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节(2 / 2)

加入书签

这个车不是私家车,是公司买的小货车。

自打挂面厂买了三辆货车后,运输的事就不那么紧迫了,但随着开了分厂,车子还是不够的,所以上个月挂面厂分厂开到这边后,又买了四辆货车,顺带着他们超市也买了两辆小货车,平时近距离运一些东西还是挺方便的。

这几天忙着开分店的事,周向东都是很晚回来。昨天也因为太晚,他们现在的房子又与二店距离有些远,所以他就把货车开回家了,现在也正好开着车过去。

他们到时,店门口已经围满了人。

二店开在市中心,虽说一店也不是啥偏僻地方,但这里依然比一店要更热闹很多。

几个十年后市中心这里可是寸土寸金,a市最大的百货大楼就座落在这里,而他们租的大楼旁边的一栋商厦,这商厦有三层,每层大概都有上千平,比一店要大很多。

因此他们货架上的商品也更加丰富,三楼除了日用品和儿童服装,还添加了一部分基础款的成人服装,跟市服装签的单,质量没话说,而且还比外头卖的便宜。

二楼是生活用品、学习办公用品和食品等,种类上也丰富了很多,几乎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了。

不过种类最丰富的要数一楼最新开辟出的生鲜区,这里有各种蔬菜水果、猪牛羊肉、农产品及各种海鲜,以前买菜大家都是要去菜市场,市场上有啥就买啥,往往想吃啥也不一定能买到。

他们超市以前也是从附近菜市场拿些蔬菜来卖,种类不多,价格也没有多便宜,不过也几乎不赚钱,就是为了丰富下种类,当然也是因为一店地方不大,也就没怎么弄生鲜这块。

但周向东知道做为超市,生鲜这块还是挺重要的,二店这块地方够大,他就在一楼专门弄了这块地方专门弄生鲜,不但种类丰富,许多当地的农产品、蔬菜都是从郊区农村那边直接采购,价格自然能控制在一个比市面稍微便宜一些的价位。

但蔬菜是每个家庭三餐都要吃的,就算比外面只便宜几分几毛的,那也是能吸引来许多人来光顾,而且是每天的。

开业前半个月,周向东就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家二店搞宣专,自家专线公交车车身上刷上大大的广告图、电台报纸每天不间断的宣传,其中生鲜这一块更是大力宣传,力求打造成超市引流产品。

结果自然也是不错的,今天店外挤满的顾客里,有六成以上都是大爷大娘,总着咱们又宣传的又便宜又好的蔬菜来的。

超市八点半正式开门,门一打开,这些大爷大娘便一马当先,按着服务员引导来到生鲜区。

看到生鲜区被码放整齐的各式各样蔬菜,以及上面明码标价,比菜市场还便宜一些的价格,这些大爷大娘们便开始疯狂抢菜,生怕晚了一步菜就没了。

而后来进来的,或闲逛或另有购买目标的一帮小年轻看到生鲜区这么热闹,有一部分就也管不住自己的脚跟着过来凑热闹,于是生鲜区热闹的就如同菜市场了。

呃,其实就跟菜市场差不多,没一会儿功夫,生鲜区称重的地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

而队伍的对面,一人扛着个大摄像机,前头另一个拿着有a市电视台标识话筒的美女主持人,正采访着叶箫关于超市的问题,叶箫自然是将自家超市夸上天,更将后头热闹的生鲜区着重介绍。

第二天他们超市就上了a市电视台生活类栏目,将他们开业的盛况播了出来。这马上就要过年,本来出来买东西、购置年货的人就比平时要多很多,这新闻一出,几乎全市都知道市中心开了这么大一家超市,那来的人就更多了。

于是,二店便出乎意料的火了。

“是意外,那电视台是闻讯赶来的。”叶箫乐的找不着北,跟周向东说着。

周向东点头道:“嗯,我打听过,正赶上过年,他们也需要一些新闻,咱们也是正好赶上了。”

其实现在电视台并没广播电台覆盖面广,毕竟一台电视机可比一台收音机要贵许多,一般家庭可买不起电视,但到底a市电视台是全市最大的电视台,收视还是很可观的。

因此乐家超市迎来了一波很大的热度,一下子就火爆a市,家喻户晓起来。

于是年前这些天到正月这一个多月,乐家超市每天都人满为患,不止是生鲜区像菜市场,超市其他地方也像菜市场。大家扬着笑脸进来,大包小包的出去,那东西好似不要钱似的往家搬。

跟外头价格差不多的东西往家搬,比外头稍微便宜的一点的东西,那更是搬的不要命,生怕晚一步被人抢了先似的。比如卫生纸,大家都是几箱几箱的弄回家,搞的本来生意一直不好的纸厂库存都告急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过完正月,超市里的营业额才慢慢稳定下来,不过周向东让会计算了下账,这一个半月来,超市营业额加起来超千万。

好家伙,千万,八十年代的千万啊。

万元户都稀罕的八十年代啊!

不过这只是营业额,不是净利润,但也确实是来了个开门红,一下子就让乐家超市在a市站稳了脚跟。

周向东大大松了口气,虽说这两年他也赚了些钱,但跟真正的大佬还差的远,如果有资金充裕大佬进场做超市,他不一定拼的过,不过好在现在算是稳住了,就算真的大资本进场,他们也能有一席之地。

超市这边算是上了轨道,周向东也就不那么忙了,陪家人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过年时,周向东带着媳妇和孩子到周家一起过的。

他们一块看电视,电视是黑白的,年前周向前托人换到了电视票,现买的,主要就是为了过年大家一块看联欢晚会。

这时的联欢晚会并不是后世的春晚,正式的春晚要八三年才开始直播,今年除夕播的是录好的节目,茶座和交谊舞形式的联欢会,节目也没有很丰富。

不过听着电视里放着轻快的旋律,一家子说说笑笑的,大人边包饺子边‘听’歌,小孩子们边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学着包饺子。小满头次包饺子,把饺子包成了各种乱七八糟,自认是小兔子小老虎小耗子的小动物,实物就是一堆面疙瘩,小宝得着机会笑话他一通,叔侄闹成一团。

室内欢声笑语不断。

春节时,叶笛那边在南方的远亲回了a市,周向东也跟他们见了面,也算是认了亲戚,对方是他妈的表妹一家。表妹与叶笛年轻时关系很不错,后来天南地北的隔着才来往的少了,见了面诉了一番思念之情,又听说她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大儿子,也是为她高兴。

对方还给周向东及孩子们包了大红包。

孩子们也就算了,但周向东都三十多了,居然还要拿亲戚红包,总觉得实在太囧。

他推辞不要,对方却死死按着他的手,说要是再推就是不认她这个亲戚,还说以前不是没机会给他红包,这次是补上的。

周向东感动之余便收下了,好在这个表姨也是有子有孙,他便给对方两个孙子包了个两个大红包,比对方给的红包也只多不少,弄的表姨哭笑不得。

但也跟叶笛感叹,“好在孩子是找回来了,也算是幸运,以后会越来越好。”

叶笛便长叹口气,“嗯,对。”

表姨走后,过了十五,超市生意稳定下来,周向东便跟周向前提出回他老家看一看。

其实周向前过年时跟周向东提过一嘴,问他要不要跟他回老家看一看。

周向前出身农村,不是像周向东他们以前待的小坡村,小坡村离县城和市区都不远,虽说以前也穷,但好歹能上饭,最多只能算城郊农村,但周向前老家却是那种偏远农村,离县城很远,坐牛车要坐大半天,经常荒年就要出去要饭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