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节(1 / 2)

加入书签

群青满脸灿烂笑, 离远初就对方大画家招手道:“方大人妙手丹青啊,您的新画陛下昨晚赏了半宿!原本陛下昨晚都想连夜传召您进宫谈画,但又顾虑到您刚完成大作必定疲乏劳累,所以才忍到现在。”

“陛下一早起来就想起大人您了!说要和您一起用早膳呢!大人快去收拾一下,即刻进宫吧。”

方瑜这时也顾不上和群青寒暄, 就叫冯婉招呼他。冯婉立刻接手,笑着请御前太监入座用茶。

方瑜快速换上官袍, 对镜检查好仪表, 就快步出来跟着群青入宫了。

冯婉送到家门口,看着一行人离去的背影,既骄傲又担心。

和熙帝身穿舒适的便服, 驻足于画卷前,感觉心旷神怡。

终于等到画家本人出现, 和熙帝迎上前扶起方瑜, 亲切地笑道:“璟画啊,朕果然没有看错!爱卿才华在胸, 只待时光。”

方瑜立刻谢过皇帝称赞,又谦虚地捧起大领导:“臣原来也只是个光会读书的学生, 承蒙陛下的慧眼和教导, 微臣才得以潜心学画、不负圣恩。”

这个回答直击画痴皇帝的内心独白, 和熙帝使劲点头, 觉得他果然是个伯乐。

和熙帝携着方瑜的手, 富有感情地关怀道:“朕这么早就传召你进来,想来爱卿你也没用早膳呢吧。快,和朕边吃边谈,好好说说你作画时的想法和感情。”

方瑜几乎承受不住一国之主的热情,时刻谨记着礼仪尊卑,将姿态放得很低。

这顿御膳用了很久,方瑜几乎没怎么吃,以全副心神来陪皇帝的谈话。

和熙帝聊得尽兴,扶掌叹道:“这么说来,爱卿的画作是根据家中女眷写出的话本故事来绘制的。爱卿才华出众,爱卿家人中也有不凡之辈。”

方瑜拱手谢道:“微臣替家人谢过陛下称赞。”

和熙帝对于优秀画作的一切都很好奇,继续往下问:“那这话本故事呢,爱卿没有一起带进宫来吗?朕仔细读上一遍。”

方瑜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个主意,笑道:“说起来这话本说的都是后宅女眷间的故事,以陛下的广博见识可能会觉得乏味 ,不如让臣弄个新意,为陛下排演一场图文共赏会。”

和熙帝最爱新奇事物,立刻答应下来,又吩咐群青配合方瑜爱卿的排演。

方瑜退下后,和群青说了他的设想和所需,群青记好立刻派人筹备,誓要讲这讨巧事办好。

原来方瑜是想起大概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剧场里的讲故事形式。

那时候有的小剧院会提前准备好巨大的背景画布,一边展开画卷,一边有人旁白讲故事,就像看图讲故事,成本低又能吸引观众,类似最初级的电影。

群青立马选出十多个声音好听又识文断字的女官。方瑜从家里拿来印好的话本,领着选出来的女官们熟读故事。

之后就是练习,让女官们几个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方瑜和群青挑选出适当人选,组成正式演出小组,指导练习。

方瑜又借出现在由皇帝私藏的《庸俗故事图》,再从落选的女官中挑选出最老成持重的几个,让她们配合着朗读的剧情徐徐展开画卷。

方瑜又请群青公公叫来最优秀的歌姬和乐工,歌唱开头结尾处的诗词。

为了营造更好的效果,方瑜还学现代电视剧的套路,为主角三姐妹各自量身创作了小令并配乐,到时候在主角重要剧情时轻声慢唱。

就这样紧赶着筹备排练了五日,卫朝的首场图文共赏会在赏心阁正式上演。

上午阳光正好时,皇帝带着皇后、太子、宁平公主和晋王一同出席。

歌声起,画卷开,旁白交待背景,各角色依次出场。

方瑜和群青一直在旁边紧盯着,生怕出现一点错。

半个时辰后,排演出来的前十回顺利落幕,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家子还徜徉在剧情里不舍回神。

最后还是和熙帝先开口说:“赏!所有人都赏!”

“璟画爱卿!”和熙帝看向策划人,笑着说:“爱卿总能给朕带来惊喜。朕该怎么赏你才好呢?”

方瑜赶紧说官话套话,各种谦虚。

张皇后早就听说过方瑜的大名,她顺着皇帝的心意,适时凑趣道:“听说方大人是宣北人,想来在京城这边也没有什么田产,陛下不如赏些实在的。”

“皇后说得极是。”和熙帝向来很呵护他喜爱的画家,大手一挥,就赏给方瑜京郊的二十亩良田。

京郊的田地,这是捧着大把银子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全都握在王公权臣的手里。

方瑜大喜过望,连忙叩谢皇帝皇后,脑袋发飘。

这就好比,你平白在首都六环外有了一块地皮。

多么值钱!

和熙帝又勉励方瑜,让方瑜快些把后十回排演出来,他们这家人还等着看呢。

新得了京郊地皮的方瑜干劲十足,立刻着手准备。

方瑜从宫里出来回到家后,就开始拍着大腿咯咯笑。等大笑过后,他又微笑着扑进书房,又开心地写出了一首长调。

这长调中的词句婉转悱恻,用情至真,足见这二十亩京郊良田对“穷人”作者的激励作用。

方瑜和群青又准备了五天,皇帝一家人迫不及待地观看完下半场演出,完事之后又是许多赏赐。

与此同时,这个图文共赏会也在宫里宫外传开了。

大家都好奇天家赞誉过的话本故事。一时间美臻写出来的《庸俗姻缘录》都卖疯了!

不得不说,在皇权社会,皇帝就是这块陆地上的最强顶流。

京城的官宦人家都在讨论这个话本。眼下要是哪个公侯府里没有一本《庸俗姻缘录》,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交际。

只是这话本数量少,本就是方瑜家的小作坊印的,没想过能卖出这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