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节(1 / 2)
文章中很明确的点出“作为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嘉谷集团拥有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打造关键时候靠得住的中国自己的大粮商最现实、最可行的载体之一”,并指出“相比于国粮等传统国企背负着较重的历史包袱,嘉谷这样的新兴粮商,走出去更加灵活,承担宏观调控的时候也不含糊,必须做强做大主业,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考虑到《新华日报》的官方属性,可以知道这样的表态是多重量级的。
齐政一拍桌子:“海阔天空啊!”
张泽宏也跟着重复了一句:“海阔天空啊!”
有了官方这么明确的表态,不说永远,但未来五到十年,只要管理层不作死,嘉谷的上升期将不可压制。
以嘉谷这个规模的体量来看,哪怕只有三五年的上升期,也已经相当难得了。
更难得的是这个阶段的嘉谷资源齐备,可以想象,等这一轮上升期过后,嘉谷体系那些藤蔓能够绵延得多远多韧?
……
第四卷 :复得返自然
第768章 源于大海,丰收大地
今年的涉农专业,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十分火爆。
非瘟疫情在重创国内养猪业的同时,也推动养猪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转型中的养猪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养猪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高端人才的争夺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抢人大战爆发。
抢c位,没人能抢得过嘉谷农牧;抢人,同样没人能抢得过嘉谷农牧。尽管其他大型养殖企业给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们动辄开出万元高薪,也依然“一将难求”——大部分被嘉谷农牧提前抢走了。
何阁森就是这样一位嘉谷农牧实习生。
对于能够进入嘉谷,小何是深感荣幸的。
嘉谷对于涉农专业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宽广的赛道,意味着更前沿的领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意味着更鼓的钱包。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在涉农毕业生群体,嘉谷永远是第一选择。
待遇最丰厚,同时也是对个人素质要求最高的,当然是进入嘉谷实验室。其吸引力甚至比国家农业类实验室更大——又有钱又有名,科研成果转化率又高,只要有了研究成果,整个团队都能源源不断地拿分红,还求什么!
好在小何志不在科研,不用去参加竞争空前激烈的嘉谷实验室应聘。
不过,一线工作也不是那么好上手的。
没有哪家涉农公司,指望着学校能给自己培养一堆直接上手的员工出来。进入一线工作所需的大部分技能,其实都要靠后期培训。这也是很多公司尤其喜欢简单粗暴地挖人的原因,真当培训不用花钱啊。
现在的嘉谷,除了少数高端人才,大部分员工都靠自家培训。轮岗实习只是其中最起码的培训。
小何想过自己会被“扔”到哪个养猪场,或者哪个奶牛牧场,甚至会被“扔”到西北沙漠中去,毕竟,嘉谷农牧最大的肉牛养殖场就在沙漠绿洲中嘛。
万万没想到,他被拉到了海边。
“海洋牧场?”
“乍一听,我还以为公司要在海上养猪了。”
“瓦特,你脑洞也太大了吧。”
“嘿嘿,这不是想岔了吗?不过,不是养猪,我们能做什么?”
小何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听着身边人的议论,心里也涌起了丝丝的不安。
是啊,不是养猪,他能做什么?
这么想着,他伸手搭上身边的仁兄的肩膀:“哥们,你的专业是什么?”。
对方愣了一下,笑笑道:“动物医学专业。”
小何羡慕道:“你这专业好啊,去哪个养殖场都如鱼得水。”
对方的笑容不禁灿烂了许多,反问道:“兄弟你呢?”
“本科学的是环境工程,硕士学的是市政工程。”
“哟嚯,还是硕士生,学历不赖啊。”
小何扯扯嘴角:“学历高,但专业不对路有屁用,我本是想在嘉谷农牧从事环保处理工作,也就是与猪粪打交道;现在来海上牧场,我能做什么?与鱼粪打交道吗?”
“哈哈哈,兄弟你真会开玩笑。”
小何表情木然道:“没开玩笑。想当初,在应聘前,为了学习更好地去处理猪粪,我都去闻猪粪的味道、感受猪粪的含水量……”
对方瞠目结舌:“感……感受猪粪的含水量?”
“嗯,就是用手感受猪粪的含水量。含水量为30%以下的发酵好的猪粪用手一捏后摊开,猪粪随之就会散开;40%左右的话就会捏成一团不容易散开;50%就很粘稠,有水要挤出来了;而不同的含水量意味着不同的处理程度……”
“卧槽,兄台,你绝对是个狠人。”身后的一位也加入了聊天,光是听着小何的描述,鼻边仿佛都萦绕着猪粪内味了,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旁边的那位也是眼都直了。
他的目光转移到小何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想象其“搅屎”的操作,表情差点崩溃了:“我去过嘉谷养猪场实习,说真的,猪粪处理是绝对绝对不需要‘上手’;那都是自动化的,无论是在新鲜猪粪中掺入秸秆等,还是送到无害化处理车间发酵槽中,加入酵种进行发酵……得到的商品有机肥,也是没有臭味的,还有淡淡的青草香……总之,哥们,你实在是,太拼了!”
小何的关注点却落在他去过嘉谷养猪场实习上:“你实习过?我去过一些中小规模养猪场,待遇差、福利差、环境差,当时那心啊,哇凉哇凉的,嘉谷养猪场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这个话题很是吸引了一群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