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2 / 2)

加入书签

方瑜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咦,方瑜打一激灵,对奇奇怪怪的官场争宠记并不喜欢,打算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

只是有人乐于挑唆,就爱搬弄是非,那些人不知为何又造谣出许多话,其中就有方瑜失了圣心、被新科探花比下去之类的话。

方瑜偷偷翻了个大白眼,回家就去书房作画,憋了大半个月,画出一长卷,起名为《天子赏画图》。

和熙帝看到后,大加赞赏。当即宴请近臣,让大家一起赏画。

只见这画中人聚在宫殿赏画,而画外人又又在赏画中人,多么富有戏剧性啊。

方瑜这次在绘画中加入了叙事性,算是当时比较新鲜的形式了。

经此一画,方瑜算是力破了坊间“失宠”传闻,同时也有力地捍卫了他在和熙帝心中的画家排位。

这届的新科进士都听说了方瑜因画发达的故事,现在个个都乐意在皇帝跟前展示绘画天赋。只是皇帝的眼光很挑剔,也就有两个人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又到了年根底下,来方家走动的人比去年还多还热闹。

皇帝对近臣的赏赐也如期而至,什么香水丝绸和玉饰,珍珠玛瑙和人参,都和不要钱似的。只要你能简在帝心,这些都是毛毛雨啦。

外人看到方瑜这般地位,很多都乐意过来逢迎。有人想送他美丽姬妾,还有人想和他家联姻。

这次是个京城三十二岁的六品官,想续娶方瑜的亲妹妹。这家人托的是许启温夫人来说媒,许夫人和方家关系很亲近,还是觉得这家靠谱才同意过来走这一趟的。

“这家不错,书香传家,兄弟也多,个个都有出息。”许夫人用古代的价值观来说这门亲事的好处:“嫁过去就当家,卢大人膝下就养大了一个小闺女,家里人口简单,咱们八姑娘也不为难。”

冯婉谢过许夫人,但她也不敢和许夫人说准话。等到晚上和丈夫独处时,她才把这事详详细细地说了。

方瑜也见过这卢大人,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你和美臻说这事了吗?”

冯婉摇头:“这种事怎么能先和姑娘家说啊。”

方瑜说:“明天我们一起和美臻说,看她的意思来办。”

冯婉知道方瑜对家里姐妹有多好,也不再说话,就温柔地环住方瑜的肩,想要温存。

方瑜心里有事,就敷衍地亲了妻子两下,也没有什么下文。

等到第二天,方瑜把这事说给美臻听,美臻直接摇头拒绝。

冯婉和美臻好,就劝了她几句。美臻谢过嫂子的好意,把她的想法说了出来:“我要是想嫁人,早两年刚到京城就嫁了,用不着等到快二十五岁才想起来这事。”

方瑜也是这么想的。

兄妹俩达成共识,冯婉就出面婉言拒绝了这门亲事。

时间来到和熙五年,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程彦之身上。

十五岁的少年郎终于拿着考篮迈进了县试的考场。

在方老太太和宜文的殷切期盼下,程彦之十分顺利地考下县试,并且还高中案首。

方家和刘家喜气洋洋,知县冯骞也特意见了这个亲家小辈,还特意鼓励他,对他讲了方瑜努力学习的故事。

程彦之认真地听着舅舅的事迹,回家后更认真地学起了习。

方家对科举的流程也熟悉了,现在也有条件,方老太太就带着宜文、彦哥和方华提早去了府城,准备府试。

方家也在府城置了产业,老太太作主在方瑾家不远买了个三进的大宅子,平时都由方瑾代为打理。

方瑾接到二奶奶的信,立刻就让梁珍珍带人过去收拾。等到老太太他们到府城家里,一切都准备得万分妥当。

老太太带着家人第一次住进府城的宅子,休息得很好。

方瑾从小就和二奶奶亲近。现在他祖父母都不在了,去年时母亲也得病走了,剩下的亲人也不亲近,方瑾就把二奶奶当成亲奶奶来孝顺。

老太太一直都记着大伯子照顾他们这房的恩情,对方瑾自然也真心。

现在亲孙子也和她生分了,还远在京城。老太太见方瑾这个侄孙待她至诚至孝,心中既感动又感伤,眼一酸就哭了出来,抱着方瑾叙了亲情。

方瑾在府城混得不错,只是痛失了三位至亲长辈,整个人都沉静了不少。

他心里有了定性,读书学习比从前可用功多了。现在他又学着师父刘秀才的路子搞经济,在府城开了家私塾,一边教学生一边做学问。

方瑾还记着方瑜和他说的话,他爷爷的夙愿还要靠他来实现。

他现在经常去府学请教,还会和刘勤书一起研读邸报文章,每月都和小鱼弟弟通信,了解京城时事。

等出了母孝,方瑾就会去参加乡试,不管有多难,他都会坚持下去的。

梁珍珍也跟着丈夫一起过来给二奶奶请安。

方宜文在一旁作陪,见梁珍珍容色暗淡,有些担心,就拉着她去了自己屋里说话。

原来在县城时,梁珍珍和冯婉、宜文都很要好。

梁珍珍听宜文关心她的话语,心里温暖不少,只是有些话没法对夫家的亲戚说。

又过了一个时辰,四妮家和七妮家也知道了老太太到达的消息,全都携家带口地赶过来请安。

老太太这人最爱热闹了,尤其是这种被捧在中间的大场面。

热闹了一下午,等到晚间时方才散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