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2 / 2)

加入书签

皇帝眉峰微动,听得懂虞欢话里的暗示,笑道:“你放心,给你名分前,我不强迫你。你今日想多早睡便多早睡,但要是明早起不来,就别怪我进屋去叫你。”

说着,在虞欢软若无骨的小手上一捏。

虞欢趁势收回手来,假嗔道:“霸道。”

皇帝听得心里更热,感慨自己眼光果然不俗,虞欢就是这大周天下最美丽、最撩人的尤物。

念及此,皇帝又想去抓她的手,虞欢双手交叉搭在车窗上,忽然道:“子斐哥哥这次不是要微服私访,怎么还派了那么人护驾?”

皇帝微怔,想起今日调遣的这一百来号精锐,藏起内心的谋划,道:“毕竟是在宫外,平山岛又和卫所隔着海,有备无患。”

虞欢“哦”一声。

皇帝微微皱眉,道:“你在看什么?”

虞欢道:“看天。”

皇帝探头,却并不是朝天看,而是看车外随行人员里是否有齐岷,见没有,一颗心这才落回来。

*

平山岛是安卫东前的三岛之一,虽然面积不大,但横卧海涛之中,峰峦叠翠,云遮雾障,楼阁亭台、廊桥水榭掩映其内,风景美似仙境,不负“传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传闻。

下榻后,皇帝不急着去陪虞欢,稍作休整,便向崔吉业道:“田兴壬人在何处?”

崔吉业笑着道:“万岁爷放心,人已经混在威家小厮里跟着上岛,就等着万岁爷召见呢。”

皇帝略一思忖,道:“让他来一趟。”

见崔吉业领命,又叮嘱一句:“务必小心。”

“是。”

崔吉业领命离开,不多时,便领着一身长七尺、相貌平平的小厮进来。侍从们全被屏退在外,不得入内,皇帝坐在里间桌案后,抬眼看见崔吉业领进来的那小厮,浓眉微微一扬。

东厂里卧龙藏虎,样样人才皆有,田兴壬最擅长的除豢养杀手外,便是一手出神入化的易容术。

眼前这小厮生着一张平平无奇的脸,然而看着最多二十五六岁,要不是被崔吉业领进来,皇帝完全不敢相信他就是那老太监田兴壬。

“小厮”以平民礼参见皇帝,皇帝挥手示意平身,开门见山道:“让你准备的事,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田兴壬微笑道:“万岁爷放心,有威大人的一百号精锐助阵,今天夜里,齐岷插翅难逃。”

皇帝点头,纠正道:“是两百。”

田兴壬一愣。

皇帝道:“朕叫威少平提前在岛上埋伏了一百名精锐,所以这次铲除齐岷,朕给你的兵力统共是两百人。”

昨天夜里威胁完虞欢后,皇帝在后半夜紧急召见田兴壬,决定在平山岛设伏剿杀齐岷。诚如田兴壬所言,齐岷这厮既然敢借着护送之便私通虞欢,可见对他一无忠心,二无敬畏,这样胆大包天之人,岂能再留在身边?

更何况,齐岷当初为摆脱东厂束缚,对冯敬忠说杀便杀,安知今日不会故技重施?

所谓“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为今之计,自然只能除掉齐岷。

田兴壬眼里迸□□光,表态道:“万岁爷思虑周全,奴才必定不负圣恩!不过,齐岷这厮向来狡猾诡诈,如今又有辛益、张峰等人听候差遣,为免走漏风声,今夜之事,恐怕要先向威大人保密。”

皇帝自然知晓,道:“你放心,今夜之事,威少平并不知情。朕也交代过他,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向任何人泄密。”

田兴壬了然,道:“万岁爷英明!”

皇帝道:“今夜戌时,威少平会在凌波阁设宴,你提前准备,时机到后,朕会派人去通知你。”

“奴才领命!”

皇帝望着底下叩首行礼的田兴壬,想起当初放他逃离京城的决定,蓦然间倍感庆幸,微笑道:“去吧,莫要负了朕的一片苦心。”

*

因着并非私人园林,平山岛上的建筑群并不大,层台累榭主要集中在山脚,面朝大海是以凌波阁为中心的庭院,背面则是靠山的花园。

全权负责此次游岛之行的安东卫行都司威少平此刻正陪伴在齐岷身侧,带他观赏花园里的风景。

听得齐岷询问为何今日护驾人员如此多,威少平心头微紧,道:“齐大人有所不知,这平山岛平日鲜有人来,山上树木繁茂,夜里极可能有猛兽出入,下官乃是头一回接待圣驾,恐有疏忽。”

齐岷点头,道:“保护圣驾乃是我等首要职责,本就不容疏忽,威大人理当如此。”

威少平心里松一口气,想起山里还埋伏着一百来号精锐,笑容赧然。

齐岷又道:“不知这一百精锐主要布防何处?我手下锦衣卫仅有十八人,按照每班九人的规格轮值在万岁爷周围,恐有力不能及的时候,若有意外情况,还要靠威大人支援。”

威少平没想到齐岷竟然缠问得这样细,想起先前皇帝的交代,又是忐忑,又是困惑,搪塞道:“这个齐大人尽管放心,我这一百来号人就布防在园林周围,大人若有吩咐,我一定随叫随到!”

正说着,石径后方传来脚步声,威少平一看,见是锦衣卫千户辛益赶来。

辛益向二人行礼后,对齐岷微微一使眼色,道:“头儿,有密报。”

齐岷看向威少平,道:“京城有密报要处理,劳驾大人回避。”

威少平正愁接下来该如何应付他的盘问,闻言求之不得,拱手一礼后,道:“齐大人忙,明日有暇,下官再陪大人四处逛逛。”

齐岷颔首,目送威少平及其扈从离开,风吹园林,四周沙沙有声,阒无旁人。

辛益这时才上前一步,小声道:“头儿,一刻钟前,崔吉业领着一名威家小厮进了万岁爷屋里,大概待了一盏茶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