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2 / 2)

加入书签

饭桌上,学业有成的师兄弟三人聊得投机,关秋茗还和刘勤书浅酌了几杯,他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

方瑜年纪小不能喝酒,他就是慢慢地吃菜,偶尔走神想想三妮以后究竟要嫁个什么样的人。想着想着,方瑜就把目光聚焦在了旁边的关秋茗身上了。

方瑜有心要打听一下关家的情况,毕竟嫁姐妹这件事不能靠想象,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男方家的情况和意愿。

在之后的闲谈中,方瑜打起了精神,和关秋茗多聊聊,又约定明天还要一起出去逛逛。

饭桌上气氛正好时,吴氏的弟弟赶来了,正好入席。

关秋茗和这位吴老爷是第一次相见,吴氏从中介绍一下,关秋茗客气寒暄。

吴老爷是有备而来,上来就恭喜方瑜和关秋茗,还送了点小礼物。之后的聊天就围绕着关秋茗展开,吴老爷不知道他的背景,就在推杯换盏间打听一遍。

正好方瑜也想知道,真是瞌睡来了就有枕头,好棒。

关秋茗家里条件还行,就是命数不好。他爹他娘早早离世,关秋茗从小就是叔叔婶婶养大的,结果在前两年,叔叔和婶婶相继离世,唯一的堂哥也得病没了,整个关家就剩下关秋茗一个,还有两个已经出嫁的堂姐。

关秋茗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个小宅子和一个小铺子,后来又从堂哥那里继承了两个小铺子。

现在他读书就全靠租金,日子过得还算富裕,可旁人都觉得他这人是个天煞孤星的命格,很少有人乐意和他亲近。

吴老爷听完,面上是安慰关秋茗,说关秋茗以后就大吉大利了,可心里却是很嫌弃这人,像他这种的商人是最信命数、风水这种玄学的了,像关秋茗这样的人就是晦气,还容易把晦气带给周围人,他以后一定不和这丧门星来往了。

同样的话,方瑜听完眼睛都闪亮了。

没有长辈亲属,等于没有婆媳矛盾。靠收租金过日子,就等于有稳定经济来源。考上童生,等于有光明的事业和追求。

老天爷啊,这样优秀的男人请给他来上一打儿。除了三妮,他还有五个姐妹要嫁呢!

方瑜人在席上,心就开始飘了。他现在真想直接把关秋茗拽起来,大声问他要不要娶他姐妹。

不过,这事还得从长计议,毕竟是迷信的古代,关秋茗这样好的经济条件都没人乐意嫁姑娘,就不能排除方老太太和三妮也不乐意的可能。

方瑜在心里计划着,首先就是要多了解关秋茗这人的品性,其次就是给家里去信,先稳住老太太,再在侧面打探一下老太太对迷信的看法。以上两步要是顺利的话,还要问问关秋茗的意思,然后再安排关秋茗和三妮见上一面,看这婚事能不能议。

其实,方瑜想得还是太简单了,当红娘哪有这么简单的。

有吴老爷这个意外来客的搅局,师兄弟三个都有了各自的心事,这顿饭便没了滋味,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了。

临分别时,方瑜特意和关秋茗约好了第二天出去游玩的时间。关秋茗正好也想放松两天,就答应了下来。

吃完饭,方瑜小睡了片刻,然后就趁着下午的空闲练字,晚上又是背书,临睡觉前又想好了明天要怎么观察关秋茗。

方瑜这小子还真是学习、拉媒两不误呢!

作者有话说:

今天用空气炸锅做了薯条和无油炸牛排,好吃,明天还要吃!

话说,今天的小边洗澡了,又是香香狗本狗,我暂时同她和解了。

第60章 想小鱼

方瑜和关秋茗出去玩了几次, 两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通过接触,方瑜对关秋茗的好感度更高了,这人真挺不错的。

府试的成绩出来后, 吴氏就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回家了。

临走前, 吴氏把方瑜喊来, 好心地和方瑜讲了她的想法:“你才九岁,就考上童生了,已经很厉害了,其实你不必这么的着急,等下回再考院试也赶趟, 而且能更稳妥一些。”

方瑜知道师娘讲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想拼一把试试。他先谢过师娘的好意, 然后平和地说:“院试是三年两考, 若是今年不考的话,明年八月份就考乡试了,等下一次院试就要到后年, 时间隔得有些远了,我还是想先试一下。而且这次院试还就在同宁府, 我也不必再赶路, 挺方便的。”

“你说得也有道理,只是师娘看你还小, 怕你顶不住考试的辛苦。”吴氏拍拍方瑜的手,最后劝了他一句:“秀才和秀才还不一样呢, 有廪生、增生和附生之分, 那最优秀的廪生之间也要按考试名次排个先后。你再多学两年, 努力考个案首多好啊, 说出去也好听, 外面那些人就看这些呢。”

吴氏这个秀才娘子确实是见多识广,很了解科举考试中的弯弯绕绕,她给出的思路其实才是最优解。

方瑜听完很心动,但他还是要追求速度,毕竟姑娘家的年纪可不等人,方家本身又太普通,只有他这个做兄弟的越优秀,才越能给家里人带去更好的生活和机遇。

吴氏没有说动方瑜,也就不说了,她一个当师娘的,该说的话都说到位就行了,再多说人家就该烦了。

“师娘也不放心你一人在这待着啊。”吴氏说着场面话。

方瑜连忙说:“小师弟还在家呢,您为了陪我都离家多少天了,小师弟肯定想您了,您就赶紧回家吧。我在这里住着也有您家的下人伺候,勤书师兄没事还会回来指导我功课的,秋茗师兄也能陪我,您根本不用担心我的生活。”

“唉,要不是你小师弟年纪太小不能跟来,我就一直在这儿陪着你了。”吴氏特意拿出钱塞给方瑜,嘱咐他不要委屈自己,想买什么就买,平时读书也不要太累了,要多注意身体。

方瑜身上的钱够用,来到府城的吃喝开销又都是先生家出的,方瑜自觉已经给刘家添了不少麻烦,现在师娘又要给他钱,他就想推拒掉。

吴氏还能不知道方瑜的心思,她把钱按在方瑜的怀里,佯装生气地说:“长者赐不可辞,我是你师娘,和你亲娘也差不了多少,做娘的给孩子钱花天经地义。再说了,我又不差这点钱,你只身在外就该多带点钱傍身。”

方瑜最后只能收下师娘的恩惠。刘家对他十分照顾,他欠了刘家太多的恩情,此生难报啊!

当晚,方瑜回屋里写信。一封给家里,一封给启蒙恩师方老秀才,一封给先生,最后一封给好兄弟方瑾。

其中,给家里的信最长。首先就是报平安,把他这边的情况挑好的给家里说说,希望能安家里人的心。其次就是问家里的情况,老太太的身体啊,二妮该生孩子了吧,三妮的婚事要压着,女孩子们学习练字的情况,还有就是程瑞这“上门女婿”有没有作妖啊。

林林总总写了许多张纸,方瑜有大半年没回凌河村了,和家里的联系很少,也没办法分心,他是真怕家里有什么事,而他远在府城鞭长莫及。

第二天一早,吴氏要回去了,方瑜送行,把写好的信托师娘给带回去,刘勤书和关秋茗也赶了过来。

送走吴氏,刘勤书心里轻松不少,也愿意在家里待了,他招呼两个师弟去书房讨论功课,又吩咐厨房中午时做一桌好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