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8节(2 / 2)

加入书签

而一轮参观下来,袁老爷子也大概理解嘉谷隐隐的紧迫感了。

纵观所有农业强国,发达的农业科技水平是标配。

譬如美国,除了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之外,美国的纯农业科技投入大得多,很多最新的农业科技可以很快在美国应用,这才是美国农业真正的可怕之处和强大之处!

而这些都离不开美国对农业科研领域的巨大投资。

我国是在大力追赶,但政府投资逊色于美国不说,民营企业在这一块的投资更是弱成渣。

比如全球500强里的几个农业公司基本都是美国的——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转基因技术的领跑者;农机公司h;还有杜邦、惠氏、拜耳等等高科技农业企业。

回到国内,除了嘉谷,就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农业公司了——国粮的中心不在农业种植上;国内a股里的大农业板块,长期被白酒等食品类企业所占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虽然在农业科技领域,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的贡献率已由建国初的20%上升到现在的42%;但部分的优势,只能代表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优势。

——农业可是一个大产业,细分领域都有成千上万个,要想全面追上美国,只能依靠加大投入,或者更具体来说,依靠加大国家投入。

现在的农业啊,看似传统,却集中了互联网、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最前沿的创新,没有高额研发预算、众多产品或大量市场份额的公司几乎无法生存。譬如作物遗传学等复杂领域的新技术研究,就需要庞大的规模和小公司承担不起的昂贵设施……

嘉谷虽大,但总归无法包打天下。譬如嘉谷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就要从豫省农科院引进。

“我想,我会支持嘉谷推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计划!”经过谨慎的考虑后,袁老爷子给出了正面的答复。

没有出乎齐政和陈建章两人的意料。

其实,想想都知道,由嘉谷来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大概率会获得不低的支持率。

首先,嘉谷虽然不算一呼百应,但也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其次,嘉谷科研经费充足,对经费的渴望不高,自然更能理直气壮;再者,嘉谷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不仅惠及自身,对外合作依然有效,可想而知科研机构会多心动了……

而嘉谷能从中得到什么?

很简单,如果由嘉谷来推动,起码能影响一部分农业科研投入的方向——开展水稻、大豆科研攻关是投入,开展小麦、玉米科研攻关也是投入;开展白羽肉鸡的良种化科研攻关是投入,开展生猪的良种化科研攻关自然也是投入……

但在不同领域的科研投入,对嘉谷业务的帮助截然不同。生猪领域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会直接让嘉谷农牧受益;但如果是白羽肉鸡领域的突破,就和嘉谷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最好是全面突破。但总得有先有后不是?

袁老爷子可能没有考虑得这么深入,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齐政又是大方地提供“高能生长因子”,又是大方地开放嘉谷的研究成果;何况,他也认同“要弥补国内农业科研短板”的建议。

毕竟,照亮世界的,只有天上的太阳和人间的科学啊!

……

第514章 嘉谷实验室的王旗

袁老爷子带着心心念念的“高能生长因子”满意而归,嗯,返程队伍中,还加入了齐政。

齐政提出要参观一下袁老爷子超级杂交稻的试验,他一口就答应了。

在湘省的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齐政也如愿参观了正在试种的第三期超级稻。

这种超级稻籼米,口感硬且糙,在市场上肯定是无法与嘉谷的几个水稻品种竞争的;但其更多是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粮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齐政就寻机在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布置了一个一阶“青竹百灵阵”,主要用于稳定其高产性状,促使缓慢进化——这既是为了感谢袁老爷子支持嘉谷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承诺,也是感念于袁老爷子的为国为民之心……

而另一边,陈建章在嘉谷总部,竖起了“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科研创新”的王旗!

当然,实际上他没有这么高调。陈建章放出的风声,是要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计划。

竖起王旗,并不是谁都可以竖的,起码你得有名声大义吧。

再不济,你也得有资本吧——要别人卖命,首先你得出得起卖命钱呀。

幸运的是,背靠嘉谷集团,就是嘉谷实验室有资格竖起王旗的最大依仗。

就像美国赫赫有名的杜邦,作为一家从工矿转型到化学,从化学延伸到生物领域的巨无霸,不但自己雇得起顶级学者,玩得起顶级实验室,还能大把撒钱“赞助”诸多生物实验室、农业实验室……其背后也有杜邦财团作为依仗。这可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大财团,甚至能够影响美国政治生态。

嘉谷的实力和杜邦财团当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幸,嘉谷实验室也没有急于追求同样的影响力。

但对于农业科研界来说,这不啻于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很多科研机构都躁动起来。

不是所有科学家都像袁老爷子这样的。他手底下的经费,足够多个顶级项目吃饱;而一个顶级项目下面,还能满足多个实验小组。

袁老爷子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在国内毕竟是屈指可数;具体到农科领域,更是凤毛麟角了。申请经费,或者在申请经费的途中,才是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常态。

因此,陈建章的风声一放出,众多农业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就纷至沓来。

……

“张教授!”

“马院长!”

“李所长你也来了!”

“黄院长,好久不见了!”

嘉谷总部的会议室,响起了一片“呼朋唤友”声,如果只听声音的话,还以为来到了什么大型研讨会。

在场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中,国家级的来得最少,他们手握最为丰富的科研资源,表现也更矜持,更多是为了“高能生长因子”而来的;省级的是主力军,他们掌握的资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嘉谷的赞助和“高能生长因子”同样渴求;更低一级的,基本上就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而来的了。

但无一例外,身为一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比一般的研究人员看的更远更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