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节(1 / 2)

加入书签

下午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带着嫣嫣,还有给孙父他们的东西去了水竹林生产队。

杨继西看铺子。

王成功难得休息一天,见他们回来了,便过来串门。

索性也没事,杨继西拿出在沿海买的象棋,摆在长桌上,和王成功下起来了。

柳老二听见王大爷给王成功助威的声音,走过来一看发现在下棋,于是也加入了战斗。

有人来买东西,杨继西就卖,没人就继续下棋,今晚孙桂芳她们不回来,于是王大嫂干脆让杨继西去他们家吃饭。

杨继西也没空手去,拿了点小零食给王小松,王小松得了吃的,高兴得不行。

听杨继西说起沿海城市发展迅速,王大爷十分感慨,更多的是喜悦:“我想不久的将来,咱们这边也会发展成那样的。”

“只要能通电,我都觉得很满足。”王成功笑道。

“有点出息。”王大嫂笑骂着。

第二天下午,在孙桂芳她们回铺子后,杨继西一个人回了生产队,他找上杨继康。

“李哥那缺人,男工是二十八块钱一个月,包住,吃饭是跟着吃,加肉得给钱,你去不去?”

杨继康一拍大腿,神情激动道:“去啊!石头马上就念初中了,欢欢和乐乐也大了,这哪里都得用钱,不过能织干几个月吗?春耕我还得回来……”

“回来啥啊,”杨继西哭笑不得,“承包地的活儿,就我们帮着一起干了,你放心在外面找钱就是。”

“那也不能让你们白干,我给钱。”杨继康越想越觉得可以,于是去找康嫂商量,康嫂也激动,于是晚上就给杨继西回了话,杨继康要去李成杰那。

这工钱和工人工资差不多了,只是没有工人那么好的待遇,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啊。

杨继康和几个姐夫一道拿着杨继西给的地址,去了沿海,半个月后寄信回来,表示一切都熟悉了,今年过年也不回家,就在外面干。

这杨继康无缘无故离开了这么久,生产队的人自然发现了,但不管别人怎么问,康嫂只是说在外面接了个活儿。

杨老婆子的脑子难得转了一圈:“我看这事儿一定和继西有关系,他们之前好像去了沿海,回来没几天,继康就出去了,你们说是不是继西给介绍的活儿?”

沈凤仙和杨继东闻言心中一动。

于是他们晚上来找杨继西,笑着扯了几句场面话后,杨继东笑问道:“是这样的继西,你说你之前去大城市了,那、那边的活儿多吗?”

他们倒是没脸说啥你给我们找个活儿,而是换了个方式问道。

“多,”杨继西笑着点头,“要不说是大城市呢?不过活儿多,也累,还得离开家乡,能承受这些,其实我觉得出去找活儿做也不错。”

“那、那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沈凤仙问。

“二三十吧,具体多少我没问。”杨继西说。

二三十那也很多了!

夫妻二人回家后怎么也睡不好,杨继东激动道:“就算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吃喝住用五块钱,那还有二十块呢!一年下来就是,就是多少来着。”

他读书是个不厉害的,也读得少,有些算不清。

沈凤仙虽然只读到二年级,可她数学还不错,于是回道:“一年240块呢!”

“这么多钱呢!那咱们两个人一年就能回家盖新房子,而且是砖房!”

杨继东睡不下去了,“我得出去,你也跟着一起出去,福娃已经断奶了,再说爹娘身体也不错,狗蛋也这么大了,家里不会有事儿。”

“就算是有事儿,那老二和老四不是在养兔子吗?咱们出去不打紧。”

沈凤仙越听越觉得有盼头,于是夫妻二人商讨起来,第二天一早,杨继东就去找队长开介绍信,回家就和杨老汉他们说了去沿海的事儿。

二老是支持的,可有个条件。

“你们走了,每个月要不要寄点钱回来?”

杨老婆子道,“也不用太多,够我们几人生活就成啊。”

“是啊,这买盐,买油的,都是钱啊。”杨老汉抽着旱烟道。

“这事儿啊,我都想好了,”杨继东笑道,“每个月你们去二娘家支两块钱,二娘他们记账,我们回来就还给二娘。”

这是不信任他们啊。

二老对视一眼,却没争论,默认了这个事儿。

“那我们就等着你们回来盖房子了。”

听他们这么说,杨继东夫妇露出真心的笑:“爹,娘,你们就等着我们回来吧!”

杨继南和杨继北知道杨继东他们要出去的事后,倒是有些惊讶,不过也理解,毕竟家里的孩子多,以后还要给狗蛋三人娶媳妇儿,那都是钱啊。

队长见杨家大院一下就走了三个人,而且都是去沿海了,也猜到是因为啥了。

都是穷闹的啊,但凡他们生产队富裕一点,年底分到的钱多一些,也不会留不住人。

不过他也想得开,以后走的人说不定会越来越多,外面城市在搞建设,要的人多着呢。

过年的时候,杨继康和杨继东夫妇没在家,四个姐姐带着孩子们来了,姐夫们都没来,这下只有刘章陪着杨继西下棋了。

刘章现在在肉联厂干得不错,所以没有打算出去干,毕竟工资都差不多,还离家远,他不放心幺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