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节(1 / 2)

加入书签

太医令用衣袖擦擦头上急出来的汗水,施过针后, 对等在一旁的太子殿下和朝中重臣说:“圣上的病情已经到了最紧急的关头, 臣和诸位御医已经用上了毕生的医术,剩下的就要看天命了。倘若能挺过这晚,圣上清醒过来便能度过此难。”

重臣们互相对对眼色, 都是一脸忧国忧民的凝重表情,脑袋里的算盘已经开始快速运转起来。

太子殿下立刻红了眼眶, 命令御医们尽全力医治, 务必把父皇救过来。

和熙帝摊在龙床上,意识在半梦半醒间, 依稀还能感受到身体上的病痛。他做了好多的梦,仿佛又重过了一遍人生, 只是做完就忘。

当下, 他正在做一个十分清晰真切的梦。

故去的张皇后身着大礼服, 从远处走近, 来到他的床前, 攥住和熙帝的手。

和熙帝这时脑子还有点糊涂,没想起来皇后已经故去的事实,还开心地回握住皇后的手,温声道:“元娘,朕已经有许久没见过你了,你可好?对了,你这手怎么冰凉的,宫人们是怎么照顾的,朕要治他们的罪。”

梦中的张皇后依旧娴雅美丽,她淡淡笑道:“大郎糊涂了,我也很想您,所以特意求了判官大人,让我回来接您过去。”

和熙帝这时才慢慢记起许多事,瞪大了眼睛激动地说:“皇后莫要吓朕,朕还不到四十岁,还有社稷百姓等着朕,你自己回去吧!”

梦中人还想把他拉起来,和熙帝拼命挣脱。

现实中,病床上的皇帝手脚开始抽动,嘴里还高喊道:“我不去!放了朕!你起开!”

屋里所有人都围到龙床前,看着皇帝的挣扎。

“啊——”皇帝满身冷汗,终于从梦中惊醒,睁开了眼。

下一刻,和熙帝就看到了太医令的脸,和酷似一双酷似皇后的眼眸。

和熙帝一下子惊坐起来,等着太子说不出话来。

“陛下,您感觉如何?”太医令关切地问道。

“父皇,您终于醒了!”太子周恒孝顺地说道。

“朕还好。”和熙帝呆了半刻,才分清现实和梦境,缓缓躺回去,接受御医的治疗。

从这晚起,和熙帝的病情逐渐好转,半个月后已经痊愈,只是到底是伤了根子,还需静养。

和熙帝不敢在行宫待着,觉得此地不吉利,而且属于皇权的薄弱之处,就摆驾回宫继续修养。

等回到皇宫,和熙帝又下旨让人把仙渺湖填平,还把行宫的名字改成长寿宫,请了位德高望重的道长去重新算算风水。

时隔两个月,方瑜终于再一次接受到传召进宫,见到了龙颜。

“陛下!”方瑜心里是很感谢和熙帝平时对他的照顾和提携,所以这一拜也有七成真心。他表现着臣子的忠心,朗声道:“臣恭祝陛下仙寿万年,长乐无极,万事顺遂,如意吉祥。”

和熙帝很吃方瑜的这一套,哈哈大笑道:“朕也有些日子没见到爱卿了,不知爱卿在这段时日里都有什么新作品,还不快快呈上来给朕一饱眼福。”

方瑜揣摩着圣意,抿嘴笑道:“臣惭愧。小臣这段时日多担忧,没有心情写诗作画,只是在最近听到大好的消息后方才兴冲冲地提笔,只得了这一画一诗,还请陛下见谅。”

和熙帝含笑点头,让丹青展开卷轴,俯身细看。

方瑜这次画的是很传统的题材,是松鹤长春图,就是贺长寿的意思。和熙帝现在还就爱看这种画,方瑜这画精美细致,一看就是下了极大功夫的。

再读画上题诗,也是恭贺圣寿的,辞藻华丽,用典贴切,寓意美好,很让和熙帝喜欢,当即就让丹青把这幅图挂到他寝殿龙床对面的墙上去,让他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这么吉祥喜庆的画作。

和熙帝夸赞了方瑜几句,又让人赐下新奇珍贵的物件,赏给忠臣。

方瑜心满意足地从皇宫中出来,在马车上哼着歌来给孩子们想教案。

只是这样美的小生活没能逍遥几天,朝廷里的天儿就又变了。

东宫的属官有几个被寻出了过错丢了官职,这可算是公开地下了太子的面子,很令太子殿下不满。

结果没出几日,皇帝又开始责问太子,说他在前段时间的监国中弄错了几件朝政,把太子叫到御前骂了一通儿,就当着所有皇子的面。

周恒无端受责,只能俯首认错,请父皇宽恕。一时间,朝中人心浮动,老三赵王和老五齐王都在各自母族妻族的支持下有所动作。

周恒暗恨,但也只能先忍下这口气,在东宫蛰伏。

他已经感觉出来了,父皇自从病愈后待他是一天不如一天,看他的眼神也深沉起来。

周恒也很纳闷,怎么父皇突然就变成这样了。难道是不满他在侍疾中的表现?天地良心啊,周恒敢对满天神佛起誓,他对父皇至纯至孝,根本就没有半点的不臣之心。

和熙帝现在内心也很纠结。他知道太子是个好的,可每每一看到太子的那双肖母的眼睛,他忍不住后脊梁骨发毛,想要大发脾气。

古代的帝王在过了壮年,大概都会有些迷信怕死的心理。

和熙帝大病一场,又做了那样可怖真实的噩梦,难免就会心存芥蒂。

皇帝现在越看太子就越不顺眼,一好起来就把之前给太子的人手收了回来,然后又开始收紧东宫的权力。

周恒也乖觉,虽然他不知道父皇究竟是中了什么邪,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该他瞎表现的时候,直接龟缩在东宫,非必要不会出去,更不会去父皇眼前乱晃。

和熙帝没有和任何人提过这个令他介怀的梦,只是他记得牢牢的,怎么也忘不掉。

他现在对故去的皇后也没了之前的感情,可也不敢怠慢皇后的阴灵,就让太子领头,带着皇子公主、后宫妃嫔和宗室大臣去皇后的陵寝大肆祭拜七日,又请了得道高僧去念经祈福。

这个举动就让底下人误解了,以为皇帝是很看重故去的皇后,太子心里也安稳了一点,觉得父皇还是念旧情的。

贵妃和贤妃再次跪在先皇后的牌位前,心里面怨念慢慢,只是没办法,还要继续跪满六天。

其中,贵妃贺氏的家事最好,她的儿子也只比皇后生的太子小了两岁,平时很得和熙帝的喜欢。

贵妃同先皇后斗了大半辈子,恩恩怨怨数不胜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二皇子在三岁夭折的大仇。

在和熙帝还没登基前,贵妃就是东宫的良娣,比皇后还早入东宫,深得当时还是太子的和熙帝宠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