,这也太旧了,两人说着就想走。

徐副厂长急了,“诶?别走啊,咱们车虽然年头长是长了点,但保养的一直都挺好的。”

看上去憨厚样,却滔滔不绝起来,他道:“你看这辆,新买来头一年时因为没招到司机,闲置了整整一年,现在又在仓库闲了一年了,这里外里就是两年,我们都一直有好好上油保养。这么算下来,这辆最多也就跑了五年多,完全不旧的,不信你们可以试试呀!”

周向东果然让司机看了看,又开着在院子里试了试,确实不算太旧,不过最后也就算个五六成新,而且这样的五六成新也就两三车辆,再有就是三四成新的,还有四五辆。

他们又看了看,最后决定先要这两辆吧,太旧真的不划算,于是还是决定买那三辆五六成新的。

徐副厂长是知道他们挂面厂现在生意极好,又听说他们打算买六辆货车,本来抱着一丝希望对方能多买自家几辆闲置车,可也知自家车子太旧,他们只买三辆就也没说什么。

于是便商量价格,一辆一万八千块,三辆就是五万四。

于建兵听了瞪大眼睛,“你这车才五成新,全新的也就三万块,你居然卖我们一万八一辆,你这也太贵了。”

打算买车,他们也是了解过车辆价格的,说实话听说三万块一辆大货车,他们当时就惊的不行,哪怕半年过去,至今还记忆犹新。

徐副厂长急忙道:“这些车只是看着旧而已,我们也没开几年,其实你们多上点油跟新的一样。”

周向东也不欲与他说,这人看着憨厚,其实是知道他们私企不好买车,想趁机要高价,“行了,一口价八千块,你这二手车不是我们要,想必还得在这车库里再放个十年八年也没人要,你还是考虑下吧。”

别说再搁十年八年,就是再搁五六年,这车也就报废了。

徐副厂长见他态度坚决,只得丧气道:“行吧,一万二,这个真是实在价,这几辆都没开几年。”

最后两方又讨价还价一番,以一万块一辆成交,三辆车花了三万块,还送了两大桶柴油。

买了车,两人都非常高兴,当即就叫了司机过来把车开走。

回去后,周向前得知此事还一阵愧疚,觉得自己没把事给儿子办好,“我应该跟那边联系问问,没想到都是那么旧的车了,儿子你放心,爸再给你联系别的单位看看有没有二手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