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节(2 / 2)

加入书签

就算如此,即使是资本雄厚的嘉谷,也不一定能吸引到足够的人才到沙漠中去,其他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一家家企业来,一家家企业去。

但是,嘉谷始终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难以适应沙漠环境的骨干人才有,但离开嘉谷跑到其他治沙企业的,确实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李章还真的反挖了回去——亲,没有谁比我们的治沙规模大,何不来嘉谷大展宏图;你自己投资治沙?图啥啊,加入到我们嘉谷中来,既不用操碎了心,同样能实现你的治沙理念……这厮甚至将不少正经前来学习的企业代表,都收入了囊中。

治沙人才不断流向了嘉谷,有人坐不住了。

“打”了小的,自然来了老的。

……

第695章 时代不一样了

肃省的生态协会理事长钱老,是个看上去颤巍巍的老头儿。

但他在齐政面前,那叫一个中气十足啊:“齐董,嘉谷这就过分了,你们挖人还挖到了我们省里去,这对治沙大局影响很不好呐。”

齐政轻咳一声,多多少少有点不好意思:“嗯,员工自由流动,是他们的权利吧。”

“如果嘉谷不是金钱挂帅的话,我倒是信了。”钱老挑刺道。

齐政微笑:“人嘛,总是希望能得到重视,希望生活得更好,对不对?”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

治沙的工作够苦的了。能吃这份苦,不代表着不想更好的待遇。嘉谷治沙团队的福利和待遇远超其他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也要强的多。

不过,说起这个,钱老就觉得更气人了。

“你们嘉谷倒是绝,种肉苁蓉种得其他人都滞销了。你知道肉苁蓉滞销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吗?可能会药贱伤农、药贱毁林,后果不堪设想……你不解释一下吗?”老头儿态度非常强硬。

他是希望以态度逼齐政让步。

钱老是国内资历最深的治沙领导者之一,齐政尊重他的付出,但如果是给嘉谷扣帽子,齐政就不能接受了。

他是知道,嘉谷肉苁蓉投放市场后,不,甚至不需要正式投放市场,当风声透露出去后,普通人工肉苁蓉的市场就更不妙了。

齐政坦然道:“我觉得无须解释,这是市场经济的选择。归根到底,是嘉谷的肉苁蓉品质好,受消费者欢迎,销量自然出色。其他种植户如果想避免滞销,可以找我们要优质种子,也可以要技术,但最终还是要由种出来的肉苁蓉的品质来决定价值。”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对治沙事业一贯抱着保护态度的钱老,深恶痛绝的道:“你这样做,就是产生恶性竞争。嘉谷家大业大,能得到回报;其他人身板小,白白付出;这不是店大欺客吗?”

“在治沙中致富的路子不少,何苦都奔着一个肉苁蓉去?要是准备种肉苁蓉的话,完全可以和我们嘉谷沟通,虽然不能保证无竞争,但也称不上恶性竞争,你说对不对?”齐政和缓了一下口气。

钱老不服气的道:“你倒是说得轻松,治沙致富哪来那么多路子?”

齐政有些同情,又有些无奈。对一个老人家来说,现在的社会的确是变化太快了。

年轻人稍不留神都会走丢的年代,老人要想跟上社会的节奏,实在辛苦了一些。

但变化再快,终究是要面对的。

齐政与他来到了嘉谷绿洲北边边沿一处地带。

站在制高点,可以看到,这里不同绿洲其他地方,有层层叠叠的绿色屏障,曾经的黄沙踪影不再。

这边沙丘绵延,泉水涌动,以梭梭林为主,但沙生植物种类繁多,有白刺、冬青、芨芨、沙葱等几十种;林中偶尔可见狐狸、兔子、獾、黄羊、野鸡等野生动物的身影。

齐政首先问道:“钱老你是明勤人,现在明勤的变化很大吧?”

钱老先是一愣,然后由衷感叹:“变化太大了!”

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明勤,是受两漠水库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

曾经的的明勤,是一个“土地泽饶”、“可耕可渔”的地方。明、清时期,明勤还有大小湖泊160多个,一个青土湖,水域面积就达400平方公里。

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这个历史上水草丰美的绿洲,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受到两大沙漠合拢的威胁,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

钱老最有发言权了,他曾担任过明勤的主要领导,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搏斗。这么多年了,县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主要领导“挂帅”治沙的传统一直没有变。

他曾以为明勤风大沙多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彻底改变,荒漠化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但两漠水库动工后,上游宝贵的生态补水奔涌而至,给明勤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勤的风沙停歇了,地下水位上升了,绿洲重现盎然生机了:碧波荡漾的湖泊、芦苇丛生的岸滩、梭梭林立的沙区、水鸟飞翔的水库、初具规模的经济林……

齐政露出一抹微笑道:“我是想说,明勤的现在,就是阿拉鄯沙漠区的未来。这片区域,是我们嘉谷特意留下来不做人工开发的,因为我觉得,多年后,在这片地区,绿洲不算什么,沙漠可能才是稀罕物,总得留一个沙漠‘保护区’吧。不过,我们不做人工开发,它倒是自个变绿了……”

齐政的语气很平淡,钱老却分明感受到年轻人的雄心。

“绿洲不算什么,沙漠才需要保护。”

这么一句话,钱老完全被感染了,不由自主的道:“如果能见到这一幕,死而无憾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脑海里反复交替着当年深烙的画面:他带着数不清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风沙线上,风沙打得嘴都张不开,插风墙,种红柳,植沙棘,栽白杨……

国人的治沙行动,就是这么一代接着一代干,从未停歇。

嘉谷已经接受了沙漠的挑战,并成为了向沙漠进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就算钱老对嘉谷在市场上的强势有些不满,但要说谁能在大西北构建起一道“绿色脊梁”,他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依然是嘉谷。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见证齐政誓言的那一天,但他希望能活得更久一点,能离这一幕更近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