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2 / 2)

加入书签

和熙帝这时恍惚间半睁开眼,只看到一双炯炯发亮的眼眸,然后感觉到一阵刺痛,最后就再也没有了意识。

周恒立刻起身,镇静地坐到一旁的圈椅里,拿着一本书看了起来。

为丈夫打了掩护的太子妃甚至都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就这样到了半夜,太子去到外间吃夜宵,内殿里突然传出来了哭声。

周恒心道: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夜里,方瑜正睡得香甜,便听到外面丧钟大作,从梦中惊醒过来。

京城的人大多都被丧钟震醒了,小孩子和平民老百姓还能再次入睡,官宦人家都还处在震惊中不敢置信。

皇帝不是好好的嘛,白天时不还见过的嘛,怎么突然就驾崩了?

方瑜望着皇城的方向,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和熙帝的场景,眼泪不知不觉间就掉落了下来。

也许和熙帝算不上历史上的明君,但对方瑜而言,和熙帝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他对和熙帝也产生了一种职员对大方老板的好感和熟悉感。

现在和熙帝走了,方瑜真心为他流下眼泪,也算是全了两人之间的情谊。

其实,这全天下能有几个人会真心为去世的皇帝流眼泪的呢?

在和熙帝死后,太子周恒立刻接手了宫中所有的权力,官员和宫人们立刻改了口,称太子为陛下,称和熙帝为先皇。

新皇帝新气象。

周恒上位后,首先下旨派暗卫包围赵王府和齐王府,他对这两个人恨之入骨,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其余的精力都花费在了朝政上,周恒初即位的这一夜并没有时间睡觉,他直接去了皇帝的书房批阅奏折,又重点看了北地的战事军情。

相比于初登帝位的周恒,方瑜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实在有限。除了守国孝和参加必要的典礼以外,方瑜这个小官每天依旧是翰林院和家里两点一线,日子过得还算惬意。

新皇帝因为顾及着北地的军情,也不好在此时对朝廷进行大清洗,只能维持原有的平衡,把赵王和齐王两派的官员调离重要官职。

赵王和齐王还有他们曾经的党羽暂时松了一口气,只希望如今的天子能够突然摔上一跤把之前的事都给摔忘了。

北地的战事很激烈,古答尔部的骑兵骁勇善战,甚至还提前准备好了攻城和守城的大型器械。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累啊累!

第187章 方瑜职场新突破

这一点和古答尔部之前的打仗作风完全不同。

原来, 古答尔部两年前也是新换了首领。这位新王年轻英武,颇有韬略,还懂得汉学。

和亲过去的庆宁公主嫁得就是这一位。

新王对来自中原王朝的和亲公主还不错, 而且还很有礼贤下士的风范。他从公主的陪嫁中挑出可用的人才, 不拘身份性别, 只要是肯为古答尔部效力的,通通都授予了官职。

其中有一位二十岁刚出头的女官很快就适应了草原上的生活,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骑马射箭,还十分主动地向新王献言献策,经常与新王讨论攻打外族的兵法战略。

古答尔部的新王一直仰慕中原的文化和财富, 他做梦都想攻入京城,占据中原。

今年的夏季攻势只是一个小开头, 新王要占据五座边境城池, 并按照卫朝的法律治理百姓。

这第一场战事打了小半年,古答尔新王顺利按计划占领了五座城池,便派使者求和, 并约定休战五年,五年内不再进犯。

周恒这边也是刚刚继位, 国内的局势还不大稳, 要是长久地作战国库也支撑不住,索性就捏着鼻子先认下这个休战和解, 等他把国内料理明白,再挥师北上也不迟。

只是到底还是掉了面子, 周恒即位后的第一场战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周恒的心气不顺, 对京城里的罪人们下手就更加狠厉了。

首先对付的是贺贵妃和何贤妃的娘家人。周恒把这两家还侥幸活下来的人口都抓了起来, 男丁阉割成太监入宫充当最下层的粗使太监, 女眷直接充入教坊做皮肉生意。

其次是赵王妃和齐王妃的娘家。周恒派人收集了不少罪证, 直接将这两家的主要男丁都下了大牢,剩下的人也要流放到最南边的贫苦之地,三代不得回京。

最后是那些混进赵王和齐王派系的官员,从前蹦得欢的就是砍头流放,蹦得少的就是罢官免职回乡种地去。

至于赵王和齐王这两位“好兄弟”,周恒先让他们眼看着别人受难受罚,等到他们怕得不行了,再把他们关进宫里,日夜受鞭刑折磨。

新帝的铁血手腕吓住了朝廷里所有的官员。这些官员谁也不敢不听从新帝的意思,一时之间,朝廷前所未有的和谐。

方瑜看着这个发展,心觉不妥,可他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忍着当哑巴。

在新帝大刀阔斧的清理下,卫朝中央朝廷的站位从来没有什么宽敞过。

周恒见该处理掉的人都不在朝廷上杵着碍他眼了,心情十分愉悦。至于空缺出来的官职嘛,自然是再挑他喜欢信任的臣子来担当,反正官是杀不完的。

和熙十四年在血雨腥风中消散,时间正式迈入新帝的年号。

天佑元年春,新皇帝下旨,方瑜调出翰林院,平调为吏部郎中。

吏部?吏部郎中!

方瑜接旨听旨时人都麻了。要知道这可是吏部啊,吏部可是掌握着全国文职官员的调任考评呢!

他要发达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