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节(2 / 2)

加入书签

好话谁都乐意听, 方老秀才夫妇自然也是如此, 他们老两口觉得没白对福娃他们家好,以后两家亲戚的关系肯定会更紧密亲近。

方老太太听完大嫂夸自家孙子,她也十分通情达理地夸回去:“瑾哥这孩子真是越长越英俊了,和他爷爷年轻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有这鼻子最像你了,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方瑜这么优秀方老夫人自然乐见其成,不过她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不平衡,毕竟瑾哥和方瑜一块学习,现在只有方瑜一人考上了,她家那个还得再多学几年,是个人都会有点小心思。

但方老太太把话说得很好,得意之后也没张狂,方老夫人心里最后那一小点的不平衡也消失不见了。她真诚地笑着说:“哎呦,咱们方家的孙子都是好的,以后咱们两个就可以等着享清福喽。”

程瑞在外面和方家人一起乐呵,等应酬完了,就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抱着新生的儿子感叹人生。

他都二十了,才学到《诗经》,哪怕是把五经都学完了,他也不能去参加县试,因为他学得不扎实,很多知识还有没掌握完全。

一个人过得失意时,大抵是见不得别人成功的。

程瑞在理智上当然知道自家小舅子考上童生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他的心里就是有点不得劲儿。

人家九岁就能考上童生,他九岁时家里就不让上学了。真是的,明明他们程家的条件比方家要好得多,为什么就不能从小供他读书呢!有这么难嘛!

他不平,他不忿,他真是恨死他爷爷和他爹娘了。

儿子在程瑞的怀里哭了,他这才从心事中回神,抬头对自己媳妇说:“弟弟给家里写信了,还问你的好呢,等回信时我也给弟弟写上一封信祝贺他,顺便再让弟弟帮着给咱们家娃娃起个大名,也好沾沾咱们弟弟身上的文气和喜气。”

程瑞很看重自己的长子,儿子出生了小半个月了,到现在连小名都没选好呢。

“对啊,你这主意好,让咱们娃娃的童生舅舅给他起名,以后咱们娃娃也能像弟弟那样聪明厉害。”二妮接过闹脾气的小娃,疼爱地哄着,“弘才,要不咱们娃娃的小名就叫做喜娃吧,正好今儿有弟弟的喜信,叫这个名最应景不过了。”

“行,以后咱们就叫他喜娃。”程瑞摸摸儿子的头,决心要培养好儿子,不让他小时候的遗憾在儿子身上重演。“喜娃啊,以后爹天天给你读书听,让你从小就开始学习,以后也能像你舅舅那样九岁就考上童生。”

另一边,老大媳妇领着三妮在村子里人多的地方绕了一圈,把家里孩子考上童生的喜事大肆宣扬一番,让村里所有人都羡慕他家。

最后她还不忘回娘家一趟,和她爹娘、大哥说了婆家的喜事,让他们明天赶紧上门道喜,这样以后也好攀亲戚啊。

这种锦上添花的事自然是有很多人乐意做的,她老娘立刻起来提上十多个鸡蛋,打算现在就过去道喜。

等老大媳妇回去的时候,家里的人又多了许多,板凳都不够坐了,左邻右舍只要知道消息的就都过来道个喜。

这其中说话最大声的就是老二媳妇的亲娘了,她听说外孙出息了,连忙跑到方家,拉着方老太太就开始表功。

“哎呦亲家母,娶到我家三丫头可是你们家的福气喽!你说你家三个儿媳妇,就我家三丫头生了儿子,她还把儿子生得这般出息,十岁就考上了童生,以后就能当上秀才老爷,多好啊!”

