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与皇上这么多年韬光养晦、发展内政分不开。

如此安稳下去,大周国力蒸蒸日上,西凉和南蜀不是大周的对手,但是,年轻人嘛,需得经历下磨难。

玉不琢、不成器。

再者,皇上是一国之君,徐太傅又大把年纪了,得给他们各自搭台阶,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黄太师满脑子思考着这些。

下朝时,他走得慢,一面走、一面想,脚下不稳,险些叫大殿门槛绊倒。

林繁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黄太师站稳了,道:“还好还好,老骨头经不起摔,幸好叫你扶了一把。”

“您想什么事想得那么专注?”林繁问,“走路千万要当心,我扶您到衙门里。”

黄太师没有拒绝。

真跌一跤,可不是小事。

“说起来,”黄太师道,“这一趟扶灵,来回也很辛苦吧?”

“就仗着年纪轻,还吃得消,我看礼部有几位大人累得够呛,”林繁轻笑了声,“大殿下入陵后,我还去拜了拜先帝、吴王,回来后,得继续抓奸细线索。上回那诬陷永宁侯孙儿的妖道,皇上让我交给邓国师了,隔了这么久,也没见国师那儿审出什么子丑寅卯来。”

从林繁的口气之中,黄太师听出了他对邓国师的不满。

想了想,黄太师道:“邓国师此人,皇上有皇上的想法。”

林繁垂着眼,道:“我看不懂。”

若是往日,黄太师会哈哈一笑,不接这话。

可今日他心里存了事儿,没顾上琢磨这烦人的林小子是否话里有话,只下意识地,道:“你毕竟年轻,看不懂也不奇怪。”

年轻是好事,积极,有冲劲,却少了经验。

不止林繁不懂,大殿下也不懂,因而才会那么多次,为着皇上对邓国师的态度,父子之间起那么多冲突。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君臣君臣,掌握主动的,永远都是君。

邓国师再跋扈,也就是皇上的一条狗,跟这么个东西,有什么好置气的。

这话,黄太师前几年与徐太傅提了一嘴,老太傅听不进去,他也就作罢了。

同僚多年,他们三公,大方向上一致,但也有政见不同之处。

比如,在邓国师的事上。

黄太师认为,一国之君,很多棘手之事难以处置,养条狗做事,没什么不可以的,再者,他们也能通过狗的举动,来揣度君心。

皇上做得对的,就不用管,等不对的时候,他们再及时敲打敲打狗,也就行了。

徐太傅则不同,他更遵照圣贤的那一套,喜欢光明正大,如此帝王心计,他不喜欢。

偏偏,他是帝师,他亲自教导了皇上这么多年。

让他接受自己教育的失败,老太傅更愿意相信,是那奸佞小人哄骗了皇上。

思及此处,黄太师无奈摇了摇头。

林繁道:“我多少明白太师您的意思,皇上有皇上的考虑,可我看着,现在更像是邓国师占了上风,若不然,徐太傅何至于闭门不出?”

黄太师的脚步顿了顿。

回到衙门里,黄太师坐下来,慢慢抿了一盏茶。

“占了上风”,这个词真是刺耳。

不过,确实得敲打敲打了。

下了衙,一顶轿子回到太师府,黄太师问门房上道:“五公子回来了吗?”

门房忙道:“捎了口信回来,说是约了定国公一道吃酒,晚上不回来用饭了。”

“他倒是逍遥,”黄太师哼道,“使人告诉他,老夫想吃平江楼的虾粥,让他亲自去买,端到老夫跟前来。”

门房赶忙应下,派了个人往药铺寻。

黄逸和林繁就在这儿。

听了自家祖父的要求,黄逸无奈直笑:“嘴巴比谁都挑。”

平江楼的粥,只在近三更时开卖,卖给那些出了花楼、赌坊,想舒坦些喝口粥的纨绔。

因着口味很好,也不乏富贵人家让仆人去买,温在笼屉里,等主家晨起饮粥。

“非要我亲自去,”黄逸连连摇头,“跟那些纨绔一个时候出现,岂不是显得我也不正经了?”

林繁睨他,呵的笑了声。

黄逸拿起酒盏,迅速往林繁的盏沿碰了下,又一口饮了:“有难同当,一起去。”

“啧!”林繁看着嫌弃,倒也没有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