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节(2 / 2)

加入书签

方老太太带着方美臻。方瑾两口子带着母亲也跟着一起去府城,他们这回要留在那边开私塾。

方宜佳和刘勤书也带着孩子回府城,刘勤书要在府城做官。还有方佳慧和她丈夫,也跟着一起回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再加上官差衙役和家丁,在路上这队伍绝对拉风,没人敢来冒犯。

一连五天的路程,老太太咬牙硬挺。

方美臻挺担心奶奶,可老太太一生要强,偏不许孙女声张。头晕了就靠在孙女身上眯会儿,实在不得劲就把车窗都打开吹吹风。

方瑜常到老太太车上问候,老太太强打起精神应付。方瑜也不说丧气的话,就把提前准备好的话梅和薄荷糖拿出来,还有薄荷香水,交到妹妹手里,让她给老太太用。

好不容易挨到府城,老太太总算是松了口气。

四家在城门口分了四路。

冯家在府城有个更大的宅院,管家下人一应俱全,他们一家人连行李都不用带多少,直接去住就好了。

方佳慧跟着丈夫回了婆家。

方瑾一家去了梁珍珍陪送的三进大宅子住,还想邀请方瑜他们一起过去。

方瑜说等安顿好了就过去看他们,这次还是住在了刘家宅子里。

方宜佳和刘勤书把安排进最好的房间里住着,还派了三个丫鬟贴身伺候。方美臻就挨着老太太住。

方瑜还住在原来的屋子里,很有亲切感。

他在府城刘家住了好几年,对这里很熟悉,这次一来,却发现变化很大。

刘勤书把隔壁的院子给买了下来,已经打通了,现在的刘宅比原先大了一倍,仆人丫鬟也多了十几个。

方宜佳从奶奶那边回来,刚回正院,就听刘勤书在屋里吩咐婆子:“把那几个通房关到西边最角落的小院子里,再把大门锁好,不许她们出来。”

“出来了又能怎样,好歹也都是美人儿,你怎么如此对人家啊?”

方宜佳当家多年,现在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会温柔听话的小女人了,也开始能说两句夹棍带枪的赌气话了。

“好夫人,我这不是怕给你丢面子嘛。”刘勤书也不再是清朗淡薄的年轻公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脸上和心里也多了不少的油腻。

“你是怕我家方瑜弟弟念叨你吧。”方宜佳轻点一下,也不完全说破。夫妻两个呵呵一笑,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方瑜就起来了,这是多年自律养下来的习惯。

早起洗漱,然后是迎着朝阳打套拳,再练字读书加思考。一整套下来要一个多时辰,完事时正好的用早餐的时候。

方老太太累得够呛,一觉醒来腰更痛了,腿也发胀发酸,怎么也挣扎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让丫鬟喂饭。

方瑜他们赶紧过来探望,老太太只说没事,躺半天就好,赶他们出去该干嘛干嘛去。

方宜佳派人去请郎中,刘勤书要出去会客,方美臻想出去逛街,可没人陪她。

方瑜正好要去岳父府上,他觉得龙凤胎妹妹需要多涨见识,就带她一起去冯家,让她和冯达的夫人多接触接触。

到了冯府,丫鬟带着方美臻去了内院,方瑜直接去书房找岳父。

冯骞说知府大人特意下了帖子,请方瑜参加明天的午宴。

这次的午宴在得意楼举行,知府刘大人请了府城许多有头脸的人家,算是庆贺方瑜考中探花的小型宴请。

刘知府给足了方瑜的面子,方瑜自然也要表现出他的诚意来。

他现在就跟着岳父一起去知府府上拜见,礼物什么的一早就准备好了。

刘知府比冯骞还年轻两岁,可那将军肚子却更是高耸,简直与怀胎六月的妇人有一拼。

刘知府家人丁兴旺,可惜子孙后辈有出息的不多,家里这么好的条件只供出了三个秀才和一个举人。

卫朝和前朝不同,对官宦子弟的荫封管控地很严,只有那些高官家里才在有一两个名额,还只能荫封最低级的小官。

如此看来,等再过个十来年,刘家就会大不如冯家了。

刘知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便起了交好冯家和方瑜的心思,想留下个香火情。

刘知府当年也是二甲进士,为官的政绩也比冯骞好上许多,他本人也很欣赏才子。

如今看到刚二十岁的年轻探花,他也是很感慨。

这场会面很愉快,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

在刘知府那里待了多半个时辰,方瑜才和岳父一起告退。

完事后,方瑜带上方美臻现在街上逛了逛,然后又领她去了方瑾家玩。

方瑾从岳家那边得来的宅子很气派,下人也不少。

梁家现在觉得他们是压对了宝了,虽然姑爷还是个秀才,但架不住人家有个考中探花的亲堂弟啊。除了这个,人家现在还有个堂姐夫在府城当官。

这门亲事真是物超所值!

所以,这次一听说姑爷要来府城长住,梁家就十分殷勤体贴地把宅子都收拾好了,让方瑾和他母亲入住后十分舒心畅意。

方瑜这次来得巧,正好赶上梁珍珍的几个妹妹过来看她。这群小姑娘一听说姐夫家的探花郎来了,都有些好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