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节(2 / 2)

加入书签

程瑞在师父家自省。

他原本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可是他师父却讲出了一大堆的圣贤道理,不由得不让他信服。

方老秀才几乎读了一辈子的书,又教了半辈子的书, 单论起讲大道理, 方圆五十里罕有对手。

更何况程瑞本身就不是个特别聪明又意志坚定的人, 方老秀才还比他多活了几十年,想要给程瑞洗脑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方家的目标是让程瑞自愿成为方家人,与程家离心,自觉维护方家利益。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方老秀才握着戒尺,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你啊你, 这个乡野小子, 白费了我的教导!你要记着,从你成为我的关门弟子那一刻起,你就和你身边那些乡野匹夫不一样了, 你要有高贵的品性,你是要成为一名君子的。做君子就要慎独, 要有道德, 要品行端正,不能像粗野的武夫那样挥拳头。要有仪态, 还要谦逊有礼,心有正气, 不可谄媚屈从。”

方老秀才操起戒尺使劲抽打程瑞的后背, 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程瑞也不敢躲避, 就直挺挺跪着挨抽, 心里也没有怨言, 因为师父打弟子天经地义,程瑞哪敢生怨。

“程瑞你不想做品行高洁、光明磊落的君子便不用再跟着我读书了,反正你都能自己赚钱了,去镇子上私塾读书也是一样的!”方老秀才很会吓唬人,这一句话就把程瑞吓得匍匐在地,低声哀求。

“师父,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变成君子的!”程瑞磕了好几个响头,也感觉不到额头的痛楚。师父是他这一生最敬服的人,也是改变他人生的人,他对师父绝对是忠心耿耿。

方老秀才开始细数程瑞犯的错误,首当其冲的便是谄媚逢迎,没有骨气,市侩俗气。

“你是不是觉得你二婶是方瑜的娘亲,你要是讨好她就能从方瑜那里得到好处啊。蠢,真是太蠢了!你二婶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在败坏方家的名声,还犯了七出中盗窃的重罪,你居然还帮着她对付你自己的妻子。你说你改不改打!”

程瑞辩无可辩,他师父说得都对,他实在是干了蠢事。“学生知错,请师父惩罚!”他再一叩首,咬着牙挨住几下戒尺。

“你举止粗野,妄图滥用武力,对没有错处的妻子胡乱指责,这是你第二大错处。”方老秀才这是在替侄孙女教训丈夫,“你一个读过圣贤书的大男人居然还分辨不清是非对错,说出去为师都替你臊得慌!”

凡此种种,方老秀才旁征博引列出程瑞的六大罪状,简直把程瑞都贬到泥沟子里去了。

程瑞知错认罚,态度良好,几乎全盘接受了师父的教诲。

方老秀才看训得差不多了,就拉起程瑞再苦口婆心地说了一番做君子的大道理,然后宣布了接下来的惩罚,让程瑞留在他家里做苦力,美名其曰用孟夫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来锤炼程瑞。

所以,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程瑞一直被关在隔壁,和二妮没有见上一面。天天就是劈柴挑水洗衣服洗碗外加上读书写字,饭菜也很寡淡,通常就是一箪食、一瓢水,方老秀才说这是仿效先贤颜回。

方老秀才在凌河村教导程瑞,与此同时,方瑜也在乐平县给家里女孩们上课。

为此,方瑜还认真地进行了备课,把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例都查了一遍,又写出了半本的教案。

方瑜先讲了长孙皇后的生平事迹,然后再引出《女则》这本书,从中挑出八个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文段事例,每天给姐妹们讲上两三个。

然后先让大家一起讨论故事中人物所采取的做法之得失,各抒己见。再把长孙皇后的批注读出来,让她们思考,问她们是否赞同长孙皇后的看法,并说明缘由。

刚开始女孩子们还不太适应这种启发式、讨论式和提问式三者结合的先进教学方式,讨论和发言不太热烈,思维上还有些盲从权威,不敢说皇后的批注有什么不对。

后来在方瑜的带动和鼓励下,才开始敢叽叽喳喳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方瑜从不否定和批判任何一个女孩的看法,他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仔细思量后再通过谈话和讨论的方式加以引导。

