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节(1 / 2)

加入书签

方明和母亲商量,要不要早点回去。

宜文也和儿子想到一处去了,就和弟弟说了回去的事情。

方瑜自然不能拦,只是想把方华留下来,他对宜文说:“你们过不了多久还要来京城考会试,路上车马劳累的,花儿是个女孩子又年纪小,不如就在京城这边住着吧。”

宜文舍不得女儿,可是她也知道女儿很喜欢京城和剧院,一心想和美臻学写作,把女儿带回去是耽误她的发展。

最后,宜文下定了决心,拜托冯婉多照顾女儿,她先带着儿子回乡。

这边行李刚收拾好,才和镖局定好了启程的日子,方瑜这边就收到了报丧的家书。

方瑜展开信,惊讶地皱起眉头。

原来信上写着:他这辈子的父亲突发急病于三月初四的晚上暴毙。

方瑜要丁忧了。

在古代,官员为父母守丧可是大事。

方瑜要先向朝廷报告,从收到丧信的这一刻起开始算守丧,还要收拾行李回家乡替父守孝。

作者有话说:

来啦,明天见哦(-w-’)

咳咳,我在weibo放了我家边奶狗时期的照片呢!

第148章 大限将至

方瑜深深叹口气。

他如今在官场上形势正好, 突然要离京离职,中断手头上的计划,实在是让他措手不及。

之前替母守孝他是情愿的。可为这有家暴历史还干过混账糊涂事的便宜爹守孝, 他真心觉得不值。

所幸还有一个人舍不得他离京。

和熙帝对待擅画的臣子一向呵护有加, 尤其是他治下第一位的探花郎。和熙帝根本就无法想象在三年里没有璟画爱卿陪在身边作画赏画的日子。

犹豫片刻, 他便让丹青去传口谕,说让方瑜夺情,不用卸职回乡守孝。

方瑜为人臣子的,自然是要听皇帝的话了。

方瑜面上肃穆,把家里收拾出守丧的模样, 平时在外面也是不苟言笑的,天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里老实待着, 坚决不让京城里的御史挑出错来。

现在这个情况就很合方瑜的心意了。

他原本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交际, 感觉十分浪费他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借着居丧守孝的名头就可以挡住了。

他还可以借此机会不和冯婉过分亲密,顺理成章地从正院搬到书房, 省得冯婉总是想缠着他再生一个孩子。

这几天,美臻有点犹豫, 想不好要不要回家奔丧。最后她还是没狠下心肠, 去和哥哥说了,她要回去一趟。

方瑜尊重妹妹的想法, 赶紧和冯婉帮她准备行李,又趁此机会交待了不少事。

宜文母子也到了回乡出发的日子, 美臻也跟着一起走了。

方瑜送出了城外, 不放心地看着驶远的车队。

冯婉劝他:“妹妹她现在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你又派了宴三娘的弟妹一路上贴身保护, 肯定很安全顺利的。”

“只希望她能快点回来。”几年的亲密相处, 方瑜也离不开美臻的帮助和陪伴了。

之后,方瑜的日子就有了些空闲,他也能抽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儿女和妻子,还可以继续他的人才培养计划。

只是,官场上的风言风语从来都不会少。

方瑜这几年来一直有皇恩加持,仕途上也是顺遂无比,只要是他能沾得上边的好事,皇帝都不会忘了对他加恩。

这落在大多数苦哈哈熬资历的普通官员眼里,实在是十分刺眼,所以一有机会便会在背后叨咕方瑜的坏话。

这也难怪,方瑜到底是庶民出身,又是单枪匹马来京城做官,身后也没有厉害的家族做靠山,哪怕如今是圣上跟前的红人,别人也敢在背后传他闲话,根本就不怕方瑜会报复的。

如今,方瑜该丁忧时却让皇帝为他破了例而夺情,这些人就又有可以说的话把了。

本来这夺情的恩典只能放在朝廷重臣身上,非得是一二品的大员不可。

更何况,大多数时候皇帝都不会下旨夺情,毕竟是以孝治天下的年代,朝廷里的官又是只多不少,缺了谁都能运转。

如此一来,方瑜算是成了官场上独树一帜的靶子了。

方瑜对外面的风言风语当然很清楚,他也有所准备。

先是在当下棘手的几件政事上建言献策,而后又对隽州出现的疫病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防疫措施,还把猪油皂的配方献给朝廷,说可以让御医配比出防疫中药制药皂。

如此一番作为,让朝廷中实干掌权的大臣对他刮目相看,那些风言风语自然就压了下来。

当然了,消失是不可能消失的,方瑜也没有指望过。

忙过这一阵子,他又借着这段时间感触写出了念亲赋和思亲词,在本朝的文坛上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正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美臻写过来的信加急发过来,上面写着:大伯父在六月末病故,奶奶痛失两子,受不住打击,重病在床。

方老太太感觉大限将至,就一心想要在闭眼前见见唯一的孙子。

方瑜对老太太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老太太这一生干的好事和坏事要对半分,但她确实在早年时给了方瑜最大的助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