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节(1 / 2)

加入书签

落在徐公公的耳朵里,让他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

同时,又有一股子雀跃在心中升腾起来。

谁会不喜欢看热闹呢?

哪怕他自己就在热闹之中,哪怕他前一刻还被皇上的怒气逼得喘不过气来,但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心中的雀跃。

皇上并不知道身边的太监在想什么,或者说,他被“遗诏”吸引了所有的心思,根本顾不上别的。

他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回到了先帝驾崩前。

彼时,太医们对先帝的病情束手无策了。

先帝征伐多年,直到建朝后才远离战场,但他并没有闲下来,百废待兴的大周,政务繁重,让他日夜辛劳。

早年征战时受过大大小小的伤,在这几年里“卷土重来”。

先帝自己也清楚,命不久矣。

尤其是在赵临死后,先帝的状况越发差了。

最后的几个月,朝政都是皇上在打理,先帝则在休养。

期间,先帝召见了一些臣子,或几人一块,或单独谈话,皇上也经常参与其中。

皇上记得很清楚,先帝直到咽气前都在寻找吴王妃的下落。

先帝派了不少人手去,每每回禀毫无收获时,他都会不满、生气,那种急切的情绪,在皇上看来,不像装的……

可若是,他的父皇从头到尾都在骗他呢?

父皇可能确确实实不晓得房毓在哪里,但他相信,房毓在林宣的掌握下。

那时林繁还未出生,在不确定是男是女的状况下,父皇会做什么安排?

或许,真的会是一张诏书。

诏书给了林宣?

林宣死后,诏书落在谁的手里?

文定、还是平阳?

林宣死时,秦胤就在他身边,他会不会把遗诏托付给了秦胤?

各种猜测在皇上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拼凑着各种可能,无论哪一种,都让他的五脏六腑,犹如大火炙烤一般剧痛。

父皇若那样做了,那他、他这个儿子,在父皇眼里,又算什么?

最后半个月,整整半个月,父皇都会叫他到病榻前,问他对大周、对朝野的各种看法,考他治国之策。

父皇从来没有流露过不满意。

不满他这个小儿子继承皇位,不满他的治国治世想法,半点都没有!

父皇接受了他的继任,把辅政大臣们叫到身边,当着所有人的面,口述传位书,由徐太傅写下来,盖上玉玺。

他的继位大典,礼数周全、议程完整。

父皇亲自定下来的事儿,难道背地里还藏了一封遗诏?

这是哪门子笑话!

皇上越想,气越不平。

可思来想去,能让秦胤那个硬骨头相信、肯为林繁出力,也必须得是“遗诏”一类的死证了。

是了。

秦家还有一只鸾鸟!

人人皆知的凤凰命,与身份不够“明朗”的林繁,真的“强强联手”了,各取所需了。

这么想来,当年顺妃两次求娶,秦胤那万分不情愿的态度也就有了根源。

秦胤原本看上的,就是林繁。

甚至,那什么算命的高人,都是秦胤自己“引”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给林繁的身世添一层说法?

启儿坚持取消婚约,是取消在了秦胤的心坎上了吧?

在御书房里厥过去?

十之八九,秦胤那时候心里乐开了花!

不、也不全是……

如果秦胤在秦鸾出生时就做了准备,那他知道得必定更早,就不可能是林宣死前说给他听的。

那秦胤是听谁说的?

父皇亲口说的吗?

“上次……”皇上倒吸了一口气。

秦胤主动说了父皇临终前单独召见的事儿,句句恳切,他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