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节(2 / 2)

加入书签

这时, 院子里传来小孩子的欢笑声。

安成、佑成和顺成带着身边伺候的人跑到爹爹的书房外, 笑嘻嘻地喊道:“爹爹在家不要躲, 快出来和我们一起玩!”

方瑜听到孩子的动静,放下笔,走出去和孩子们玩闹说话。

七岁的安成如今已经是爬树小达人了,她特意向妹妹和三弟显摆,徒手爬起院子里的树。

跟着她的丫鬟都习惯了,直接把随身背着的包袱展开成一块毯子,两个跟着宴三娘习武的壮实丫头扯着,拦在爬树的大小姐身下,算作一重安全防护网。

安成挑了个结实的主干树杈骑着,对爹爹说:“爹,我厉不厉害!”

“厉害,真厉害!”方瑜对皮猴子竖了个大拇指,表示支持和夸奖。

五岁的佑成也跃跃欲试,催姐姐下来,她也手法娴熟地开始爬树。底下的安全毯照样护着,两个壮实丫头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接住二小姐。

佑成年岁小,力气也小些,爬不到姐姐那么高,但也已经很厉害了。

方瑜这个做父亲的十分鼓励孩子的“活泼淘气”,看到孩子活蹦乱跳地撒丫子快跑,他比谁都高兴。

他的教育理念就是如此,多运动,身体好,心情好,他就觉得很好了。至于学习啊,顺其自然就行,孩子乐意学就多学些,不乐意学就培养些别的爱好特长,只要三观不长歪就算是完成教育目的了。

方瑜从树上抱下老二,颠着夸她爬得好、爬得妙、爬得呱呱叫。

三岁的顺成见两个姐姐玩得野,就也抱着树,生爬了一小截,离地半个手掌高,像个无毛丑考拉。

方瑜把老二换到右胳膊,用左胳膊抱起老三,一起夸。

等到父子三人傻笑傻夸过后,方瑜就带他们进书房洗手吃水果。

收拾干净后,就顺道抽考了一下孩子们的功课。反正都到书房了,不考白不考嘛。

方家的三个孩子从小就学习惯了,也不觉得是什么苦差事,天天和父母一答一对的,就和游戏也差不了多少。

别说方家的孩子了,就算是跟着他们的丫头小子,也都习惯学习考试了。

方瑜先问过三个儿女,然后又随机考了他们身边的丫头小子。其中有几个答得不行,支支吾吾的,还有两个特别聪明的,问什么都能流利地答出来,其余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水平。

方瑜留了心,特意把这两个聪明孩子记了下来,以后打算重点培养。

这俩孩子正好一男一女。男孩原来叫李二山,现在改名叫善书,今年十一岁,是方瑜搬家进京前第一批买来的。

女孩原来叫刘五丫,是前两年入的府,现在改名叫做青儿。

之后的几天里,方瑜特意教了他们更难的功课,有算术和论语,这两个小孩完成得都很好。

方瑜突然来了灵感。

若是他们家能多培养些小孩子,优秀的男孩出去科举做官做吏,优秀的女孩去经商当掌柜,剩下中不溜的出去当演员或教书先生,那几十年后他们方家不就很有势力了嘛。

方瑜再仔细瞧李善书的侧脸,再细心教几年,把他身份洗白,送回家乡科举考试,等读出名堂再入赘他家做女婿。

嗯,不错,可以当作一个备选。

方瑜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人这样做过,但他仔细考虑过后发现可行。

李善书的家就在乐平县境内的山沟沟里,属于冯家的势力范围,只要他收好这孩子的卖身契,宣北就没有人会知道这孩子在他家里当过奴仆。

至于京城这边,善书进府后就没出去过,一直跟着家里小姐少爷在后院活动,见过他的就只有方家的下人了。

方瑜仔细思量一遍,觉得先不用想这么多,善书到底能不能学完四书五经考上秀才都还是未知数呢,其他的想这么多也没用。

就先用这俩孩子试验一下这路子吧。

方瑜让善书和青儿搬到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居住学习,平时不许出去。白日里让乐妍教他们读书写字,晚上时方瑜会抽出时间给他们快速讲课。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善书和青儿都能跟得上进度,方瑜十分满意。

与此同时,方瑜要开的第一家戏院也开始紧锣密鼓地收拾起来。戏台怎么设置,背景油画要怎么画,背景转换的手动机关要怎么做,还有演员的培养和训练……

计划都是写起来容易,坐起来就千头万绪的。

这时候,皇帝说要排演的戏曲版《读书人家》已经完成。

和熙帝也没有忘了剧本创作者一家,他宣召方瑜一家人进宫欣赏首场演出。

方瑜带着冯婉和美臻入宫,乐妍照例留下看家。

方瑜还对乐妍说:“宫里规矩大,也没什么可看的地方,你在家里待着我才放心,若是你好奇宫里模样,我明儿给你画上几副。”

乐妍笑眯眯地说:“哥,我知道进宫不是好玩的,你放心吧,我就在家里看着,带着安成他们等你们回来。”

方瑜欣慰夸道:“我家小妹真优秀。”

首场演出圆满落幕,皇帝表示很满意,和皇后一起打赏了演员。

和熙五年也接近了尾声。等到和熙六年春天时,方瑜的剧院才装潢完毕,准备开业。

这两个月里,方瑜继续完善了剧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对要在剧场里服务的仆人进行了岗前培训。

方瑜为这第一家剧场起名叫做启明星大剧院,希望取个好意头。

他还把自家要开剧院的事和皇帝说了,惹得皇帝十分好奇。

“背后的画是油彩画,还可以自己转的?”和熙帝在春天时就会感觉更舒服,他对新奇事物也会更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