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节(2 / 2)

加入书签

但他自己不是一个混得开的人,前几年还会战战兢兢地努力工作,但几年下来,还是原地踏步。

时间久了,杜为民也看得开了,也许自己就是这样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再娶个媳妇,生个孩子,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没想到,命运的转折就这样的突如其来。

齐政在县府提供的县情资料里看到,杜为民的调研报告最为严谨。里面不仅包含了普诚县各乡镇的农业资源现状,甚至还有地质条件、产业发展等建议,颇有见地,因此特意点了他陪同考察。

从县城开车出发,齐政打量着杜为民,看上去不比自己大多少岁,清瘦白皙的面孔,不是个善谈的人,从见面打过招呼后就话不多,看上去有些腼腆。

“杜科你是出来工作了几年了?结婚了不?”齐政主动打破沉默。

“我是96年出来工作的,至今有六年了吧。至今还是一个人。”杜为民的笑容有些苦涩。

齐政平静地点点头,“我看过你的调研报告,很是言之有物嘛,可以看出,杜科你应该是跑遍了全县了吧。”

说起这个,杜为民的情绪也放开了不少,他叹了一口气,“可不是,98年的时候,县里想要推广种植经济作物,为了这个,我们可不是跑断腿了吗?跑一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可惜,最后也是白跑了。”

“为什么?我看你的报告里有实验数据,有可行性分析,操作性应该不小啊。”齐政讶然道。

“总之一言难尽。”杜为民摇摇头,目光有些迷惘,“报告做得再好,不符合下面领导的心意也没用。”

“那阵子,市面上的水果一度价格高企,于是不少乡镇都在推广种果树。县里也引进过合作公司,推广这样,推广那样,今年来种苹果,明年来换梨,花了不少苗钱,但是种下去要么老是长不大,要么就是不挂果,或者就是结出来的果子根本就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好,卖都卖不掉,只有喂猪,农民们一气之下把它们都砍了。”

“有些地方是不适合种果树的,偏偏地方领导一意孤行,最后受苦的还是辛辛苦苦白忙活的老百姓;有些地方是成功种出来了果子,可是卖给谁啊?县城里倒是卖了一些,可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县里也去省城请人来买,但是人家说路途遥远,而且公路又不好走,拉一车回去,都得烂掉一半。最终都是闹剧收场。”

齐政恍然,像他们现在去的普诚县北部,按照杜为民的调研,当地荒山荒坡数量多,土质条件极其适合种植牧草,发展山地丘陵畜牧业,但是最终领导选择推广种植果树,失败了也不足为奇。

话题说开了,杜为民也不拘束了,他好奇地问道:“听说你们这次的投资规模很大,准备覆盖全县,究竟是打算投资什么项目的呢?”

迎着杜为民有些期盼的目光,齐政不置可否:“具体什么项目还没决定呢?我们这不是出来调研了吗,总得看看实际情况才能有计划。反正这次就要辛苦你了,这几天都会在全县奔波。”

杜为民见齐政不肯说,有点失望,不过还是答道:“嗨,辛苦什么呀,我对下面乡镇的情况比较熟,你们想了解什么尽管开口说,我得到的任务是尽全力配合你们。”

“再说了,我的家也是在普诚县,要是能发展起来,多吃点苦又有什么关系呢?”

齐政微微一笑,认同他的说法。

……

从地图上看,官亭乡位于普诚县东北向,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一个乡。

全乡耕地面积只占百分之十ss区森林覆盖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余主要都是丘区,其中荒山荒坡数量极大。

一路上,齐政清晰地认识到交通是全县发展最大的困难和瓶颈。

尤其是官亭乡,位置的确不太好,正好处于整个普诚县的东北角,再往东就是江南省境内了,可谓一个典型的两省交界地带。地处山地丘陵区,道路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连通往县区的道路状况都是坑坑洼洼的柏油路,相当糟糕,这更是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普诚县似乎更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在一个没有铁路的地区,公路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到了官亭乡,下了车,受到了闻讯一并赶来的乡高官赵树根和乡长桂明的热烈欢迎。

“齐总,张总,这是官亭乡的赵树根赵书记,嗯,这一位是桂乡长。”杜为民也是笑着相互介绍道。看得出来他跟两人关系不错。

“齐总,张总,欢迎你们来咱们官亭乡考察。我和桂乡长早就听说了会有大投资商下来考察环境,今天可等到你们来了,所以专程来迎接你们。”赵树根个子不算高,但是却相当壮实,而且颇具匪气。和干瘦的桂乡长比起来,真有些阎王配小鬼的味道。

齐政和张泽宏也客气地跟两人打招呼。

“齐总,张总,不是咱们吹,这官亭乡没有咱不熟的地方,杜科也知道我是武装部长干起来的,又在区里干了几年组织专干。别说官亭乡,就是普诚县咱也没有不熟的。官亭乡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没有谁敢说啥。”赵树根笑嘻嘻的道,“所以啊,齐总,张总,你们的投资项目若是放在咱们官亭乡,我保管你想要那块地,我就给你那块地,你想要那座山,我就给你那座山!”

齐政和张泽宏都被这个名字朴实,实则个性粗豪的家伙逗得有些乐了。说得还挺直白的,开门见山地就把意图说了出来。

“赵书记,这项目建在那儿我们会通盘考虑,哪里条件最适合,项目就会考虑建设在哪儿,我可不会看都不看就做决定。”齐政笑了起来。

“齐总,张总,我们赵书记是个直性子人,他说话也直来直去。咱们官亭乡距离县城里边是有点远。但要说条件,咱们这儿老百姓纯朴,而且地质条件也合适,要地有地,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咱们那儿老百姓就一直盼望着县里边能够给他们指条致富路。说实话,我跟赵书记盼得眼睛都绿了。齐总,张总,要不我们带你们实地去看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咋样?”

这姓桂的乡长别看人蔫不溜秋,但是说起话来却是一套一套,齐政还真没看出来这家伙嘴才也不赖,看来这些书记乡长都还是有两把刷子。

不过他对于这两个不速之客倒是多了几分好感,不管他们打什么主意,至少他们能琢磨着为自己乡里拉来项目。

这就算是有心了,只要不是想要往自己腰包里塞,齐政觉得就凭这应该加分。

“这样吧,赵书记,桂乡长,就劳烦你们了,我们只能大概看看环境,究竟合适不合适,还是会综合考虑。不过如果情况不错,我们会重点考虑的。”齐政也不多废话,爽快地应承下来。

无论前世今生,齐政也是第一次到官亭乡。

咋一看,他承认赵树根和桂明都是有些本事的,虽然是穷了一点,但至少从乡镇府的整洁程度以及乡里边街道上的发展状况以及周边房屋的建设情况上看,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两人是下了不少功夫谋求发展的。

不过出了乡镇,越往北,情况就越不容乐观。

车子一路颠簸,全是坑坑洼洼的小路,甚至很多时候,山路狭窄,一行人不得不徒步前行。

由于山地密集,丘陵众多,当地很多村民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土胚房,泥土地,漏雨的屋顶、漏风的门窗、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有些还是家徒四壁。

他们没有电,没有现代化的厕所,没有洗澡间……

村里随处可见家畜的粪便,孩子们呆呆地看着他们,不少老年人黝黑而略显疲惫的面孔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与一些村民们交谈,了解到很多家庭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年轻的壮劳力都去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赚钱了。

生活的艰辛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痕迹。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岁月催人老的无奈,无不令人心酸。

踏在这片土地上,见惯了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齐政等人,内心又是震撼又是刺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