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2 / 2)

加入书签

方瑜回了家,正好赶上吃晚饭的时候。方瑜坐在主位上,和妻子、儿女、姐妹、子侄围着大圆桌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方瑜笑着问宜佳:“四姐,你这几天休息好了吗?今儿个去东市那边寻到合心意的物件了吗?”

宜佳看着弟弟,柔声说:“我们这一路来得慢,也没怎么累着,早两天就歇过了乏。今天去东市逛得也很尽兴,京城繁华商铺多,想要什么都能买到最好的。”

等吃过饭用完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说会儿话,方家人就按着养生习惯在院子里慢慢踱步。

之后就是陪孩子的时间了。方瑜特意带着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去书房讲课学习,孩子们又是讨论又是动手实践,十分热闹。

等到最后还要挨个进行口头问答考试,方瑜会随意抽问最近两个月讲过的知识,谁要是答得不好,就要被罚去外面青蛙跳二百个,谁也不例外。

今晚的小倒霉蛋儿就是方明。

方瑜这个做舅舅的见刚考完会试等成绩的孩子心急上火又失眠,便特意把孩子考“糊”了,罚孩子蛙跳,特别体贴地让孩子多累累身体。这样脑子就能少想些别的,孩子也就能睡个好觉了。

方明老老实实地完成蛙跳,带着一身汗回房,洗完澡倒回床上就有了睡意,一觉悠到大天明。

还别说,方瑜这个“靠谱”老舅的贴心照顾还真挺管用,就是方明这孩子也是倒霉催的,他晚上睡觉的姿势不够优美,居然把脖子睡落枕了。

其实,方明的右大腿根上的肌肉也稍微有些拉伤了,他没好意思表现出来。

这下方明可晨练不了了,他歪着脖子,右腿也不敢用力,尽量正常地走路去找小舅舅请假。

好在落枕过了一阵子就缓了过来,可右大腿根的肌肉还继续疼了两天。

又过了十来天,终于到了三年一度放榜的时候,方明这次没有太早过去守着,很稳得住气。

等方明和全家人一起吃过早膳,才婉拒了他娘和妹妹的陪伴,一个人带上三个健壮家丁去了放榜的地方。

那放榜的地方依旧是头巾翻飞,不远处的小河里依旧有穿着书生长袍的人挣扎几下再被救起。

说话讨论声不绝于耳,里面还夹杂着哭声和笑声,一时间令人茫然四顾多徘徊踌躇。

两个家丁在前开路,方明才挤到一半,就遇到了两个宣北考出来的举人。他们脸上沾着不知是汗还是水的东西,双眼无神,嘴上还勉力笑着说:“恭喜方明贤弟了,您考中了第一百五十五名,总算是跃上龙门,一偿夙愿了。”

方明愣了一下,还是缓和下心情,与两位同乡客套一番,然后再往靠后这边的榜单挤过去,终于亲眼看到了他的大名。

上面写到:程彦之,年二十一,宣北同宁府乐平县人士。

方明确认两遍,耳边听着家丁的祝贺,既觉得欣喜又不大激动。

怎么说呢,就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吧。还有不少淡淡的失落。

在和舅舅一样的年纪里成了贡士,也算是年少成才,只可惜落在榜尾,与惊艳绝才的舅舅还是比不了。

方明这厢还沉浸在复杂的思绪里,那边就有一伙人像猎狗似的发现了奇货可居的宝物,赶着朝方明围了过来。

原来是榜下捉婿的豪富家奴仆,他们眼观八方耳听四路,一发现看榜的人群里有恭喜或大笑的声响就会寻着过去。

方明身边跟着的家丁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二十来岁正当年的棒小伙子,还跟着宴三娘学了几年的拳脚功夫。

三个家丁护在自家少爷身旁,围了个结实的三角阵,愣是没让这七八个拿着绳子的捉婿人碰到方明的半丝衣角。

家丁中领头的高声道:“我们家少爷的婚事自有长辈安排,各位还是另寻郎君吧。”

这些前来捉婿的下人也有眉眼高低,看这家少爷衣饰大方,身边跟着的人虽不多,但都是训练有素的,也不敢再放肆,就拱手作礼道了声恼,转头去寻下一个能绑上的人选了。

作者有话说:

深夜放送,咕咕咕。

第166章 忙到起飞

方明这才从纷繁复杂的心绪中清醒过来, 后知后觉地看向热闹的人群,叹了口气,淡淡道:“都有赏, 先回府吧。”

等方明回到舅舅家把好消息告诉完亲属, 冯婉立刻开始筹办起庆祝活动。

管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鞭炮, 挂在大门外开始噼里啪啦地响。几个厨娘也开始杀鸡宰鱼,整出好几桌席面硬菜。

冯婉还特地派人去翰林院给方瑜传话,只可惜方瑜又被皇帝临时召去了行宫,直到天黑到家后才闻知了家中的大喜事。

“这真是太好了!”方瑜乐得在屋里来回转圈踱步,哈哈大笑道:“我侄儿方明果然是个人才!”

正巧这时方明听说舅舅回府了, 就赶过来给他请安。方瑜大步迎上去,拍着方明贤侄的肩膀, 欣喜之状溢于言表。

自从看到榜单知道成绩后, 方明这心里头就是甜中带苦、喜中多忧,如今见舅舅这般高兴,他今天才头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喜悦情绪。

“舅舅, 侄儿终于能为咱们家出力出头了!以后侄儿会继续努力,争取为舅舅您多分担一些, 让咱们方家也成为高门显族。”

方明回想起家里人对母亲和他这么多年的照顾和恩惠, 就感动不已。长辈的慈爱恩重如山,他这辈子怎么还也还不上啊。

方瑜摸着侄子的脸, 也欣慰地笑道:“好好好!一大家子人同心同德,齐心齐力, 哪怕眼前有座泰山呢, 也是能挪走的。”

方瑜又对宜文说:“二姐, 你这才总算是能放下心了。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这么的有出息, 以后你也能安心地创作话本子了吧?”

宜文气色红润, 心情舒畅地大笑道:“钱一句话都是虚的,你就在后一句话等着我呢。”

几个人又说笑了几句,就开始提起正事。

宜文对弟弟说:“方明在金榜下差点没被别人绑走做了新姑爷,还是咱们家的下人得力,才算是全头全尾地回来。我就想着要不要快点给孩子找一门合适的亲事,他也不小了,正是该娶妻生子的时候了。”

方瑜也想到了这事,点头道:“是该给方明娶妻了。方明,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当妻子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