方老太太烦死这个亲家母了,什么人啊,方家孙子出息和他们这种大老粗人家有什么关系,天天张口就说屁话。

老大媳妇看婆婆脸色不好,她又不爱听老二媳妇她娘说的这些破话,就偷偷拉住老三媳妇,笑骂道:“亲家太太这说得是什么话,我们家福娃出息那可都是靠我们家老太太的教养,还有我们家秀才老爷的教导。咱们村子里谁不知道啊,我们福娃自打生下来就是养在我们老太太的屋子里,我们福娃平时就和奶奶最亲的。”

“可不是,这都是我们方家风水好,从祖辈起就是读书人家。”老三媳妇这回总算是聪明了一回,帮着大嫂一起说:“你们王家这房也没有识字的啊,更别说什么读书了。”

王家老太太不干了,想要把这两个小辈给骂回去,刚想骂类似不下蛋的母鸡这种话,就被方老太太笑呵呵地拉了过去,说要给她尝尝福娃从府城带回来的好茶。

其实哪有什么好茶,方老太太就是想把这位亲家母给糊弄走,省得在自家院子里吵架不好看。

当晚,赵里正家聚在一起,说着方家的事。

里正夫人后悔地说:“早知道就让你娶方瑜那小子的姐姐了,唉,你这娶回来的媳妇跟个木头似的,还贼能吃饭,吃了饭也没用,生个丫头还弄得一身的病,都三个月了还在炕上躺着下不来呢。真是的,晦气,不知道还以为咱家娶回来的是个祖宗呢,呸!”

“我早就说过了,你和我爹就是不听嘛。”赵平安不满地嘀咕着:“程瑞那小子也是里正家的,还不是娶了方二妮,你看看人家现在这小日子过得多好。再看看我,小闺女三天两头就要生病,我看也是个养不大的,媳妇还病病歪歪,咱们家拿出来的聘礼都亏了。”

听最疼爱的小儿子这么诉苦,里正夫人心里也难受,她安慰道:“你媳妇要是不行了,娘再给你娶个好的,多大的事啊。”

赵里正吧唧着烟嘴,看方家过得越来越好,眼瞅着就要在村里盖过他们赵家了,心里真不是滋味。“要是之前咱们家能让孙女和方瑜那小子定个娃娃亲就好了。”

里正夫人眼睛一亮,拍着大腿说:“要不我明儿就和方家老太太说说这件事去?”

赵里正虽然爱做春秋大梦,但他还是有点见识的,知道这事就是想想罢了。他横了一眼媳妇,敲着烟杆子道:“你听不出来好赖话啊,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里正夫人不敢和丈夫呛声,转移话题道:“那就给咱们平安娶个方家的姑娘呗,他家姑娘那么多,咱们家又是村子的里正,就算是填房也有不少人家上赶着想嫁姑娘呢。”

“到时候再说吧。”赵里正叹了口气,后悔没在家里供出来个读书人。“方家现在也不愁嫁丫头了,到时候还得多拿聘礼才行啊。”

里正夫人就觉得自家门第高、儿子好,能看上方家姑娘都是他们的荣幸。她翻了白眼,刻薄道:“他们家姑娘也嫁不到城里去,还不是要在咱们这找女婿,那还有比咱们家更好的婆家了嘛。哼,咱们平安这回要娶就娶方瑜的亲姐姐,不要那大房生的三妮,他们那房连个儿子都没有,以后肯定过不好。”

同宁府刘宅中,方瑜刚完成上午的功课,在水盆里洗干净手上不小心沾染的墨迹。

他吩咐丫鬟:“中午让厨房上盘炒青菜,再来个炖豆腐就行了,就我一个人吃,不用弄那么多。”

昨天他刚接到家里来的信,是刘勤书舅家的活计送过来的,他们是来府城上货的,说好明天再上门来把方瑜的信带回去。

方瑜吃过午饭,在树荫下散步消食,想想家里的事情。

老太太说三妮的婚事可以等他回来再说。

方瑜很欣慰,不枉他拼命读书考试,自从他考上童生以后,周围所有人都不再只拿他当小孩子看了,尤其是家里人,现在都很尊重他的意见了。

方瑜打算这回写信就把关秋茗的事给写上去,先让老太太合计合计。

然后就是二妮生的儿子了,程瑞和二妮分别给他写了信,二妮的字写得很工整,这二位儿子的起名工作还交给他这个舅舅了。

不知道他是个起名废嘛!

作者有话说:

我家边牧渴了,想尝尝晋江的营养液!(嘻嘻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长得特别白,模样可以参考小白狐狸模样,看起来特别干净撩人。

但是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位小美狗jiojio特别臭,还有口臭,偶尔尾巴还会沾上她自己的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