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节(1 / 2)

加入书签

柳璎机灵地上前牵了尚坤的手,晃着手里的小册子诱哄:“这书里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东西,我来讲给殿下听吧。”

春梨也叫尚坤跟柳璎姐弟去玩,三个孩子手拉手走开了。

柳竹秋劝说朱昀曦:“请陛下别再当着太子袒护柳瑜了,君臣有别,您这样反会害了他。”

她知道朱昀曦让柳瑜做太子的伴读是想让两个孩子从小亲近,可他偏爱柳瑜太明显,已令尚坤介意,日后恐对柳家人生厌。

朱昀曦郁闷叹气,他心里仍认为柳瑜是最理想的继承人,这孩子长得最像他,天赋品性又随柳竹秋,长大后定然完美无缺。

反观尚坤,不够聪明不够标致,还一股小家子气,非仁君之像。

好在他有先见之明,这七年又和春梨生下两个儿子,否则真不能安心闭眼。

他让柳竹秋坐下聊天,国事已不需操心了,谈的都是家长里短。

“你父亲还好吗?”

“好,他年纪越大身体反倒比早年硬朗了,现在家里设塾教书,招了几个小学生,微臣几个侄儿也由他亲自教导,大侄子去年已考中秀才了。”

“你家里人读书的本事是没话说的,叫老柳严格规范孙儿们的德性,可别再学他们的父亲有才无德了。”

“是,微臣已写信规劝,家父这方面管得最严,让侄子们都搬去他身边住,以便督导。”

“你三哥一家在南方还好吗?”

“挺好的,他顶替裕之担任《民报》主编后可谓如鱼得水,做官时没能发挥的才能全使出来了。前天微臣收到他的题本,他想利用读报时间教老百姓认字,如今朝廷正在各地推广农耕技术革新、教百姓们学习律法,识字的人越多越方便普及政策……”

柳竹秋见朱昀曦心情愉悦,取出一份奏疏。

“自去年起多地官员弹劾闵王、康王、繁山王、济川王强抢民女、杀戮平民、戕害手足、奸污虐杀女尼等数十条大罪。微臣调查确定各项罪名都属实,这几位藩王穷凶极恶,于天地所不容,国法所不宥,恳请陛下圣裁。”

朱昀曦明白她意在削藩。

她曾直白说本朝的封藩制既伤于恩,又伤于义。伤于恩是继承的代系太多,世世不绝,恩泽过度。伤于义是说宗藩们终生只能困于一地,不许应试做官,不准从事农商,犹如囚徒,生而无望。这荒谬的做法在历代王朝中都无先例。

并且宗藩每年支取的禄米是国家最沉重的负担,他们还利用特殊地位圈占土地,肆意侵夺剥削平

民,甚而凌虐官府、酷害百姓,为祸一方,再让这个集团膨胀下去国家终会被拖垮。因此建议皇帝将五服以外的宗室全部削去,予这些人平民身份,士农工商任其自便。

朱昀曦听她劝谏了多次,都不置可否,此刻看了她递来的奏疏,默然良久,还给她,带着倦意笑道:“这些事等我死了你们再看着办吧。”

他不愿在有生之年迫害宗室,让史家说他不念亲亲之谊。

柳竹秋予以理解,也希望朱昀曦能在史书里多受褒赞,作为对他不幸人生的补偿。

侍从忽然跑来禀报:“太子殿下和静安公主起了争执,奴婢们怎么也劝不住。”

朱昀曦又不禁光火,春梨要去教训尚坤,柳竹秋忙说:“小孩子吵架是常事,让微臣去瞧瞧便是。”

朱昀曦忧虑地目送她离去,挥手屏退侍从,对春梨说道:“朕大概活不过今年了。”

春梨不久前已听吕太医预言过皇帝的死期,严命他保密,此刻皇帝语出惊人,她赶忙忍住惊悸安抚:“陛下的病已渐好了,为何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朱昀曦淡然道:“朕心里有数,你们就不用隐瞒了。刚才柳竹秋想请求削藩,朕叫她等朕死了再动手,她什么都没说,可见也看出朕时日无多了。”

其实他在两年前便察觉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回顾这一生荣华富贵、艰险磨难、爱欲情仇都曾一一体验,寿元虽短,感受已足够丰盛,能够安然接受命数。

“朕观坤儿薄情寡恩,难成大器,来日不堪辅佐,你们便废了他,改立小九、小十。柳竹秋下不了决心,你便替她下,可记住了?”

春梨肃然应诺:“臣妾一定谨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