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节(1 / 2)

加入书签

世子夫人要是走了,身后事肯定得在府里办。

伯夫人若还在府中养病,到底冲撞,不太合适。

与其到时候再折腾,倒不如伯夫人早些去庄子上来得好。

思及此处,“冲撞”二字进了汪嬷嬷的脑海,就出不去了。

“别不是冲撞了什么东西吧?世子夫人一病不起,伯夫人又……”汪嬷嬷的视线落在季氏的荷包上,喉头滚了滚,哎呦了一声,“夫人,您说,我们大姑娘一回京就往伯府去,莫不是去驱邪做法事的吧?

忠义伯府可不及我们府里,血气重,不怕那些东西!

他家是不是真的……”

“赶紧住嘴!”季氏不由汗毛直立,捏紧荷包,打断了汪嬷嬷的话,“依你这么说,伯夫人此番病重,岂不是大姑娘学艺不精、没有降住那些东西?那我这平安符……”

汪嬷嬷一个激灵,去梳妆台上的妆匣里头,又取了一张来:“夫人,换张新的吧。那东西最多只能在伯府撒野,我们侯府有老侯爷坐镇,您就放心吧。”

“也许只是对敌之术差了口气,画的平安符应是有效的,我这几天睡得顶好,”季氏忙换了,又道,“还有几张,你拿给老爷、阿鸳和阿渺,都给我贴身收好了!尤其是阿鸳,那东西光挑女子下手哩!”

汪嬷嬷问道:“侯夫人那儿呢?”

“送送送,”季氏道,“我亲自送去!”

正好缓解缓解生分。

忠义伯夫人出城养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清晨,散了大朝会,永宁侯走到殿前广场上,看向被不少人围着问候的忠义伯。

“吉人天相,伯夫人定能康复。”

“民间亦有一些能人医者,重金求诊,许有能治伯夫人病症之人。”

“老伯爷也要注意身体。”

永宁侯背着手,站在一旁听,见忠义伯苦着脸、唉声叹着左右应对,他忍不住哼了声。

要不是他知道其中来龙去脉,他都会信了对方是真心为妻子突病担忧呢。

不过,假归假,倒也是个应对法子。

伯夫人谋害儿媳之事见不得光,对外总得有个说法。

忠义伯亦看到了永宁侯。

他本就比永宁侯矮一个头,如今把柄在人手中,更是觉得又矮了三分。

永宁侯性直,不能拆穿,但可以刺两句:“老弟此番辛苦了啊!”

忠义伯顿时牙痛。

不怕嘴欠的人扎刀子,就怕耿直人忽然阴阳怪气。

忠义伯心里恼火着想开口,抬头见几个红衣身影从不远处过,倏地闭紧了嘴。

那是赤衣卫。

打头的,正是树上那个。

第18章 他不喜欢这门亲事

皇上亲设的赤衣卫,官服就是一身红,无论打哪儿过,都很显眼。

论官位品级,自然比不过大员,更不用说与他们这些有爵位在身的相提并论了。

偏偏,赤衣卫手握重权,指挥使林繁本身的爵位更能压住所有人……

想到秦家丫头“审问”宝簪的经过,都有林繁在一旁看着、听着,忠义伯就不吭声了。

被永宁侯阴阳怪气就阴阳怪气吧,总比这臭老头牛脾气上来了,把事情都嚷嚷开,还拉林繁来作证强。

让忠义伯松了一口气的是,林繁只顿足与众人拱手行了一礼,便带着手下人离开了。

忠义伯情绪上的一紧、一松,永宁侯全看在了眼里。

如此变化的缘故,他也知情。

阿鸾借着林繁的名头,把忠义伯逼到了必须做抉择的地步。

丑事一桩,理亏又心虚,知道闹大了落不得好。

话说回来,阿鸾能把握诀窍,利用好手中的线索关系,不战而屈人之兵,真不错!

想到自家有能耐的孙女,永宁侯心情大好,也懒得再戳忠义伯几句,慢慢悠悠往外走。

当初将阿鸾送去观中,真是明智之选。

不止养得身体康健,该学该会的也都没有拉下。

虽说,也有艰难之处,比如几年见不着面,家书也就寥寥几列,比如山上清苦,不及京城繁华,贵女们的闺中交友、趣事,阿鸾一样都没有参与过……

可是,长大是需要吃苦的。

将门的孩子要成长,不能光吃糖,甚至得多吃苦。

孩子们都在摔摔打打,做长辈的受点思念之愁,又能算得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