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节(1 / 2)

加入书签

亲上加亲,你怕了吗?

另外,我家边边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演技流派!

就是,批判她,她就装听不见,然后低头吃狗粮,再抬头装无辜。

第152章 拆散一对是一对

宜文当场愣住。

老太太在过世前就和她说过了, 她儿子的亲事必须慎之又慎,一定要娶个官家小姐,还要让方瑜同意。

可她也不好意思就直接拒绝三妹的意思。这可是她亲妹妹, 八百年都不和她张一回嘴的, 她要是把话直接这么说了, 以后她也不好意思见舒怡了。

舒怡见二姐为难的面色,心里就沉了下去,脸发起烧来。

“二姐,我没有强迫的意思,就是问一嘴。”舒怡嗫嚅道:“都是我不好, 今儿这话就当我没提过。那什么,我、我去看五妮来没。”

舒怡像火烧了屁股, 使劲站起来就想往外小跑。

宜文赶紧追着拖住三妹。不能让三妹就这么离开, 要不然她心里难安呐。

左不过就是娶个媳妇,官家小姐是好,可以后嫁过来兴许还和她不对付呢。没有姻亲帮衬就没有吧, 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最重要,宝珍这孩子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心地善良还听话孝顺, 和她这个二姨也亲近,以后成了婆媳肯定更好。

宜文终究还是心软了。她在家时就和三妹感情最好, 三妹都这样了,她要是不应也忒不讲亲情了。

舒怡被二姐拉着, 走不了, 就急着说:“我没有别的意思, 姐咱俩谁跟谁, 我不是因为这个有什么想法, 你放心。”

宜文连忙说:“行,你说得对,我也不放心宝珍这孩子外嫁,她和我们家方明确实挺配的。”

“我去看看五妹——”舒怡这时才反应过来,有些惊喜,还有些不确定地问:“姐,你刚才说什么!”

宜文笑了,揽住三妹笑道:“我说,等孝期过去,咱们就给两个孩子办喜事吧!”

舒怡脸上的笑立刻扯开了,但她还是要说一下:“姐,你别因为我就直接答应这事。这么着,你今天晚上先和小彦说说,看他是个什么心意,要是小彦真不愿意,你就悄悄告诉我,这事就当没发生。”

宜文拍拍妹妹的手,笑道:“婚姻大事,我们家方明一定是听我这个当娘的话啊。三妹你就放心吧!对了,你女婿不喜欢别人叫他程彦之,你以后喊他方明,他说这才像方家人呢。”

姐妹两个亲亲热热地牵手言欢,待到小半个时辰后,舒怡才高高兴兴地带着宝珍回了家。

宜文心里也挺高兴,儿子都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小娟,去把少爷叫回来。”宜文支使丫鬟。

不一会儿,方明就从前院的书房回来了,问娘叫他有什么事。

宜文把订亲娶亲这事说给儿子听,还问儿子有什么想法。

方明还没想过成亲这事,他现在正全身心地为和熙十年的会试做准备呢,哪有其它的闲心。

他十分干脆利落地说:“儿子的婚姻大事自然是由长辈说了算的,娘看好宝珍妹妹做儿媳,儿子自然也是乐意。”

宜文听儿子这么说,心里也高兴。她语调轻快地说:“你乐意就行,等会儿吃晚饭时我告诉你舅舅和小美姑,他们肯定也会欢喜的。”

母子俩又商量一番,说好成亲前先在附近买个宅院,到时候住到那边去成亲。方府到底还是小舅舅的家产,小舅舅不在乎这些,可他们母子也不能总占着住啊。

等到了吃饭的时间,娘俩才一起去了方瑜住的屋子。

美臻已经坐在饭桌前,她在小口小口地吃玫瑰馅的甜点心。

宜文坐到美臻身边,伸手拍美臻的胳膊,又把点心盘子端起来让丫鬟赶紧拿走。

宜文快语念叨着这个不让她省心的八妹:“都多大个人了,还馋零嘴,饭前不能吃点心,会坏胃口的,对牙也不好。安成都知道这些道理,你个做姑姑的还用人看着啊!”

美臻没结婚没孩子,日子过得精致还有钱,心态自然年轻。她就抱着二姐撒娇道:“哎呀,我就是偶尔一吃。好姐姐,我在京城当着孩子们的面儿也不敢犯戒,好不容易回了县城,你就可怜可怜我呗。”

“以后不许了啊!”宜文没再数落美臻,让丫鬟下去,然后就把话题直接带到了方明和宝珍这俩孩子的婚事上。

美臻听到后也是一愣,想起她哥之前在家里说过的话,就对兴兴头的二姐打了个预防针:“我哥说表亲之间绝对是不能通婚的,会对未来的孩子不好,所以我哥应该会反对这门亲事。”

宜文没听方瑜提过这事,她游移地说:“嗯,表兄妹之间通婚的事很多啊。远的不说,云妹夫的弟弟娶的不就是亲表姐妹嘛,他们家的孩子也没少生啊。”

美臻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是说:“等会儿你问我哥吧,他能讲清其中的道理。”

姐妹俩正说着,方瑜就从书房过来了,坐在主位上和家里人说话。

宜文又把方明和宝珍的婚事说了一遍,直接把方瑜手上的筷子都惊掉了。

“不行!绝对不行!”

方瑜很坚决地说:“你们不懂,近亲结婚,就是三代以内的血亲通婚,会让隐性有害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后代残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方瑜一急起来现代词语就直接往外蹦,直接把古代亲属说迷糊了。

他赶紧换了种说法:“方明和宝珍的血缘太近了,他们身上有一半的血都是一样的,会发生溶血,这样他们就不容易生出来健康的孩子,还很有可能会生不出孩子来。”

宜文还是觉得弟弟这话不靠谱,就把刚才和美臻说的例子举了一下,然后又扩大了范围,把村子里表亲通婚顺利生孩子的例子也说了一下。

“那是幸存者偏差。”方瑜苦口婆心道:“再者说了,那云天成的弟弟家一共才活下来两个孩子,还有村里刘老三家那不是生出了个傻孩子。”

宜文叹气道:“舒怡也是不容易,爱女心切,我都答应她了,总不好反悔的吧。”

方瑜说:“也没外人知道,就咱们自己家人,这都没什么。”

方瑜不放心,直接喊人驾马车去把舒怡和关秋茗接过来,他要当面说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