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节(2 / 2)

加入书签

镇上很看好江小满他们的野山菌种植合作社,希望他们能尽快拿出一个框架方案出来,最好是能和乡村振兴这个大方向紧密贴合的。

这样一来,即便最后农大这条路没谈妥,他们也可以走“特色农产品种养殖扶持计划”这条路,由镇上为他们申报项目扶持政策,包括助农低息贷款和各种专项补贴、税收减免政策等等。

这件事情自然是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孙哲远身上。

孙主任是个说走就能走的单身狗,回宿舍收拾好衣服,打包了笔记本电脑,跟办公室说了一声,他当天就跟着江小满他们一起回了村,负责帮郎英把合作社的框架方案给赶出来。

“什么?让我牵头当总经理?我、我不行吧?要不还是让小满来吧?”郎英吓得连连摆手。

“英子姐,你出面牵头办这个合作社,能拿到的政策扶持力度,可比小满他们出面大得多了。”孙哲远慢慢把这里面的门道跟他们解释了一下。

别看网上都在说农村妇女地位低,实际上是那些人不了解政策,现在国家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这一块的扶持力度,是颇有些“重女轻男”的。

简单来说,大面儿上的优惠政策男女都是一样的,但农村妇女创业,除了国家和各级政府之外,还有妇联和各地女企业家联合会的暗中扶持啊!

不要以为妇联只会管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他们县里前几年就有一个返乡创业搞苗木花卉基地的女青年,就是因为有了妇联的大力支持,直接把基地划到全县各级妇联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年光是这一块的官方业务,就足够覆盖花卉基地的运营成本了。

等于是变相的给这个创业女青年白送了一大笔旱涝保收的官方订单!

这谁不眼馋?

孙哲远提议让郎英出面来担任野山菌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一方面因为她也是女性,到时候万一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以去寻求妇联帮助;另一方面,就是眼馋英子姐的“名人效应”了。

“英子姐,你可是咱们镇上头一个获得电影节最佳女配提名的女明星,你难道不知道你现在已经是咱们镇上的名人了吗?”

郎英:“……”

可是我并没有获奖啊o(╥﹏╥)o

“但是你涨了很多粉丝啊!”江小满一听这话就来了精神,连忙帮着孙哲远一起劝她。

“英子姐,你现在可是咱们郎山镇所有已婚妇女的榜样!大家都看着你呢,你说你要是当了合作社总经理,那不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跟你一样的已婚妈妈,就算嫁错了人也不用怕,只要及时止损,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啊!!!”

孙哲远:“……喂!你要这么说,咱们镇上的妇联要跟你吵架了。”

正面榜样是没问题,但是你这话里话外的,不是鼓励农村妇女跟不靠谱的丈夫离婚吗?

反正离了婚就能当总经理,走上人生颠覆,还能找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鲜肉,谁不眼馋啊?

俩人互相瞪了一眼,彼此都觉得对方的理论是□□,但不知怎么了,郎英却突然像是想通了一样,决定担任合作社的总经理。

非但如此,她还提了个想法,既然这个合作社今后可能会跟妇联打交道,那合作社的核心成员能不能尽量优先让妇女们参与进来?

孙哲远目瞪口呆。

江小满拍桌大笑:“太应该了!就这么办!人家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咱们郎山村要打造一个新的合作社,妇女能顶一片天!”

呆滞归呆滞,仔细想想,郎英这个想法还真挺不错的。

主要负责人是女性,跟整个合作社都是农村妇女组建的,那肯定是后者更能和妇联工作扯上关系啊!

现在各地已经有一些声音出来了,因为农村男青年绝大多数还是喜欢进城打工,所以乡村振兴的重任,严格说起来,反倒是农村女性群体参与度更高一些。

灵感来了!!!

孙哲远突然想到该怎么写这个框架方案了,找江小满借了快递站楼上一间客房,把门一关,就去闭关创作了,连晚饭都没下来吃,还是江小满做好了送上去的。

孙哲远这边在忙着闭关写材料的时候,郎英也忙着四处拉人头准备城里野山菌种植合作社。

她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姐妹山樱。

自从上次江小满拍了山樱一家的日常生活,却意外让山樱那个“摆烂专业户”丈夫幡然醒悟之后,山樱现在的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

最起码,她男人江小辉现在可比以前勤快多了。郎英过来找山樱的时候,夫妻俩正在院子里做笋干呢。

这个季节郎山到处都是吃不完的笋子,什么毛竹笋、野生小笋、红笋、雷笋、蛇皮笋……

江小满那边已经把今年的收购清单和价格表贴出来了,最近四里八乡但凡还能动弹的,都跑到山里去挖笋子去了。

挖回来的笋子去壳,焯水,晒干之后就能拿去卖了,这玩意儿又不用额外花钱,挖得越多,赚的就越多,山樱手脚勤快,和江小辉进山挖了好几麻袋的笋子,正堆在院子里去壳呢。

郎英找了个小板凳坐下来,一边帮忙剥笋壳,一边把自己的打算跟山樱夫妇解释了一下。

“我是这么想的,你两个娃儿都大了,如今正是能甩开膀子挣钱的时候,这么零敲碎打的,啥时候你们俩才能挣够俩儿子娶媳妇的钱啊?”

“还不如拼一把,跟我一起去干合作社!远了不说,就看山岩和小满他们,自从成立合作社,这两年挣了多少钱?多了我不敢保证,一年起码这个数!”郎英伸出一个巴掌暗示道。

“五十万?!”夫妻俩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才刚开始呢,等过两年合作社产业做大了,别说五十万,五百万也不是不可能。”郎英漂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奋斗的光芒,“阿樱,这两年你也跟着在合作社帮过忙,你自己想想,这合作社要是真花心思去做,到底能不能做起来?”

这话还用得着问吗?

看看江小满和江鱼的带货能力就知道了。

直播间常年处于断货状态,各种正宗郎山土特产只有断货的,没有滞销的,逼的他们都不得不上架别的品牌产品,用来弥补土特产空档期了。

至于郎英家的野山菌酱,那就更别提了!她俩还是多年的好姐妹呢,加工厂这次生产出来的野山菌酱,山樱甚至都没抢到一瓶尝尝,光顾着帮忙打包了,那叫一个供不应求!

按照郎英说的,在村里成立一个野山菌种植合作社,首先这种植基地就不需要再额外花钱租赁,直接跟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签约,借用他们自家的林地,就能把菌包给种下去。

其次是销售问题不用担心,毕竟他们之所以人工种植野山菌,还不是因为野生的菌菇不够加工厂用的吗?

到时候农户种出来的野山菌,直接拿到加工厂去售卖,做成野山菌酱,不比卖新鲜的划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