在这样的授课形式影响下,女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思想上也更加灵活。

方瑜很欣慰,他见证了家里女孩子的成长。这让方瑜很有成就感,于是乎他每日备课讲课的劲头都更足了,直接把学习以外的事都忘在了脑后。

等到他爹带着菜种子和二妮的信回来,方瑜才想起之前屋里种菜的试验项目。

方仟吉先把他认为的大事说了,把种小白菜的经过事无巨细地反复说了两次。

方老太太和方瑜都很高兴,认认真真地听完后又问了不少事。

穿越到古代也有好几年了,方瑜才终于替家里找到了一个可以赚钱的营生,真是不容易啊。

方老太太这时才想起保密的事情,嘱咐老二别让外人知道,她所谓的外人就包括程瑞和方瑜他娘。

方仟吉自得地笑道:“您放心吧,这事大哥都想到了,种菜的屋子都是上锁的,就连二妮都不知道。程瑞和方瑜他娘又犯了错,一个被关在隔壁,一个被锁在家里,这能赚钱的好事我们哥仨儿都捂得死死的,就连家里的女人孩子都不告诉,省得她们嘴巴不牢靠,再坏了咱家的大事。”

什么?他娘犯了错被关了起来!

方瑜一听到这就着急了,赶忙问:“家里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把我娘关起来啊!”

方老太太看了一眼孙子的神色,也发问道:“对啊,我才离开家几天,怎么就有人敢闹事了呢?”

方仟吉大致说了两句,然后才想起二侄女托他带过来的信,说:“二妮信上把所有事都写了一遍,你们看这个吧。”

方老太太让孙子读信,方瑜一边读一边糟心。

二妮写出来的信没有什么文采,都是大白话,但足够详细,也足够用心。

先是平铺直叙,虽然她没有上过现代小学的语文课,但二妮的记叙文写得很好,六要素俱全,把王家的丑恶吃相和二婶的糊涂作派描写得十分生动,相当于将事件的主要责任都扣到了王家身上。至于程瑞,这都是小事了,毕竟是外人,家里不会因为这事而责备她。

二妮在信里讲完来龙去脉之后就是认错反省,一大长段,十分深刻。她再三向奶奶和弟弟道歉,一顿解释,当然主要还是给弟弟看的,毕竟她奶奶应该不会太过责怪她压着二婶和丈夫的。

听完信后,老太太大为光火,直接开始骂儿媳妇和王家。

方瑜默然,又看了一遍信,心中有些埋怨二妮没有把事办好。但这事确实是他娘不对在先,所以方瑜也不能真生二妮的气。

唉,原本他还以为这样的安排是万无一失呢。

他娘在村里可以不受老太太的管,手里还有钱能过好生活,这样过几个月自由轻松的日子兴许能让他娘找回独立生活的意志,还能让老太太对他娘的不满少一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事情怎么会在几天就发展到这种程度呢?就很奇怪啊,二妮也不是个多事的人,他娘平日里也是个很窝囊胆小的农村妇女,按理说就算是生活中有点小矛盾,也绝对不会弄成这样的啊。

“哼!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方老太太一语中的,咬牙说道:“王家欠打,你媳妇糊涂,二妮又到底是年轻禁不住事。”

方老太太要把这事的过错都放到王家和王氏身上,让她孙子认清他亲娘的愚蠢模样,知道这个家就只能靠她来管。

“你媳妇为难二妮就不说了,反正是自家小辈,二妮受她二婶的委屈也不算什么。”方老太太先把二妮摘了出来,然后又说方瑜他娘的不是。

“你娶媳妇那会儿你爹正好生病在看郎中吃药,家里也却没有多少钱,拿不出更多的聘金给你挑个懂事的媳妇,我想想真是后悔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