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节(1 / 2)

加入书签

邓国师不得不闭嘴。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不知道树上那个想要同往的理由,但他想的是,决不能让林繁留在京里。

林繁一口一个查奸细,谁知道藏了什么花招。

听说,前几天,林繁一直出入兵部,借阅旧档,理由是要知己知彼,才能揪出奸细来。

万一真被林繁找到了“信口开河”的佐证?

等他邓国师去了皇陵,离京半月,林繁趁着他不在,大张旗鼓抓奸细。

是与不是,还不是林繁一张嘴?

京中发生任何变化,邓国师都鞭长莫及。

与其被林繁逮着那样的机会,倒不如一起去皇陵。

他邓国师固然够不着京师,林繁也不能亲手够。

只赤衣卫其他人,失了林繁指挥,还是缺了一口气。

所以,他得让树上那个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邓国师正思考着要如何说服皇上,皇上忽然开了口。

“行吧,”皇上道,“他想去就让他去。”

邓国师暗暗松了一口气。

出殡当日,落了一场小雪。

雪很快化成了雨水,没有堆起来就散开了。

灵柩离京,伴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一路往皇陵去。

第八日黄昏,仪仗抵达皇陵所在的山脚行宫。

说是行宫,远不及皇家宫殿贵气,只空旷的前后大殿,给祭陵的皇亲与官员休憩。

仪仗会在这里停一天,后日再上山。

林繁早早歇了养神,翌日四更,天未明时,他翻出宫墙,离开行宫。

走上半刻,到了约定之处,偃月已经备好了快马。

林繁策马扬鞭,一路赶赴泰山。

山脚镇子中,秦鸾与阿沁已经到了。

不用跟随仪仗,两人轻装简行,虽是晚了几日离京,也于昨日抵达。

此处香客多,修道之人也多。

秦鸾一身道袍,在这里很是常见。

两厢会合,知道时间紧,急急上山。

山腰往再往上,就不适合行马了,马匹留在山门,秦鸾熟门熟路,带林繁一路快行至天一观。

泰山各处都有景,林繁却无心观赏。

他的生父赵临在这里坠马而亡,他的生母房毓,忘记过去,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

这座山,让他五味杂陈。

直到,他看到了天一观的匾额。

秦鸾说过,在泰山这么多的道观中,天一观很普通,隐在高山上,香客很少。

林繁想象过它的模样。

古朴、清幽,远离俗世。

直至眼前,他想,它与他想象中的还有几分不同。

很难用言语形容。

或许,不是因为道观,而是他近乡情怯。

他急着想见生母,又对这次见面心生忐忑。

万一,静宁师太并非房毓;万一,她正犯着病,无法认真看他;万一,她看得再仔细,也依旧想不起来……

各种情绪,纷杂心田。

秦鸾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林繁。

表面看起来,林繁面色如常,但秦鸾敏锐,她知道林繁心中很是起伏。

“国公爷,”秦鸾轻轻开口,“机缘若是到了,她就一定在那里。”

林繁一怔。

山间雪未化尽,没有温度的日头从云后露出,水气成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