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节(1 / 2)

加入书签

安成和佑成自幼受探花父亲悉心教导,本身又是聪慧灵秀之人,诗书琴画是信手拈来,比弟弟还要优秀几分。

传闻经过几家的证实,方家子女的才名传得更响亮了。安成和佑成的婚事也吃香起来,有好几家高门大户都递来了橄榄枝。

对于此种情形,方瑜早有准备,二月时便让方瑾把去年考上秀才的三个孩子送到京城家里,他带在身边当学生养着。

这三个孩子都在十五岁上下,是安成丈夫的备选。

方瑜对外说家里的女儿已经和老家的旧亲定了亲事,礼貌客气地回绝了所有的提亲。

送来的这三个男生并不知道方瑜的打算,安成和佑成也不知道这件事。

方瑜只和冯婉、美臻说了这事,还让她们没事多观察观察,看安成对这三个男生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再看这三个男生的性格如何,哪个能和安成最配。

五月时,胡人最大的一个部族古答尔部入京觐见,还带了一个女人献给皇帝,说是他们胡族的第一美人。

和熙帝设宴招待贵宾,古答尔部表现了臣服之意,和熙帝自然欢喜,特意厚赏了来访使者,还把这个胡族第一美人封为和嫔,当做卫朝与古答尔部友好的代表吉祥物。

之后古答尔部的使臣又代表他们的王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崇拜之情,说希望能和卫朝结成秦晋之好,他们的王想要迎娶和熙帝的女儿,成为卫朝的女婿。

和亲嘛,这种事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和熙帝自然也是不陌生的。

他很清楚国家军队的战力,并不想在这个时候与胡人开战,所以和亲势在必行。

朝中重臣也知道皇帝的心意,立刻就开始在心里琢磨起和亲公主的人选。

正巧何贤妃所出的庆安公主还未出阁,太子一系和赵王一系心照不宣,联手攻击起齐王一系,把庆安公主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何贤妃内心不安,虽然未出阁的公主不止庆安一个,可她也怕太子和赵王联手对付自家人,就特意提着点心去求见皇帝。

和熙帝最近新添了头痛的毛病,不耐烦见人。他又不愿意让外边人知道他的毛病,就一直瞒着不说。

何贤妃也是十分倒霉,求见的时候正巧碰上皇帝头痛难忍,丹青不敢通传,只好说皇帝歇下了,请贤妃娘娘先回去。

作者有话说:

耶耶耶,完成榜单啦,哈哈哈哈哈!

第180章 和亲之争

宫中的人大多有九曲心肠。他们说话委婉, 办事委婉,分析别人说的话也爱往深了想。

何贤妃去御前求情,宫廷内外不少的人都盯着情况呢, 结果她连皇帝的面都没见上, 这说明了什么又代表了什么呢。

一时间, 何贤妃和齐王的颜面扫地,后宫里幸灾乐祸的妃嫔不知凡几,宫外的大臣们看到这风向也都跟风而上,朝廷中呼吁庆安公主大义和亲的奏折接踵而至。

太子周恒的消息情报更加准确,虽然他父皇已经极力隐瞒病情了, 但架不住故去的皇后将多年经营出来的人脉交到太子手中,周恒总能探听到一些御前的秘闻。

更何况, 和熙帝身边得用的内侍也不敢轻易开罪嫡支正脉的国之储君, 有些消息还是乐意给东宫卖个好的。

周恒知道他父皇对子女还是很疼惜的,应该不会舍得亲生的公主嫁到胡地,所以他就等着父皇的头疾好了, 直接去给庆安公主求情。

“父皇,儿臣以为吴王叔和越王叔家的几个堂妹就不错, 可以接进宫来教养, 再封为公主嫁给古答尔王。”

周恒装出一副好兄长的模样,和熙帝很吃这一套。

“恒儿啊, 几日未见,你怎的看起来有点憔悴呢?”和熙帝现在对着太子又是慈父心肠了, 看起来十分关心太子的起居。

周恒心中无波, 面上做戏, 对父皇说:“这几日不知怎的, 孩儿就是夜不能安枕, 总觉得心里像是有事似的。”

和熙帝现在对那个噩梦的介怀少了许多,太子又是个合格的储君,他对太子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而且这一年多来,周恒困守在东宫,无聊时也常吃酒,再加上心思郁结懒情懒动,人整个胖了一圈,将军肚都挺起来了。圆润的脸庞改善了眼睛原本的模样,周恒现在不那么像先皇后了。

这种变化落在和熙帝眼里自然是好的,他也不再抵触见太子了。

第二日,太子替庆安公主求情的事迹就传遍了前朝后宫,和熙帝也正式下旨封吴王三孙女为庆宁公主,并赐婚。

何贤妃和齐王不得不捏着鼻子领了太子这个人情,贵妃和赵王也恨得牙痒痒,背地里骂周恒就会装。

古答尔部的使臣欢欢喜喜地领旨谢恩,并说要传信回去,让王上送聘礼入京。

方瑜听说了这事,挺为故事中的吴王孙女感伤的。宗室县主,看起来很尊贵,其实也不过是个稍微好看点的棋子罢了。

家里讨论这事时,美臻还叹道:“只希望这位新封的公主是个达观的性子,能够受住远嫁的孤寂与磨难,在古答尔部有所建树。”

正说着话呢,屋外就有一小厮捧着信走进来,方瑜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方明从千永县寄回来的信,上面写着这半年来的工作汇报。

方明带了不少的银子过去,一到地方就先和当地的豪强接触交际,摸清理明县里的情况和关系,半年后才按照计划清理了一波作恶霸道的人家,彻底将千永县收服。

冬天时千永县就没下几场雪,方明亲自问过老农,说这是旱年的预兆。方明就提前做好准备,雇人挖地窖把积雪存里面,命令县里每个村子都要多打两口井,又告知县里的农民今年要种抗旱的作物,又派人在河道旁挖了几个大型蓄水池。

如今到了夏季,天果然旱了起来,因为提前有准备,千永县的庄稼收成能保住一多半,方明治下的百姓能够勉强温饱,比临县的百姓过得好多了。

方明见临县的许多农家因为交不起税款,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心中不忍,又想起舅舅的吩咐,就拿着大笔银子,派心腹去临县**。

这时,县城外的庄子也盖好了,方明把这些孩子养在庄子上,派人教导管理,先教会他们要效忠方家。

方瑜读完侄子的信,觉得十分满意,又把方明单独写给母亲妹妹的信挑出来,让丫鬟送给宜文和方华。

宜文读过儿子的来信,心中十分惦念,在京城和也待不住了,就去找弟弟说想去千永县看看儿子。

方瑜在心里算了算,方明小两口也单独相处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估计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培养得差不多了,现在放宜文这个婆婆过去也没什么大事。

更何况千永县那边刚收服,正需要人来帮衬管理,方瑜就给宜文讲了他规划出来的发展计划,希望宜文过去后能专注于培养人才,为方家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优质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